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三”与中国传统文化

2017-06-30 18:22
黄金时代 2017年5期
关键词:比喻汉字道德

汉字“三”,看似极其简单,从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三”,其实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给人一种牢固、稳固的安全感

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为三位一体,如我们一般用它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因此,“三”就给了我们一种稳固的整体感。如人们制成三角架来支撑物体,三轮车比两轮车稳妥。

在我国封建社会,赞誉妇女的贞烈,称为三贞九烈。

“三”,给人一种乐观成功的畅快感

“三”字给人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如人们把善于类推,所触类旁通都称为“举一反三”;把对某人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称为“三顾茅庐”;为弄清某事的真相,也要“三头对案”,把事情有关的双方及见证人请在一起对质。

“三”,给人一种充实完美的满足感

在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在所提倡的道德行为中,常以“三”来表示很多考验,如孔子说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够,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些都反映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个体独立人格虽受到压抑,但又独立不屈的大义凛然的人格精神。孔子的弟子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先秦大师们在自检“养成之道”时也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在现当代,我们许多作家为把自己的作品创作完备,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三部曲。如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

“三”,给人一种强调与重视的严肃感

人们常把费了心机,尽了责任之事也与“三”联系起来。如再三地命令与告诫称为“三令五申”:把对某案件反复审讯称之为“三推六问”;把反复多次的强调称为“三番五次”;表示时间频率之快称为“三天两头”;用来形容读书之勤奋叫“韦编三绝”;形容人起床之晚就用“日上三竿”。

“三”,给人一种稳妥、周全的谨慎感

我们办事的认真谨慎态度也常与“三”有关。如处理一些重大的事要“三思而行”;将应先做准备之事称之为“三年之艾”;把说话十分谨慎,不敢随便开口称为“三缄其口”。

“三”,给人一种表程度达极限的夸张感

我们的祖先是不像我们当今人一样,为表达某种程度就用程度副词“很”“非常”“尤其”等来修饰,而是用一些极其形象化的成语、典故来表示。如表示很尊敬某人用“三衅三浴”;形容极难得到的好机会用“三生有幸”;比喻语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传说为真的可能用“三人成虎”;把最古老的书籍称为“三坟五典”;把能言善辩者之口才称为“三寸不烂之舌”;把某人了不起的本领称为“三头六臂”;把简洁明了的话称为“三言两语”;表示时间之长久,则用“如隔三秋”;把所有的亲戚故旧称为“三亲六故”;比喻议论,论理之深刻称为“入木三分”;比喻藏身之地不少就用“狡兔三窟”。

“三”,常给人以一种理想、完美的吉利感

我们做事都想讨个吉利,仍然没有忘记“三”。如人们把新婚后的第三天新妇回娘家之日和婴儿初生后的第三天称为“三朝”;把摆脱了困难的处境称为“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把制成的红、蓝、黄三种原色的套印板称为“三色板”。

“三”,也给人一种负面的消极感

1.表示缺乏恒心、意志的。如“三心两意”,指办事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三天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

2.表示厌恶,欠吉利的。如“三豕过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的讹误;“三旬九食”,比喻家境困难,得食艰难,等等。

3.表示有损于传统道德的。如相互扯皮的“三角债”;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两面三刀”,等等。

“三”,给人一种时令季节上的警觉感

我国人民历来对土地、时令、季节十分崇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具有季节特征的节气。如把夏季三个月或夏种、夏管、夏收均称为“三夏”;把夏季最热的天气称为“三伏天”;把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称为“三九天”;把秋播、秋耕和秋收或者秋季的三个月也称为“三秋”。

“三”,在哲学、宗教及文化上

给人一种深刻、丰富的充实感

在我国这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里,在哲学思想、传统道德、宗教文化等方面,“三”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首先,“三”是三角形,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第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各种多面体则都是由平面构成的。“三”又表示长、高、宽这三个向度,一切有形体的事物都具有三个向度,因此,“三”可以象征物质世界。

其次,在我国数千年的传统道德中,“三”成了一种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体。如“三纲五常”中的“三纲”就成了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

再次,在宗教、信仰方面,千百年来,也形成了以“三”为规范体的信仰物。如佛教把佛(大知大觉的人)、法(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之人)奉为“三宝”;古代把祭祀用的牛、羊、猪称为“三牲”;民间把福、禄、寿三神尊为“三星”;佛教经典把经(总论根本教义)、律(述论戒律)、论(阐发教义)视为“三藏”。

还有,从文字学角度看,“六書”造字法中的会意字,也有不少用“三”部件构成的汉字来表示某种程度及极限。如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三石为“磊”,三土为“垚”,三口为“品”,三日为“晶”,三牛为“犇”;三金为“鑫”,三毛为“毳”,三马为“骉”。

小鸡啄米

可见,汉字“三”的学问真不少。由此可知,我国的汉字都有着它丰富的内涵。要真正弄懂每一个汉字,是非下苦功不可的。

(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邹天顺)

猜你喜欢
比喻汉字道德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买椟dú还珠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