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用地产业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2017-06-24 11:30王岚李景刚田光明高艳梅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白云区距离

王岚,李景刚,田光明,高艳梅

(1. 华南农业大学,a.资源环境学院,b.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 广东省土地开发储备局,广东 广州 510635)

留用地产业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王岚1a,李景刚1b*,田光明2,高艳梅1b

(1. 华南农业大学,a.资源环境学院,b.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 广东省土地开发储备局,广东 广州 510635)

留用地政策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但由于对“小而散”的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缺乏足够认知,因而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用地政策效用的发挥。据此,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鉴产业布局理论,探索了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留用地产业发展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白云区留用地产业布局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态势,沿交通要道呈轴线布局形式,说明留用地产业发展对交通条件依赖性较强;此外,交通因素、到镇中心距离因素及地块形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重要影响,在未来产业规划中应加以重视;同时,留用地产业特征明显,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交通条件要求极高,且距镇中心相对较远,商业金融业则距离镇中心较近,批发零售业特征不明显。因此,留用地产业引入及规划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应以交通及距离为引导,商业金融业则应关注产业地块到镇中心的距离。

留用地;产业布局;布局特征;影响因素;白云区

留用地安置是政府实行征地后,按照一定比例核定留用地指标,用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失地农民长期生存发展的征地补偿政策。该政策弥补了传统征地安置方式中忽视土地生存与发展双重功能对失地农民影响的缺陷,保证了农民享受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利,从实物水平上提高了农民征收补偿标准[1],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土地资源,被农民称为“政府给了一只会下蛋的鸡”。目前,对留用地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留用地选址、产业开发主体及产业发展形式等方面。留用地选址上,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地块本来就少[2],加上村集体倾向于选择区位条件较好、土地增值收益较高的地块[3],导致留用地地块分散、规模较小,形状不一,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受资金压力以及自身组织管理能力的限制,村集体主导下的留用地产业开发利用模式效果一般,因此只能选择单一、低效的土地租赁方式。可见,留用地产业“小而散”的分布特征严重制约了留用地政策效应的发挥,产业引进难,发展规划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学者们相继提出拓宽留用地招商引资平台、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发展集中留用等措施[4],并在对留用地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上达成一致,为留用地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及建议,但由于对“小而散”的留用地缺乏足够的认知,难以为留用地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产业布局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区位条件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5],对不同产业来说,影响产业布局的因子各有侧重。如人口因素通过影响客流量而对超市选址产生影响[6];同时,人口密度因素以及居民储蓄额对银行网点布局具有显著作用[7];物流企业受自身业务要求对交通条件依赖性较高[8]。在以往产业布局中,探讨地块本身特征对产业选址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此类研究常见于景观生态学研究中[9-10],考虑到留用地地块小而散的特征,本文引入景观生态学中的方法和指标加以分析,如地块规模和地块形状。据此,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留用地产业为例,借鉴产业布局理论,分析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探讨留用地产业选址的影响因素,以期加深对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的认知,为留用地产业引入和规划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1 研究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之一,也是该市北部重要交通门户。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白云区留用地规模、用途、已落地规模等基本与广州市现状一致,成为广州市留用地问题的缩影。从规模来看,白云区留用地面积较大,据广州市国土资源测绘院提供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留用地面积共2 182 hm2,而白云区约占1/3;从用途上来看,白云区与广州市留用地均以发展工业为主;已落地规模上,囿于报批流程复杂、周期较长、费用高等问题,导致留用地闲置比例极高。据广州市规划局白云区分局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7月,白云区已落地留用地仅占22.35%,留用地政策发挥已陷入困境。反观广州市和白云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尽管受制于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发展日趋稳健,2015年广州市和白云区GDP增长率仍分别达到8.4%和7.7%,建设用地需求依然旺盛。目前,白云区建设用地来源更多地依赖内部挖潜,特别是留用地,但限于对留用地认知的不足,难以有效实施留用地产业引入和对接。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选取

