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与应对策略

2017-06-30 21:50杨孟丹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策略

摘 要:本文从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管理,以及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跨文化交际分析,并针对每一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师生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策略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主要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和理念。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Hall在50年代出版的《无声的语言》,被许多学者视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在此书中Edward对如何更科学、更细致地研究文化提出了一些设想。60年代,R.T. Olive的《文化与交际》和A. Smith的《交际与文化》等著作,掀起了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高潮。70年代至90年代,与其相关的各种学会,研究中心以及众多著作陆续产生。这再次表明对跨文化交际的了解和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国内跨文化研究历史起步较晚,自上世纪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由外语教学界引入中国以来,至今跨文化交际研究在中国已成纵深发展。

一、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外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各种冲突和不适应。根据蔡绿(2013)的调查,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来华留学人员的主体均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成年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通过母语掌握的文化知识都达到了成熟水平。他们当然明白,不同国家的人不仅语言不同,而且由于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體,文化方面的种种差别必定会在语言学习及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到中国之前,大多数外国学生已经对于文化差异及文化冲突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但是,实践证明,他们的这种心理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与中国人结婚了的外国人,也还存在很多文化上的冲突和不适应。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陌生、模糊、 复杂的语言现象,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这种态度也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张全生、刘欢,2013)。McLain(1993)发现,“相比而言,歧义容忍度高的人更愿意接收冒险,更容易接收变化。”反之,就会出现上述文章中对中国人的误解。

因此,在对外汉语文化因素教学中,不但要进行知识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某一字词句章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还要格外关注交际文化(隐含在语言系统中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跟语言理论及应用关系密切的一类特殊的文化因素) 教学,后者与不同民族或种族的文化定势密切相关(蔡绿,2013)。只有这样,才能使留学生在跨文件交际中,正确处理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交际也才能有效地进行。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丰富本国与外国文化知识,增加了解。同时,老师和学生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彼此包容,求同存异的。教师应该主动地将中国的文化和观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并且理解中国文化中的深意和内涵,降低发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可能性。

二、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管理

留学生管理属于跨文化管理,也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克服不同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最终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行为。来华留学生由于自身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加之部分负责管理留学生的老师跨文化管理学生的能力不强,导致了学校对留学生的跨文化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

王悦欣(2104)总结了高校留学生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下几点。在留学生日常管理方面:首先,为了避免冲突,对留学生过度宽容,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没有给予及时的提醒和制止,影响了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其次,在留学生管理中更多地强调规范管理、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往往习惯于对事和物的管理,以物为中心。再次,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学管理方面:首先,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来华留学生的需要。其次,教材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再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缺乏统一规划。

来华留学生表现出来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留学生的学习热情,还给高校的管理机构提出了挑战。高校在对留学生进行管理时,首先应该研究异国文化,识别文化差异;其次要重视跨文化交际,改善跨文化沟通技巧;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最后还应该利用文化差异,丰富校园文化(王悦欣,2014)。只有解决好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继续进行。

三、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

专业硕士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海外教学时正确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的。“该课程应注意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刻收集公派各国教师和志愿者亲身经历并有助于预见、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障碍的案例,并通过对此的分析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判断、分析并克服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交际冲突和障碍,了解不同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形成平等、尊重、宽容、客观的文化态度,顺利在海外工作、 生活(张春燕,2015)。”因此,张春燕(2015)建议本课程教学时采用英汉双语、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展示、跨文化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学生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提供指导和帮助。

杨惠英(2014)在对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研究过程中也提出,案例资源的选择应该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同时,案例资源在形式表达和内容上应符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水平。通过案例的导入、分析和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作者简介:杨孟丹,女,汉族,云南通海人,云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