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2017-06-23 20:25王耀刚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作文材料教师

王耀刚

【摘要】本文论述中年级作文训练是学生由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向高年级作文训练过渡的阶段,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做好由段到篇的过渡。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作文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57-01

中年级作文训练是由低年级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时期,为高年级作文训练作准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中年级作文训练的特点,引导学生顺利地由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向高年级作文训练过渡。

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是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在作文课上兴趣盎然的谈话、热情洋溢的评议,能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耐心的引导,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质的飞跃。在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就是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看得懂题目的意思并作文,这里要做到审题和切题,审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作文命题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应强调新颖别致、针对性强,具有童趣,教师要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此外,教师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增加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对好的作文要求好上加好,对较差的作文应找出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将优秀作文及精彩片段读给学生听,还可以创建作文园地,时时分享好文佳作供学生欣赏,这样对学生来说是种鞭策,也是促进,使其树立写作的自信心。“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小学作文还应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喜闻乐见之事,让学生有发挥的余地、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主作文。

二、作文要从积累素材入手

教材中的课文既体现出语文教学特征,又突出了作文训练的要求,而且每个单元的基础训练之后都安排有重点训练项目。日常生活中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是写作中最基本、最重要、最需要掌握的一种方法,为了加大作文训练量,进行大量课外练笔,以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春天花开了,带学生去赏花;冬天下雪了,带学生去堆雪人、打雪仗;在班队会上,同学们畅想未来。中年级作文教学还要能突出读和写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真观察和分析,从阅读下功夫理解内容掌握素材,让学生明白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自己应该去捕捉生活材料。如写日记、广播稿是锻炼学生捕捉生活材料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事物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又为课堂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以后作文中写真人真事,内容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做好由段到篇的过渡

小学中年级作文是在低年级由词到句训练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段的训练。这主要体现在作文用词是否准确,每句话是否完整,而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则是要加强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这既是阅读教学的要求,又是对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例如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作文,要求仔细观察大桥、亭子、纪念馆,要抓住特点来写。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文之前进行仔细观察,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或者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等。在中年级的作文训练中,教师还要加强观察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写话材料,如写人的片段练习可以指导选择以下材料:一是描写人物外貌,如教师、同学等;二是描写人物的对话,如指导学生观察师生对话、同学对话等;三是描写人物动作,指导学生观察与自己相关的动作,如上课铃响后同学们的课前准备或者教师上讲台的一举一动,操场学生的活动情况等;四是描写心理活动,教师可以结合课文题材,启发学生思考练习。这样的作文训练,在词和句的训练基础上加强段的训练,并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做好段到篇的训练,对锻炼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提示题目的范围,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法上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用词准确,标点符号正确,还要注意文章的格式,把基本功打扎實。教师还要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中积累材料,认真上好作文课和作文后的讲评课。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作文材料教师
最美教师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