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探究

2017-07-01 23:54刘云亮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探究

刘云亮

【摘要】 语文科目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等都有很大的关系,高中语文更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文化内容教学。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养成优秀的传统文化品格,继承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与精神财富。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衔接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为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率,培养学生“古为今用、开拓创新”的精神,本文结合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展开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6-019-010

1.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内在涵义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能够系统、直接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平台,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气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材中的古文、古诗词等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都相应增加,一个优秀的人才需要兼顾传统文化素养和现代知识,才能成为全面性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意义也在于此。传统文化既有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素养,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样化的知识内容,进而扩充自己的眼界,完善自我认知能力。然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对中国的人文、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培养出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学生丰富见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为人处世的道理,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能够提高审美意识和学习能力。最后,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能够全面培养学生,达成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今古结合,在思考和探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涵养,将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成为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才。

2.高中语文课堂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有了很大的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加科学化、多元化,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通过实践,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融合性教学由来已久,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传统教学经验,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新课改的推进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部分学校的教学实践还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考试内容上,教学手段的革新也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有所忽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仅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记忆古文、古诗词等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自身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自动自发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魅力之处,不能产生共情,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将之转换为自身的文学修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提供教辅材料,意图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表面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实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过于依赖工具书,一遇到问题就去工具书上寻找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缺乏自己的见解,影响学生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鉴别与理解能力。

3.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3.1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文化之美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较为全面丰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也比较多,都是传统文化中质量非常高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中的深刻内涵、文化理念、思想观念等都传达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索和分析。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中的特质,为学生传达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

3.2营造优雅的课堂氛围,开展课堂拓展教学

优雅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带来综合性的课堂体验,让学生更容易融入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去,通过一定的情感性引导,在课堂上为学生建立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桥梁。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唱词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将诗词作为基础,自由想象、抒发对《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等意象的感受,让学生就诗词的意境展开自由的探讨,既有助于学生把握李清照词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涵义,也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具体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借景抒情、绘景咏物的各种古文、古诗词中的意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自己代入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中,产生更丰富的体验。例如,在学习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从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入手,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感受,既能了解词汇用法,也能做好準备工作,更有助于开展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行查找、回忆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五柳先生传》等,与大家共同讨论和分析、分享,对陶渊明产生一个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归去来兮辞》的教学。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教师可以根据《离骚》中出现的各种植物意象,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这些植物的具体形象,并结合文中句子,引导学生共同融入传统文化气氛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具有促进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廖海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刍议[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

[2]吴碧芬.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3]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10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