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浅探

2017-06-23 15:26钟双群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水果店橙子图象

钟双群

【摘要】本文从基本教学理论出发,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展了广泛调研,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多次尝试,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教学效率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27-02

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深化和推进,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要求都呈现出了新的式样。为了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要对新的教学要求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掌握精髓所在,还要以此为依据,构建出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彰显出新面貌,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新的精彩。

一、注重主动思考,增加学生参与比重

新课改着重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确,学生才是知识内容的最终接收者,只有他们从心里接纳知识方法了,才能说把数学教学落实到位了。因此,想要深化学生的理解效果,不能仅靠教师单方的教学,还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加学生参与的比重,以学习体验促进实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了解方程的知识后,笔者请学生尝试解答这样一个问题:一家水果店从本月起开始销售一种新品种的橙子,这种橙子的进货价格是10元/个,水果店将其售价暂定为16元/个,每天的销售量可达120个。为了更好地销售这种水果,水果店调查了橙子的销售情况,结果发现,如果每个橙子的售价提高1元,则每天的销售量减少10个;如果每个橙子的售价降低1元,则每天的销售量增加30个。(1)如果水果店每天获得利润的目标是770元,而且要让顾客们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实惠,则应将橙子的售价定位多少元?(2)请你帮助水果店确定一个销售方案,使得该品种橙子销售所获得的利润达到最大。这种开放式的提问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自由思考空间。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并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方程知识的再次理解。

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生的知识能力还不够成熟,无法应对独立的知识学习,总是不敢将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际上,只要教师能够给予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学生是完全可以感悟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加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二、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习过程体验

要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将这个学习过程设计好。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真实、准确的感受呢?笔者认为,着眼于学习过程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更要突出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触摸到知识的产生与延续,进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

例如,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感知到知识方法的发展过程,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右图所示,AB是☉O的直径,BC为☉O的一条切线,点D是☉O上的一个点,且CD=BC.延长CD,与BA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1)求证:CD是☉O的一条切线.(2)求证:∠C=2∠DBE.(3)如果线段AE与线段AO的长均为2,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随着上述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关于圆的学习完成了点、线、面的逐步深化,并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于圆的切线、圆中的角、圆的面积等多个知识点的运用,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体验真實而深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如何。这虽然重要,但不应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最应当被强调的。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说,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加重要。如果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过程加以强调,学生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内容本身,而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不断增强学习过程的体验。

三、调整课堂结构,注重应用领域迁移

纵观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结构,大多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确,在数学教材中,理论知识几乎占据了所有篇幅。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将学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理论内容的研究上,而忽略了实践应用的部分。然而,对于完整的初中数学学习来说,知识应用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学以致用也自然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教学组成。因此,适当调整课堂结构,融入足够的应用元素也就必不可少了。

例如,在完成了统计知识的教学之后,笔者让学生将所掌握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某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此教学方式实施一个月后,教师对班级内的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分为A、B、C、D四类,分别对应“非常好”“好”“一般”和“不好”四种情况,绘制出如下两幅统计图,但内容还没有填写完整。(1)此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名?(2)从目前的统计图中能否知晓D类中的男生和C类中的女生各为多少人?(3)为了将合作学习继续深入开展,班主任准备从A类和D类中各选出一名学生,让他们之间开展互助学习。那么,能否借助你所掌握的统计方法,求出恰好选出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概率?这个问题的提出背景是学生身边的真实场景,让大家感到与自己的生活距离很近。也正是在这个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统计知识的适用领域与细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优化。

课堂结构的合理性调整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数学知识本就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点。因此,只要抓住恰当的切入点,就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将数学课堂向应用领域迁移,既可以在知识引入时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在知识延伸时深化理论理解,还可以在学习完成后升华掌握程度。

四、优化评价体系,及时准确发现问题

当然,无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多少自由探索的空间,教师始终是掌握教学方向并提供决定性力量的角色。特别是在某个知识模块的教学阶段性结束时,学生必须暂停脚步,回头看一看,反思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又有哪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的介入,给予准确有效的评价,助推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完善。

例如,在教学“函数图象”的内容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如下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边BC上有一个动点E,且AE⊥EF,EF与DC相交于点F。如果设BE的长为x,CF的长为y,那么,在动点E由点B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下列四幅图中的哪一个?这道题并不算复杂,但却让很多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确定函数图象时,不少学生采用的都是寻找几个关键点,然后想当然地把它们连结起来。但通过这道习题学生发现,想要准确地确定一个函数的图象,不仅要“定点”,还要“定趋势”。无论是否能将函数解析式表达出来,也要兼顾这两个方面,才能准确地把握函数图象的实质内涵。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就一定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学习。当某次学习告一段落后,教师应及时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并加以补充,对于强化学习效果很有好处。这种良性的评价应当形成一个长效性的机制,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驱动力。

新课改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高效的风。为了达到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以及教学形式的灵活创新入手,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通过这样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提升了许多,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热情也明显加强了。教师应继续探索并开辟有效路径,使初中数学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水果店橙子图象
偏旁之差
满意还是不满意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猪八戒开水果店
水果店的生意经
橙子变变变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水果店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