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用药联合鼻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观察

2017-06-26 08:45黄灼良张学斌
黑龙江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咽鼓管鼓膜中耳炎

黄灼良,张学斌,胡 莹

(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深圳 518118)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耳部疾病,临床症状包括耳鸣、耳痛及听力下降等表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传统治疗该疾病的措施较多,但疗效一般较差,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2]。因此,为了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我们收集2014-04—2016-04间本科室接收的患分泌性中耳炎的100例(100耳)患者,施行咽鼓管用药与鼻内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04—2016-04间本科室接收的患分泌性中耳炎的100例(100耳)患者,入组标准:(1)100例患者均满足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经鼓气耳镜与电耳镜检查显示鼓膜内陷,表现为琥珀或淡黄色,部分具有气泡或液平面,且活动受限;经纯音测听示单耳或双传导性耳聋,多频率声导抗图表现为B型曲线或C型曲线;(3)均伴有耳鸣、耳闭塞及耳痛等表现;(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5)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有50例(50耳),包含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最低年龄者7岁,最高年龄者45岁,平均年龄(35.18±5.29)岁;平均病程(10.89±2.59)个月。治疗组共有50例(50耳),包含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最低年龄者8岁,最高年龄者47岁,平均年龄(35.91±6.29)岁;平均病程(11.29±3.04)个月。两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参考组疗法:参考组50例(50耳)患者施行鼓膜穿刺术配合用药治疗,先取坐位体位,待患者鼻腔及鼻咽充分收敛及表面麻醉见效后改取仰卧体位。在无菌操作的基础上,经患者鼓膜前下象限刺入对其中的积液进行抽吸,再给予5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0.5~1.0 mL的α-糜蛋白酶混合液准入,术后给予1%浓度的麻黄碱液进行滴鼻处理,以确保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性。给予0.25 g克拉霉素经口服用药,服用1~2次/d;给予30 mg泼尼松经口服用药,服用3次/d,以有效防止感染。

1.2.2 治疗组疗法:治疗组50例患者在接受与参考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施行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法进行治疗。经鼻内镜下进行咽鼓管吹张,在欧式管中插入麻醉管,然后将该管逐渐放入咽鼓管中,到达之后将欧式管与麻醉管内芯抽出,行麻醉管留置。以注射器对中耳积液进行抽吸,给予空气、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及0.5~1.0 mL的α-糜蛋白酶混合液注入。间隔1 d后再次注入空气及药物,1个疗程为一周。术后给予1%浓度的麻黄碱液进行滴鼻处理,并给予0.25 g克拉霉素经口服用药,服用1~2次/d;给予30 mg泼尼松经口服用药,服用3次/d,以有效防止感染。术毕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到1年的随访观察,以详细记录其临床症状、听力及耳腔中积液等变化状况,观察患者的鼓室导抗图与鼓膜内陷是否恢复。

1.3 疗效评估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标准[3-4]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分析,评估标准:(1)治愈:患者治疗后的耳痛、耳鸣及耳闭塞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听力基本恢复或显著改善,鼓膜内陷恢复,积液全部消失,鼓室导抗图恢复为A型;(2)有效: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听力上升,鼓膜内陷明显缓解,存在少量积液,导抗图呈A型,或C型转B型,或B型转C型。(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无显著缓解,听力无变化,鼓膜依旧存在显著内陷,鼓室中具有显著的积液,或伴有鼓膜穿孔,鼓室导抗图无变化。

1.4 观察指标

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复发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的疗效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00%)较参考组的总有效率(76.00%)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的疗效

2.2 治疗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复发情况

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参考组显著提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复发情况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呈中耳存在分泌物及听力下降等表现,且往往合并耳鸣、耳痛等症状,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往往易导致患者并发化脓性中耳炎等治疗难度较大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造成听力丧失[5]。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案及时治疗该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今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措施较多,常用疗法包括鼓膜切开置管、鼓膜穿刺及咽鼓管吹张等,治疗目的为将患者的中耳积液清除,改善病因及中耳引流通气等[6]。随着近年来内镜下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其具有术野清晰与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中我们于鼻内镜下开展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原因:(1)术野清晰,能提高鼓膜切开位置的准确性,有效控制切口,防止鼓室内结构受损;(2)能够于鼻内镜下进行多项操作,使操作更为简便,且节约了医疗资源;(3)缩短时间,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而在咽鼓管吹张治疗前施行鼓膜穿刺治疗,能够防止咽鼓管吹张时因鼓室中的压力骤然提高而导致鼓膜受损,甚至引发鼓膜穿孔[7-8]。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参考组显著提高;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参考组显著降低。由此可见,咽鼓管用药与鼻内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1] 孙漫漫,张洋,秦兆冰,等.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4):343-347.

[2] 徐志坚,骆辉珍,钟晓燕,等.两种形状中耳硅胶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4):393-395.

[3] 谷丽,郭其云,狄国华,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评估[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14(3):396-399.

[4] 董春光,李利,刘忠伦,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及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检测[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1):93-94.

[5] 朱原,文凤妮,张继平,等.血小板活化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及微观辨证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24(3):232-234.

[6] 李洪锋.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2016,24(8):23-24.

[7] 刘飞,史保轩.鼻内镜下鼓膜穿刺结合咽鼓管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4例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44-2345,2347.

[8] 隋瑾辉.咽鼓管用药联合鼻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9):71-72.

猜你喜欢
咽鼓管鼓膜中耳炎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声导抗基本概念(4)
间接性鼓膜裂伤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