在保证指标选择的合理性及数据可得性的前提下,最终选取了道路交通因素、距离因素、地块规模以及地块形状四个因素,分析其对留用地产业布局的影响。

2.1.1 道路交通因素 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现象客观存在,原材料、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情况突出,企业需借助交通运输才能实现产品的生产与交易,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11-12]。产业发展中,当生产成本可降空间较小时,企业通常会采用降低运输成本的方式增加盈利,发达的交通体系对降低成本有直接作用,实现了产品跨区域流通,提升了企业利润空间[13]。留用地产业发展同样是以提高企业利润及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因此,道路交通因素将对留用地产业选址产生显著影响。

2.1.2 距离因素 到区域中心的距离直接关系到消费市场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地价以及获取资源能力[14],是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市场依赖型产业来说,越靠近区域中心,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消费群体集聚越明显[15];同时,到区域中心的距离会影响产业经营成本,商业金融产业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及利润率使其能够支付较高的土地租金[16]。对规模小且布局分散的留用地产业发展来说,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市场因素及经济发展水平将会加大对留用地产业布局的影响。因此,镇中心距离因素对留用地产业选址将产生显著影响。

2.1.3 地块规模 产业选址规模通过影响产业经营成本及管理效率而影响产业选址。规模大的地块在增加经营成本的同时,若缺乏有效管理,将会造成资源浪费;规模过小则可能限制产业长远发展。因此,合理的选址规模是降低经营成本的前提,也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对于物流业发展来说,选址规模关系到建设投资、物流需求、物流效率、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合理的地块规模在物流业选址中至关重要[17-18]。留用地地块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发挥产业规模优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用地产业发展。因此,留用地地块规模也将是留用地产业选址的重要因素。

2.1.4 地块形状 地块形状系数是景观生态学中描述地块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应用于景观格局描述,也见于建筑形态研究。生态学中,景观格局指数多用于反映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19-20];建筑形态学中,地块形状多用来探究地块边界形态对建筑物本身及对城市形态的影响[21]。考虑到产业布局是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地块形状可能会通过影响产业空间形态而影响产业布局。因此,本文引入景观生态学中的形状系数(SI)来反映留用地地块的规则程度,SI越大,地块形状越不规则。

2.2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广州规划局白云区分局及实地调研。其中,道路交通矢量图由广州市白云区发展规划图矢量化而来,留用地产业空间分布矢量数据及留用地基础数据由广州市白云区分局提供,根据提供数据中留用地用地规划性质,并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将留用地产业分为批发零售业、商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住宿餐饮用地、农家乐项目)、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一类物流仓储用地、普通仓储用地、道路用地等)、教育业(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高等学校用地、特殊学校用地等)、其他(村镇企业发展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等)6类。为分析留用地产业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建立了白云区留用地产业数据库,鉴于住宿餐饮业及教育业样本数量太少,以及其他产业所包含产业类型复杂,故在本文分析中将其舍去。

2.3 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道路交通指数、到镇中心距离、地块规模以及地块形状四个指标表征上述因素对留用地产业布局的影响。

1)在计算道路交通指数时,借鉴《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14)中不同类型道路对应的道路作用指数,即:

式中:i表示地块编号,j表示道路等级,并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和次干道对留用地的作用分(fi)依次为:1、0.8、0.75和0.5;利用ArcGIS 10.0计算留用地到其所在闭合多边形周边道路的最短直线距离Rij,借助各等级道路内最大距离Rjmax将Rij转换成相对距离,用rij表示,其范围在0-1之间,Ti越大表明地块交通条件越好。

2)镇中心距离指留用地地块到最近的镇中心的直线距离,用Di表示,距离镇中心越近,地块条件越好。其中,镇中心用镇政府所在地表示,距离统计借助ArcGIS 10.0实现;地块规模用Ai表示,地块规模越大,产业发展所受限制相对较小,则产业布局优势越明显;形状系数SI计算公式为:

式中:Ai、Pi分别表示第i个地块的面积和周长。

3)采用自然间断法[22]将上述计算得到的留用地产业选址因素指数值进行分级,统计各影响因子指数值在不同级别间的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留用地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分级表Table 1 Grade table of industrial layout of the inf uencing factors on retained land

