虾蟹鱼池塘高效生态混养技术

2017-06-21 15:09徐有波王玉华李文磊刘丽刘英霞
水产养殖 2017年5期
关键词:梭子蟹池底白对虾

徐有波,王玉华,李文磊,刘丽,刘英霞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 276826)

虾蟹鱼池塘高效生态混养技术

徐有波,王玉华,李文磊,刘丽,刘英霞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 276826)

南美白对虾又名凡纳滨对虾,具备生长快、低耗氧、适盐范围广、对蛋白质要求低、适合高密度养殖等特点,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优良对虾品种。由于对虾疾病频繁发生,靠集约化养白对虾单一品种,有时难以抵抗病害入侵。山东省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通过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与黑鲷鱼的混合养殖,利用其不同的生态习性和摄食习性,防控白对虾病害,从而达到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和黑鲷高效生态、健康养殖的效果。现将2016年虾蟹鱼混养技术及管护措施介绍如下。

1 池塘条件

采用山东省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对虾试验站养殖池塘5口,每口2 000 m2左右(3×667 m2),池底为沙泥底,有效水深2m,配备完整的进排水系统。进水采用自然海水,通过高位水塔经管道进入池塘,水质符合无公害养殖海水标准。池底中央设置凸顶凹底排水口,排水口直径2.5m,上面覆盖排水网罩,网眼0.8 cm,排水通过池底排水口、排水管道到达池外排水通道。排水管道直径20 cm,排水量由池外阀门控制。

2 放养前准备

每年12月份虾蟹出池结束后,排干水,清理池底淤泥、杂质,再进行曝晒。3月初,开始进水60 cm,然后泼洒80×10-6漂白粉进行消毒。15 d后,选择晴天,对池水进行施肥,按照尿素1 kg/667m2、磷酸二氢钾100 g/667m2,稀释后全池泼洒。7 d后按照2 kg/667m2接种藻钩虾作为虾蟹苗种基础饵料培养。

3 苗种投放

3.1 投放时间

4月24日先投放梭子蟹苗,按照0.4万只/667 m2投放,放苗水温17℃、盐度31、pH值8.0、溶解氧8.5mg/L。池塘水色呈黄褐色、透明度35 cm。白对虾5月12日投放,按照3万/667m2放苗。黑鲷鱼苗7月10日投放,按照10尾/667m2投放。

3.2 苗种规格与质量要求

梭子蟹与白对虾幼体均来自本单位苗种繁育中心,白对虾规格在0.8 cm以上,选择规格整齐、体色透明、摄食力强的幼虾;梭子蟹苗为背甲宽0.8 cm的Ⅱ期幼蟹,选择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活力强、投放后能立即散开的幼蟹。虾蟹幼体经本单位综合检测中心和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测,确定不携带白斑、桃拉等病毒,检测不出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黑鲷来自当地育苗场,挑选200~250 g且规格均匀、无伤病、鳞片完整、活动力强的2龄幼鱼。

4 日常管理

4.1 饵料投喂

梭子蟹与白对虾幼体早期以浮游生物和藻钩虾为食。以活性饵料为食,虾蟹幼体活力强、生长快、抗病力强、且不污染水质。为防止饵料不足,可少量投喂煮熟的鲜杂鱼碎屑等。5月底,观察藻钩虾数量减少、基础饵料已不足,这时候开始投喂海鲜蛋糕或小号配合饲料。蛋糕投饵量按照虾蟹苗种体质量的10%、配合饲料按照5%左右投喂。每个池塘准备两个可移动的饵料台,可参照饵料台的剩饵量和虾蟹肠胃饱满程度来调节投饵量。

虾蟹幼体投饵初期以海鲜蛋糕和配合饲料为主,待白对虾长到5 cm以上时,开始投喂蓝蛤和剁碎的鲜杂鱼(蓝蛤由专人从江苏赣榆贩运,使用方便)。初期投喂破碎蓝蛤,梭子蟹饵料同白对虾一致,不必另行投喂。待对虾长到7 cm以上时,开始投喂破碎的贻贝,投喂量为虾蟹体质量的5%~10%。黑鲷鱼以虾蟹残饵为食,不必单独投喂,尤其喜欢贝类、鲜杂鱼等饵料。当池水水温低于18℃或连阴天的时候应减少投饵量,水质不良时,停止投饵。

4.2 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水温控制在16~32℃,盐度24~32,pH值7.8~8.5,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

养殖前期不必添水,到5月底,根据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来逐渐添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 cm,低于30 cm开始添加新水。每天少量添水,逐渐加满池塘,加水口套80目网袋,防止鱼卵和敌害生物进入池塘。6月中旬池塘加满水之后,开始少量换水。通过打开池外排水阀,池水连同池底排水口附近残饵、粪便等杂质随之排出池外,为防止排水口网罩破碎,排水阀外要套网袋,经常检查排水情况,防止网罩破损,虾蟹随水流排出池外。

