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教学札记

2017-06-29 21:09刘春霞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刘春霞

摘要:新教材中的空间与图形浓缩了原几何基础知识的相关教学内容,它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比起其他内容更加重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推理、动手能力,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教师应该根据这个特点合和新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不断探索改进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實际生活中事物的几何图形大小、空间、位置、形状及其之间的关系是空间与图形的主要研究对象。人们可以通过空间与图形知识对自身所处的世界进行认知、描述和探讨,小学数学中,空间和图形教学内容主要由对几何图形的测量、位置等组成,这些教学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学好空间和图形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空间有更好的认识,它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的发展,空间和图形教学如此重要,那教师怎么教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呢?

一、当前空间与图形教学现状与问题

相当一部分的小学教师没有完全理解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没有认识到新教材内容螺旋上升、层层渗透的特点,没有掌握各个教材中几何知识之间的关系,导致不能准确把握空间与图形教学中难点、重点,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典型问题:

第一,部分教师不习惯或不能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环节缺乏新意,难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容易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忽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往往只会让大部分学生观看少数几个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大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图像都是平面图,但是很多空间中的图形实际是立体的,平面图无法完美呈现图形的形状特点,甚至一部分立体图形无法通过平面图呈现。

第四,小学生的年龄小,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只是记住了公式,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导致解题时,如果题目条件稍微改变一下可能就不会解答了。而且,小学生空间观念不强,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如果没有将空间与图形在脑中形成图像,即使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了操作,也很难形成空间观念。

二、空间与图形教学应对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来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为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感到困惑的小学教师提供建设性,有实用参考价值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帮助教师构建富有创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独特教学模式,使教师具备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探索空间与图形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审核理解空间与图形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数学教材中与空间与图形教学相关的图形大多是抽象的平面图形。如果只让学生看书本上的平面图形,很难让学生理解图形的结构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图形来补充教材的不足,利用多媒体动画分析解构几何体。通过动画直观地展示、分析,解构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理解这各图形,通过多媒体的图文、声音、动画展示比较难理解的文字,降低学生学生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例1:教师在讲解《认识圆》这一课时,可以在学生学习如何画圆及相关知识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大家,为什么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足球、篮球是圆的而不是方形或其他形状?”接着让学生们根据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作答。学生会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同答,最后教师通过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动画给学生演示各种形状的足球或篮球在地面上滚动的情况,学习通过观看动画,直观地看到了不同形状的球运动时的不同状态,最后让学生对这些现象归纳总结,一般到这一步,绝大多数同学已经知道了正确的答案,由此学生获得的结论是,圆形球体运动时不会像方形球体阻力那么大,也不会像三角形球体那样不稳定,也就是说它能更加顺畅更加稳定地运动。学生们的结论和多媒体形象生动地一一验证,使学生脑海中关于圆形球体形成非常具体的形象,空间想象力得到加强。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多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师多媒体动画中的教学内容,从而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师教学中应强调空间与图形的实用性

教学中设计的各种结合图形都可以联系实际加以科学运用,因此使学生理解空间与图形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性,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应用技巧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某些工具和方法想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空间与图形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比如上面提到的多媒体动画,除了多媒体动画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这个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实用性,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2: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时,可以用一定长度的木尺向学生演示如何构成长方形长宽、正方形的边长。演示过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木尺或者木棍来构建各种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根据公式,通过实际测量木尺的长度计算出相应图形的面积。针对不同面积的长方形、正方形想学生讲解图形的特点和实用性。

例3: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外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用剪刀剪出各种生活中见到的几何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然后再将剪纸对折看看是否能做到图形上下后左右对称。通过实践学生自然会发现有的图形可以对称,有些图形就不行,通过亲身参与制作图形,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抽对称图形的特点。

通过例2、例3可以发现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图形制作,让学生在制图、测量、剪纸、拼图的过程中体验与探索,让学生根据动手操作在脑海中形成图形概念理解图形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图形知识,并根据这种表象抽象出图形特征,从而获取图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地认识图形,在实际运用中加强学生运算公式的记忆。

(三)适当引入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中加入和教学相关的小游戏,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天性爱玩游戏,如果知道课堂上会玩游戏,马上注意力就被吸引到课堂中来,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时,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参与游戏,教师出示各个图形对应的生活用品,如足球、课桌等,让学生回答这些生活用品分别是哪种形状,谁回答的最快就有奖励,比如奖励小红星,或者小糖果等,这样的竞答游戏,小学生都很愿意参与,一般都会积极回答问题,通过类似于这样的游戏互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四)在教学中举一反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知识与知识之间是互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充分发挥联想,举一反三地为学生讲解知识,例如在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与表面积或体积的关系时,通过课本学生可以知道表面积或者体积的变化量等于棱长变化量的平方倍,此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扩展到长方体的长、宽不变,高变为原来的N倍,长方体表面积、体积是原来的多少倍?或者说当假设长方体的长不变,宽、高均变为原来的N倍,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原来的多少倍?长方体的长、宽、又或者当长方体的长不变,宽变为原来的N倍,高变为原来的M倍,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是原来的多少倍? 经过这样的举一反三,层层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图形的变化规律,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表面积、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语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还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制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形成比较完善的空间与图形概念。为学生将来在初中高中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勇,刘琪.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古今贯通”的桥梁[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

[2]潘碧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01).

猜你喜欢
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