2.4 秩和检验

考虑到分析分类变量的总体分布时常会采用卡方检验,卡方检验能够对多个率或多个构成比进行分析,但忽略了分类变量的有序性[23],易造成信息损失,而秩和检验考虑到了分类变量的等级关系,能够验证处理组构成比在不同等级间的分布关系,已应用到不同研究领域[24-25]。鉴于此,本文采用秩和检验来验证留用地产业布局因素在不同级别间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其基本思想是:给定原假设H0:留用地产业布局因素指数值在各等级间分布相同;H1:留用地产业布局因素指数值在各等级间分布不同,即先假定各组总体分布的中心位置相同,接着对数据进行统一编秩并求秩和,最后计算统计量并通过查找界值表,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统计量H计算公式为:

式中:ni为各组样本容量,N=∑ni为各组样本含量之和,Ri为各组的秩和。

2.5 白云区留用地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白云区留用地产业主要分布在北部四大镇(钟落潭镇、太和镇、人和镇、江高镇)及南部部分街道(嘉禾街、鹤龙街、黄石街等)(图1)。北部大镇留用地规模明显大于南部街道,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分布,主要沿新广从快速路、广花快速路、机场高速、广清高速4条干道呈轴线布局形式,充分说明了道路交通因素对留用地产业布局有着重要影响。

图1 白云区留用地产业分布Fig. 1 Industrial layout on retained land in Baiyun District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云区留用地产业特征分析

3.1.1 留用地产业地块总体特征 根据留用地产业布局因素指数值,计算得到留用地产业布局指标的平均值(MN)、标准差(SD)及变异系数(CV),用于分析各类留用地产业布局特征,结果见表2。

首先,从道路交通指数来看,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道路交通指数平均值较大,变异系数较小,表明该产业布局的交通条件较好,验证了该产业倾向选择交通条件较好地块。其他两类产业交通条件较差,其中,批发零售产业交通条件低于平均水平,地块间差异明显,该产业布局对交通条件要求相对较低。

其次,在距镇中心距离上,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距离指数值明显高于平均值,且变异系数相对较小,表明该产业倾向远离镇中心布局;而商业金融产业与之相反,且各地块间距离因素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较大,商业金融产业对距离因素的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2 留用地产业总体特征Table 2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es on retained land

最后,在地块特征上,三类产业平均地块规模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面积最大,商业金融及批发零售产业规模处于平均水平左右,其中商业金融产业变异系数较大,地块间规模相差较大,表明该产业选址对地块规模依赖性较低。形状方面,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形状指数明显低于平均值,且变异系数较小,各地块形状相对规则,而商业金融产业大于平均值,同时变异系数明显偏大,各地块形状明显不规则,该产业布局选址受地块形状影响较小。

3.1.2 各类型留用地产业特征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留用地各产业特征明显,特别是商业金融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批发零售产业整体上介于两者之间。首先,商业金融产业中超过50%的地块道路交通条件低于地块平均水平1.09,受交通条件限制较小。同时,70%以上地块到镇中心的距离低于平均水平2.25 km,各地块到镇中心距离较近,这是由于产业性质要求产业选择经济水平及消费水平较高地段。镇中心地区相对发达的经济以及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高消费群体的聚集,符合该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商业金融产业距离镇中心相对较近,这与以往产业布局研究的规律一致。如已有研究指出金融业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区域金融机构数量与经济效益高低成正比[26]。

其次,批发零售业中近70%的地块低于平均交通水平,对交通条件依赖性不高,这是因为该类型产业发展注重市场因素,产业选址倾向距离消费市场近,人流量较大的地段,产业布局相对灵活[27];同时该产业中50%左右地块到镇中心距离低于平均水平,受距离因素影响小;最后,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中近65%的地块高于交通条件的平均水平,对该因素要求较高,85%以上地块到镇中心距离高于平均水平,远离镇中心分布特征明显,对该产业来说,满足物流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是其发展的关键[27],因此必须依赖高度发达的道路系统。

在地块规模方面,各类型产业地块中均有50%地块小于低于平均水平1.87 hm2,地块规模普遍偏小,主要原因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后返还给村集体的留用地指标有限,按照《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规定,留用地规模按实际征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面积的10%-15%安排,并且是以留用地指标形式返还;此外,村集体需自行办理指标落地手续,留用地块需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定,致使留用地产业布局更加细碎分散。

地块形状方面,以上三类产业低于形状指数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0%、67%、86%,表明商业金融产业地块形状最不规则,产业布局受该因素限制较小,而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则更倾向选择形状规则地块。