随着6月份水温升高,虾蟹摄食量加大,生长速度加快,池塘中残饵、粪便等杂质增加,水体中化学耗氧量增加,需要及时安装增氧设备,来提高溶解氧,改良水质。我们采用微孔增氧和叶轮式增氧设备并用的方式,根据天气和水中溶氧含量来安排开机时间。一般在晚上和阴雨天以及虾蟹集中蜕皮造成耗氧量增大的时候启动。采用微孔和叶轮式增氧设备不但能补充虾蟹鱼高密度养殖所消耗的溶解氧,而且能分解池中氨氮、亚硝酸盐及有机物,抑制细菌的繁殖,改良水质,减少疾病发生。

从6月中旬开始每隔半月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早期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每次用量1×10-6~2×10-6,光合细菌按照3×10-6~4×10-6施用。养殖后期,根据池塘底质状况,使用底质改良制剂“利生底改王”等微生物制剂,每次用量0.5×10-6~1×10-6,稀释后泼洒全池。

4.3 日常巡视

每天早中晚巡视池塘,测量好水温,观察虾蟹鱼活动、摄食及水质情况,及时捞出池中漂浮物。每隔10 d记录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虾蟹体长和肠胃饱食情况。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在高温闷热和阴雨天更要注意巡护,防止意外发生。

5 病害防治

5.1 投喂药饵

幼虾养殖初期,为提高免疫力,使用免疫增强剂和VC预防病害,搅拌海鲜蛋糕1 g/kg:使用干饲料增强剂2 g/kg,用生鸡蛋在水中搅拌做黏合包衣剂,当天拌好晾干,每隔10 d投喂3~5 d。病害高发期,视水温及细菌病情况,可同时在饵料中加入土霉素2 g/kg,也可使用2 g/kg氟苯尼考或大蒜素拌药饵。每隔10 d投喂1次,每次投喂3~5 d,在收获之前1个月停止施药。

5.2 生物防控

针对南美白对虾池塘集约化单养发病率越来越高的趋势,通过南美白对虾、梭子蟹和黑鲷鱼混养,利用梭子蟹和黑鲷捕食病残虾,可以有效降低对虾发病率。由于白对虾活动灵敏、逃生自如,梭子蟹和黑鲷很难捕捉到健康虾。黑鲷鱼习性一般是白天活动,夜晚几乎不摄食,白对虾白天大多潜伏在池底泥沙中,夜晚出来活动。黑鲷摄食方式是撕裂式,不像其他鱼类(鲈鱼等)吞噬摄食,从解剖的黑鲷鱼来看,腹中很少发现整体成形的对虾,说明其危害不及鲈鱼大,只有白对虾在活力下降的时候才能被捕捉到。

虾蟹鱼混养有效地避免了健康虾吃病虾,减少了病虾死后对水质的污染和对虾病毒的横向传播。投放黑鲷还可以防止梭子蟹过度摄食病死虾,避免梭子蟹感染病毒而死亡。只要控制好黑鲷鱼的放养密度和出池时间,就会提高南美白对虾成活率,增加产量。

6 收获

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每年收获2次。农历8月15之前,先出池一部分。采用陷网收捕白对虾、采用挂网收捕梭子蟹雄蟹,收获白对虾50 kg/667 m2,规格在60尾/kg,梭子蟹雄蟹20 kg/667 m2,规格在150 g以上。

每年11月份,这时由于水温下降,白对虾停止摄食,活动力下降,需要尽快出池。先采用陷网收捕白对虾,之后排水出池,使用旋网和捞网收捕白对虾和黑鲷鱼,最后用耙子收捕梭子蟹。收获白对虾100 kg/667 m2,规格在40尾/kg,梭子蟹雌蟹30 kg/667 m2,规格在200 g以上,收获黑鲷鱼5 kg/667m2,规格在500 g/尾以上,成活率在90%左右。667 m2产总值达到1.6万元,利润在0.8万元以上。667 m2产量产值见表1。

7 分析与讨论

表1 收获情况表

海水生长的白对虾肉质结实,肉味鲜美,几乎可以和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相媲美,市场销售供不应求,销售行情比同规格淡水白对虾高20元/kg,成为近年来广泛推广的养殖品种。

通过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和黑鲷鱼进行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既不增加养殖费用,又能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提高效益,达到生物防控的目的。

黑鲷作为名优水产品种,7月投放200~250 g幼鱼,当年就能长成500 g以上的商品规格。通过与白对虾、梭子蟹混养,又能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

控制好黑鲷放养时间和密度,不宜早也不宜迟,放养时间在7月份,放养太早,白对虾幼虾易受损失;放养太晚,白对虾如果早发病,会影响防控效果。投放密度宜稀不宜密,每667m2按照10尾左右投放,避免投放过密,影响对虾生长。

当水温低于16℃时,白对虾逐渐停止摄食,活力下降,容易被黑鲷捕获,这时应尽快出池或将黑鲷鱼钓出,防止黑鲷鱼捕食对虾。

改造池底,设计凸顶凹底排水口和排水管道,利用叶轮式增氧机充氧,使池水向同一方向流动,通过水流旋转将一部分池底污物集中到池底中央,采用池底排水方式排出池外,从而有效降低污染,抑制有害细菌繁殖,净化和改良底质。

2016-12-18)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5.016

猜你喜欢
梭子蟹池底白对虾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南美白对虾大棚高效养殖技术
“中国梭子蟹之乡”寻味之旅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游白沙坡温泉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