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食疗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中度痛经的临床观察

2017-06-23 07:11刘贺年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寒凝月经周期血瘀

刘贺年

(名山区中医医院,四川 雅安 625100)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年轻女性,疼痛时间为月经前48~72小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影响其正常生活[1]。中医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具有丰富的经验,能根据患者病情实施辩证施治,达到标本兼治。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收治的7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中度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药膳食疗配合电针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具体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中度痛经患者纳入本次实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实验组患者年龄18~27岁,平均(24.1±5.6)岁;病程3~57个月,平均(25.1±5.0)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18~26岁,平均(24.3±5.5)岁;病程3~53个月,平均(24.9±4.8)个月。两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寒凝血瘀型原发性中度痛经的诊断标准,月经周期为(28±7)天,排除合并精神障碍和严重器质性疾病、治疗配合度不佳、对实验用药过敏、其他妇科疾病、长期服用避孕药的患者,排除在参与本次实验前两周内使用过镇静、镇痛、激素类药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均自愿签署了知情通知书,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的相关要求。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妇科临床手册》、《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痛经:妇女凡在月经期或者经期前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伴有其他不适,影响生活与工作。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出现的痛经患者。痛经寒凝血瘀型辨证标准:经前或者经期小腹冷痛,经血量少,血色暗有块、行经不畅,畏寒,脉弦或涩。

1.3 痛经程度评价标准

经期或者经期前后小腹疼痛记5分,为基础分,若腹痛难忍记1分,腹痛明显为0.5分;若休克为2分,坐卧不宁为1分,面色苍白为0.5分,冷汗淋漓为1分,四肢厥冷为1分;需卧床休息为1分,对工作和学习造成影响为1分;使用一般止痛措施无法缓解为1分,疼痛暂时缓解为0.5分;腰骶骨疼痛0.5分,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大便次数增多0.5分;疼痛在1天内0.5分,疼痛每增加1天增记0.5分。积分14分以上为重度疼痛,积分为8~13.5分为中度疼痛,8分以下为轻度疼痛。

1.4 方法

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取穴为足三里、中极、关元、三阴交、次髎、归来等穴位,操作步骤: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对进针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以30号毫针直刺进针0.5至1厘米,在得气后通电30分钟,采用疏密波,频率为4Hz,串长为2.5s,密波频率为60Hz,串长为5s,电流强度控制为2至5毫安。在每次月经来临前三天开始治疗,每月一次,在月经来潮后第4天停止治疗,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药膳食疗治疗,药膳方为桂附乌鸡蛋汤,原料包括肉桂6g、制附子10g,胡椒5g,乌鸡蛋两枚,盐、姜、味精、葱各适量。制作方法:将肉桂、制附子、胡椒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之后在药汤中加入乌鸡蛋,加入调味品后即成,患者可吃蛋喝汤,每天一剂。

1.5 评价标准

1.5.1 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在患者治疗三个周期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具体标准如下:①痊愈:患者在治疗后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且随访三个月经周期未复发,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5%以上;②显效:患者在治疗后腹痛症状明显缓解,其他症状消失或改善,可不使用止痛药,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50%~75%;③有效:患者在治疗后腹痛症状有所缓解,其他症状得到改善,需服用止痛药,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50%以内;④无效:患者在治疗后各项症状未见改善或者加重。将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相加得出治疗总有效率。

1.5.2 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痛经症状改善情况。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患者痛经症状改善情况,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个月经周期的症状积分,得分以低者为佳。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相比于对照组74.3%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2.2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不同时期痛经症状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1、2、3个月经周期,实验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不同时期痛经症状积分对比(±s,分)

表2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不同时期痛经症状积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第1个月经周期 治疗后第2个月经周期 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实验组 3510.18±2.443.21±0.504.13±0.705.58±0.81对照组 3510.27±2.407.34±2.019.34±1.5411.73±1.16 t 0.15620.36525.21523.466 P 0.8770.0000.0000.000

3 讨 论

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据不完全统计其发病率高达25%~50%,其典型症状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头痛、恶心、呕吐、乏力、腹泻、腰酸等。相关研究显示痛经的发生与患者经期子宫内膜合成和分泌PGF2α过多密切相关,PGF2α分泌过多可引起子宫平滑肌异常收缩,再加之盆腔脏器神经末梢对前列腺素的高度敏感性,使得疼痛阈值出现明显降低,同时PGF2α进入血瘀循环还可引起多系统平滑肌收缩,引发各类全身症状[2]。西医多通过口服布洛芬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虽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其远期疗效不佳[3]。而中医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临床中最常见的原发性痛经证型为寒凝血瘀型,一般因冲任瘀阻、气血不调、胞宫经血流通受阻而致病,中医采取药膳食疗配合电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4]。所用药膳为桂附乌鸡蛋汤,该方由肉桂、附子、胡椒、乌鸡蛋等组成,具有温经祛寒、通脉止痛的功效[5]。而电针能舒筋通络、调理气血,改善子宫平滑肌痉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6]。本次实验表明采取药膳食疗配合电针对寒凝血虚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1%,患者在治疗后第1、2、3个月经周期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以上指标均优于单用电针治疗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结果类似于周海霞、刘丹卓[7]的实验结果。

由上可知,药膳食疗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中度痛经具有确切疗效,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1] 王秀霞,梁 玲,薛会灵,等.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2例[J].环球中医药,2012,05(3):221-222.

[2] 王春艳.温经止痛方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5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1-22.

[3] 段丹梅.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6):20-22.

[4] 曲 展,李红梅.中药足浴配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6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5):40-41.

[5] 薛 晓,岳增辉,肖硕实,等.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375-376.

[6] 张 昶,张 怡,徐 伟,等.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评价[J].北京中医药,2013,32(4):284-286.

[7] 周海霞,刘丹卓.温经汤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6):53-55.

猜你喜欢
寒凝月经周期血瘀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