3.2 白云区留用地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图 2 留用地产业影响因素分布特征Fig. 2 Industrial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inf uencing factors on retained land

基于前文分析,道路交通条件、镇中心距离、地块规模及形状均可能对留用地产业布局产生影响,为验证假说,本文采用秩和检验,并借助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三类产业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平均秩次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3)。道路交通、镇中心距离及地块形状因素分别在10%、1%、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即三个因素对留用地产业布局有显著影响,特别是镇中心距离因素,而地块规模因素对留用地产业布局不产生影响。

表3 留用地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秩和检验结果Table 3 Rank sum test for inf 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on retained land

为进一步分析道路交通条件、距离及地块形状因素对不同产业类型布局的影响,本文将采用两两比较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首先,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和商业金融产业在各产业布局因素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在交通因素上明显优于商业金融产业及批发零售业,与上文分析的产业特征对应。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的功能是集散、存储及转运货物,要求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大批量货物转运。而商业金融及批发零售产业更侧重区域经济水平及人口因素,对道路交通条件要求相对较低,产业选址布局表现出明显的追随人流分布的特点,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28]。

其次,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距镇中心明显较远,主要受产业经营成本影响,该类型产业占地规模一般较大,且土地成本与到区域中心的距离成正比,因此产业选址一般远离区域中心;此外,郊外较多闲置用地为产业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29];商业金融及批发零售产业的发展依赖消费群体,因此倾向选择人流量大、区域经济水平效益高的地点[26],镇中心作为经济及人口集聚区,满足了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表4 留用地产业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Table 4 Rank sum test for the multiple comparison of industries on retained land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区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布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白云区留用地多集中在北部四镇,南部街道留用地分布较少,表现出“整体分散,布局集中”的布局形态,并沿新广从快速路、广花快速路、机场高速、广清高速等呈轴线布局特征,表明产业发展对交通依赖性极强。

2)留用地产业布局受道路交通条件、到镇中心距离及地块形状等因素影响较大;受规模因素影响较小,原因可能是留用地产业地块面积普遍较小,地块间规模差异较小,从侧面反映了小面积的留用地地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留用地产业的发展。

3)各类型留用地产业特征差异明显,交通运输及仓储产业道路交通条件优越,距离镇中心较远,且地块规模普遍较大;商业金融产业地块则距离镇中心较近;批发零售产业特征不明显,对各产业布局因素要求相对较低。

4.2 建议

为了尽快实现留用地地块与产业间的对接,切实发挥留用地政策效用,在对白云区留用地产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议:

首先,道路交通条件作为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各类产业发展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区应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区域交通体系,优化产业发展区位条件。

其次,针对“小而散”地块特征限制留用地产业发展的现状,在今后留用地政策实施中,应尽可能推进“集中留用”增加留用地产业规模,弱化规模因素对产业发展的限制性。

最后,由于各类产业布局特征及布局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未来产业规划及产业引入过程中,应制定差异性的引入策略,根据产业布局要求合理安排留用地,以实现“产业-地块”对接。留用地产业布局不仅是产业经济学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生存发展,相关部门应做好留用地块信息采集和产业引入工作,加快实现留用地产业发展。

[1] 金晓斌, 魏西云, 李学瑞. 被征地农民留用地安置方式的特征与模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8): 485-489. Jin X B, Wei X Y, Li X R. Feature and model research on compensation with development right return for land lost peasant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8, 24(8): 485-489.

[2] 李志鹏. 南沙新区村留用地开发利用策略的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3. Li Z P. A study on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land set aside to village collective in Nansha New District[D]. 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2013.

[3] 谢理, 邓毛颖. 多方共赢的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开发新模式探讨——以广州市外围区为例[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1): 94-100. Xie L, Deng M Y. Discussion on a win-win development mode of rural collective retained land: With the peripheral area of Gu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5, 17(1): 94-100.

[4] 王如渊, 孟凌. 对我国失地农民“留地安置”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以深圳特区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05(10): 14-20. Wang R Y, Meng L. Thinking on the compensation pattern of returning land usufruct to the land-lost peasant: Case of Shenzhen Special District[J]. China Soft Science, 2005(10): 14-20.

