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开创自由写作空间

2017-06-23 23:59马莉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原则策略

马莉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禁锢学生写作思维、扼杀学生个性、打击学生写作热情的模式化现象,提出打破写作模式化、开创自由写作空间的作文教学改革理念,着重论述了开创自由写作空间的原则和教学策略,期待更多一线语文教师改变作文教学观念和方法,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出一篇篇鲜活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 自由写作 原则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58-02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作文这座“半壁江山”成为师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最功利化的追求。写出出彩的文章不容易,但要达到40多分的平均水平还是有办法的。于是,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总结整理出一套写作模式教给学生,并进行强化训练。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思维受到禁锢,创作个性被扼杀,写出来的作文像复制品一样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拼凑痕迹明显。如此套出拼出的假(写假事,缺乏真情实感)、大(说大话)、空(内容空洞)的作文,学生写多了失去了写作的热情,甚至觉得厌烦,作文的教与学陷入了困境,这样的作文教学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虽然作文教学与写作暂时还没完全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但是无论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还是有诸多教师对如何开展作文教学进行探究。如今作文教学越来越自由开放,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作文改革的共识正在形成。初中语文教师应认清这个大势,把握住大方向,打破写作模式。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创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写作空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打破作文模式化,开创自由写作空间,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的能力呢?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多元的作文教学理念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应试作文能急功近利地提高作文水平,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保证作文“入格”,得到基本分数,教师一般会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模式让学生去写,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很少鼓励学生去创新。其实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写作能力与提高写作水平,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脱应试作文的束缚,尝试多种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而建立多元开放的作文教学理念。

如何建立这样的理念呢?首先,要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写作时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给太多的提示和要求,评改时让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发挥“我的作文我做主”的主人翁作用,积极参与到写、改、评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其次,注重趣味性,在作文训练内容的设计上,力求让学生写我想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教师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再次,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只有把写作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要引领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写作积累好素材,还应要求学生多动手写作,坚持每周甚至每天都写,比如写日记、周记、读后感、观后感,进行作文片段训练等,从而使学生写出真实感人、不落俗套的佳作。

二、解放文体,引导学生写自己擅长的文体

近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基本上都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其实在平时的训练中,基本是反复强化议论文写作,因为在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常用文体中,记叙文学生容易记流水账,写不出真情实感,散文又没有语言功底写不出文采,而议论文是最容易学会和得高分的一种:积累些素材,用上教师整理出來的模式,说些大道理,就能拿到平均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久而久之,议论文就成为教与学的首选了。这就使得学生写出的文章多数是议论文,都采用“引议联结”的模式,这样学生写作是越来越轻松了,但思维被禁锢了,个性被扼杀了,作文思路愈来愈窄了,雷同的越来越多了,要高分越来越难了。因此,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是打破写作模式的重要尝试。比如以“选择”为题写一篇作文,很多教师引导学生写议论文,引用大量古今中外的名人因正确选择成就美丽人生的例子说明选择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其实对于“选择”,学生是很有切身的体会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在紧急关头一次心灵的激烈斗争,在一件事的处理上彰显道德的考验……让学生写自己所想写、所能写的,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解放写作时间,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口头写作训练

叶圣陶老先生说:“我手写我口。”确实,能说会道、出口成章是“下笔如有神”的前提,书面作文是口头作文的加工形式,口头作文的指导和训练能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作文训练不应该拘泥于课堂作文训练,我们应该解放写作时间,重视课前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可以利用每节课前3—5分钟的时间,不限定内容,由学生上讲台自由发挥,可以是临场表述一段作文的开头或结尾,读一段优美的文字,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还可以是一个读来的故事,自己的心灵感悟等,这样不但积累了素材,提高了表达能力,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自由创作的机会。笔者每节课前都留5分钟给学生,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学生由开始的不敢写、不愿意写到后来写得兴趣盎然,还有不少学生在期待每周的作文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应解放时间,让学生多练,将习惯养成兴趣。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文由景生、景由心生,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有亲身的体验和深刻的领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在这种情境之下,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从而生成和积累写作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写作就得心应手了。比如写母爱时可以投影一些母亲题材的片段,引导学生回忆发生在自己成长之路上的感人故事。写描摹声音的作文时,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大自然虫鸣鸟叫的音响,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情境中,体验美妙的声音,然后引导学生掌握描摹声音的方法,运用形容声音的词语和句子写作。这种独特的情景式写作让学生文思泉涌,写出来的作文就真实生动深刻,摆脱了传统模式化作文“假大空”的特点。

五、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

学生写作的困难之处在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为解决学生写作素材问题,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深入群众,观察生活,体验社会,开展实践调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学生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从而为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打下基础。比如可以利用假期,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写社会实践报告;也可以布置学生写假期日记,记下所见所闻所感。有一道考试作文题“丝瓜藤和肉豆丝”,网友表示“为难”,吐槽“这是一道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文题目”“乡下人真会玩”,确实,许多考生特别是城里没见过肉豆丝的孩子可能还不明白什么是肉豆丝,更不懂得丝瓜藤和肉豆丝怎么分辨,这就给审题带来了难度,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呢?因此,亲近自然、观察生活对写作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教师命题时切忌生涩冷僻,出不切实际的作文题,否则学生难以下笔,写作热情大受打击。比如“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道考试作文题引发了争议。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认为题目不符合生活实际;作家梁晓声则直言不讳地对命题人提出了质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没有争论的价值,而作文题目在引导这类事件的争议性,明显是出题人脑子进水。”所以,命题时应该尽量避开这类颇具争议性的作文题,结合学生实际出题,让他们有素材,有灵感,有自己合情合理的想法,如此才能撩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奋战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紧跟课改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作文模式化的“套子”里跳出来,探索新的作文教学之法,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给学生开创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必然会出现一个乐学、乐写、争写的热闹场面,学生也能创造性地写出一篇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原则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