[5] 王保忠, 何炼成, 李忠民. 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布局优化问题研究[J]. 经济纵横, 2013(3): 100-104. Wang Z B, He L C, Li Z M. Research on optimal regional industrial layou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 economic[J]. Economic Review, 2013(3): 100-104.

[6] 虞晓芬, 王凌云. 大型超市选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中国房地产, 2011(24): 35-42. Yu X F, Wang L Y. Determinants of large-scale supermarket location: Based on Hangzhou[J]. China Real Estate, 2011(24): 35-42.

[7] 陶江, 胡荣尚. 商业银行网点布局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J]. 金融论坛, 2012(5): 32-37. Tao J, Hu R S. An analysis of network layou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J]. Finance Forum, 2012(5): 32-37.

[8] 千庆兰, 陈颖彪, 李雁, 等. 广州市物流企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11, 30(7): 1254-1261. Qian Q L, Chen Y B, Li Y,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Guangzhou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1, 30(7): 1254-1261.

[9] 陈爱莲, 孙然好, 陈利顶. 传统景观格局指数在城市热岛效应评价中的适用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8): 2077-2086. Chen A L, Sun R H, Chen L D, Applicability of traditional landscape metrics in evaluating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2, 23(8): 2077-2086.

[10] 袁艺, 史培军, 刘颖慧, 等.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覆盖格局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03, 23(9): 1832-1840. Yuan Y, Shi P J, Liu Y H. et al. A study on the pattern of land cover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 Shenzhen City as a case study[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3, 23(9): 1832-1840.

[11] 林建永, 陈俊兰, 吴永兴. 交通同城化与产业布局演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1(9): 8-12. Lin J Y, Chen J L, Wu Y X. Research on urban integr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industrial layout evolution[J].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2011(9): 8-12.

[12] 齐喆, 张梦心, 贾搏. 快速轨道交通对城市群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 2015(11): 55-64. Qi Z, Zhang M X, Jia B. The impacts of rapid transit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J].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2015(11): 55-64.

[13] 周浩, 余壮雄, 杨铮. 可达性、集聚和新建企业选址——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J]. 经济学(季刊), 2015, 14(4): 1393-1416. Zhou H, Yu Z X, Yang Z. Accessibility, agglomeration and new firm location: Micro evidence from Chinese manufacturing[J].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15, 14(4): 1393-1416.

[14] 刘耀林, 范建彬, 李楚琪, 等.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镇域村镇等级体系定量化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1): 158-165. Liu Y L, Fan J B, Li C Q, et al. Town-ba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own-and-village hierarchy system using an improved gravity model[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1): 158-165.

[15] 应四爱, 吴一洲, 方勇. 金融服务业的空间转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杭州市金融服务业为例[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4): 398-402. Ying S A, Wu Y Z, Fang Y, An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fi nancial service and its infl uence factors: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fi nancial service sector[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2015, 14(4): 398-402.

[16] 陈泽鹏, 李文秀. 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空间布局实证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 2008(1): 31-36. Chen Z P, Li W X.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services space layout of regional central urban[J].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2008(1): 31-36.

[17] 夏纯欢. 城市物流园区合理规模与布局选址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08. Xia C H. A study on rational scale and layout-location for urban logistics park[D]. Chengdu: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8.

[18] 惠英, 舒慧琴. 长三角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分析[J]. 城市规划学刊, 2008(3): 64-70. Hui Y, Shu H Q. An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logistic park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08(3): 64-70.

[19] 杨叶涛, 龚建雅, 周启鸣, 等.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城市扩张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2): 320-329.Yang Y T, Gong J Y, Zhou Q M, et al. Impacts of landscape pattern on urban expansion: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City[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0, 25(2): 320-329.

[20] 吴莉, 侯西勇, 徐新良, 等. 山东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5): 207-216. Wu L, Hou X Y, Xu X L, et al.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in coastal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3, 29(5): 207-216.

[21] 赵芹. 城市居住地块形态特征研究与表述[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5. Zhao Q. Study and description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plots: Based on a general survey in Nanjing[D].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2015.

[22] 周亮亮. 金华市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规律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Zhou L L. The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bout rural settlements spatial clustering rule in Jinhua City[D]. Hangzhou: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2.

[23] 赵鹏辉, 崔蕊. 列联表检验在疾病成因中的应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3(3): 33-38. Zhao P H, Cui R. Application of column league table test in disease causes[J]. 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3, 33(3): 33-38.

[24] 陈升, 李星野, 马海娟. 基于秩和检验与SVM的基因特征选取与分类方法[J]. 生物数学学报, 2012, 27(2): 349-356. Chen S, Li X Y, Ma H J. Extracting information and classifying method on gene based on ranksum-test and SVM[J].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2012, 27(2): 349-356.

[25] 杨玲玲. Wilcoxon秩和检验在审计推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7): 82-87. Yang L L.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 on inference auditing[J]. The Chines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2013(7): 82-87.

[26] 刘辉, 申玉铭, 邓秀丽. 北京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及模式研究[J]. 人文地理, 2013, 128(5): 61-68. Liu H, Shen Y M, Deng X L. 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struc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 in Beijing[J]. Human Geography, 2013, 128(5): 61-68.

[27] 谢涤湘, 魏清泉. 广州大都市批发市场空间分布研究[J]. 热带地理, 2008, 28(1): 47-51. Xie D X, Wei Q Q.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holesale market in metropolitan area as Guangzhou[J]. Tropical Geography, 2008, 28(1): 47-51.

[28] 贺灿飞, 刘浩. 银行业改革与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布局——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例[J]. 地理研究, 2013, 32(1): 111-122. He C F, Liu H. Banking reform and locational strategy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and Bank of Chin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1): 111-122.

[29] 刘巍. 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及规划管理策略研究[D]. 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 2011. Liu W.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ogistics park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D]. Jinan: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2011.

(责任编辑:王育花)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 uencing factors of industrial layout on retained land: A case study of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WANG Lan1a, LI Jing-gang1b, TIAN Guang-ming2, GAO Yan-mei1b
(1.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 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2. Land Development Reserve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5, China)

The retained land policy was supported by farmers who lost cultivated land because it provides the longterm livelihood security for farmers. However, this policy is short of effective plan in industrial introduction becaus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layou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not analyzed well. The retained land blocks are scattered and in small scale. Taking Baiyu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and applying the industrial layout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otential infl 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on retained lan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retained land industrial layout plann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strial layout on retained land in Baiyun District is scattered in general, but concentrated locally. Meanwhile, most of the retained land block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main roads and appears axial layout pattern, indicating that the transpor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industrial layout on retained land. In addition, the industrial layout on retained land is infl uenced by transportation and location as well as land block shape. These three factors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on retained l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and warehousing sector demand high quality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are located far away from the town center, the fi nance and commercial districts are closer to the town center, and the wholesale and retail sectors do not show any signifi cant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when making a strategic plan for the industrial layout on retained land in the future, a diversifi ed strategy should be adopted, taking consideration of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portation warehousing sectors, the fi nancial and commercial sectors, and the wholesale and retail sectors.

tretained land; industrial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layout; infl uencing factors; Baiyun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F321.1

A

1000-0275(2017)03-0467-08

10.13872/j.1000-0275.2017.0038

王岚, 李景刚, 田光明, 高艳梅. 留用地产业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3): 467-474.

Wang L, Li J G, Tian G M, Gao Y M.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 uencing factors of industrial layout on retained land: A case study of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7, 38(3): 467-47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J13B06)。

王岚(1991-),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及GIS应用方面研究,E-mail:wlsunshinelz@163.com;通讯作者:李景刚(1978-),男,辽宁鞍山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及GIS应用方面研究,E-mail:ljg-2002@scau.edu.cn。

2016-12-23,接受日期:2017-03-24

Foundation itteemm:: 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2013BAJ13B06).

Corresponding authhoorr:: LI Jing-gang, E-mail: ljg-2002@scau.edu.cn

Receeiivveedd 23 December, 2016; Acceepptteedd 24 March, 2017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白云区距离
我国天然花岗石临矿产业布局初见端倪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广州市白云区南方钢厂三期保障性住房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决定 云府〔2020〕14号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特征研究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习作点评
算距离
贵阳白云区:“诚信森林”顶层设计见真功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爱的距离
贵阳白云区加强技防建设保社会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