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2017-07-01 14:31王立红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王立红

河池学院,广西河池 546300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新媒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媒介使用渠道和平台。媒介技术的进步带来新传播革命、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社交媒介的诞生,传统媒介环境下的传播范式发生变化。互联网媒介技术便捷性和去中心化,传播“渠道霸权”时代终结,社会个体“自我赋权”时代的到来,传播主体多样化,公民记者和草根新闻传播者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主流。大学生在应对和处理互联网媒介带来的信息超载和舆论泛滥,网络虚假新闻与网络暴力时,自身的媒介素养对他们处理信息与传播信息彰显出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介环境下培养和拥有的媒介素养对于“互联网+”的媒介环境已经过时,无法有效应对媒介技术变革。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 互联网+;传播范式变革;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0-0155-03

媒介素养概念源自英国学者Frank Raymond Leavis和他的学生Denys Thompson合著的《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不同媒介的特质与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参与媒介、运用媒介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1]14。不同时代总会诞生不同的传播技术,进而产生新的媒介,不同媒介背后总是体现了社会大众不同的诉求。换言之,不同媒介时代必然赋予媒介素养不同的内涵[1]20。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媒介形态呈现多样化,互联网技术诞生带来了传播形态的多样化,社会化媒介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移动互联网与手机媒介形态的出现,在新媒介赋权的语境下,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阶层多样化,草根阶层与精英阶层共同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互联网媒介带来的去中心化特质,社会底层群众接触和使用媒介的门槛低,传播主体多元杂质化,传播主体价值观多元化,传统新闻把关人角色的弱化与缺失,互联网与社交媒介中充斥中不同形态的话语与舆论,信息泛滥与超载。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对于互联网用户甄别与解读信息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有助于社会舆论的引导,净化网络空间,减少与遏制虚假信息与网络谣言的传播。

1 “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大众传播

变革

互联网的出现,大众传媒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产品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领域,我们又重新回到部落化的生活状态——网络部落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传播特点,信息的渗透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模糊化,网络舆论多样化,网络用户参与社会活动更多利用社交媒介平台,互联网为社会大众在人际扩展、社会参与方面提供了重大作用。但是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也给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1.1 草根阶层的兴起,把关人角色的弱化

互联网与4G技术的发展,社会大众对于媒介使用权越来越接近,大都数社会个体都可以运用手机或者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成为传播主体。在当下,社交媒体的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方便性和可接近性,用户可以在无线网络或者4G网络覆盖范围内随时进行信息传播、信息评论以及视频传播等传播活动。区别与传统的职业新闻记者,互联网时代下的传播者更具有草根阶层的特征,他们大都来自社会底层或者社会大众,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他们在进行信息传播的时,由于缺乏新闻专业素养,对于新闻真实性无法甄别,无法正确区别事实与观点、事实与谣言、事实与虚假新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进行信息传播的时会造成虚假新闻与谣言的二次传播者。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缺乏传统把关人对网络信息进行把关,网络中充斥着不同形态的舆论与信息。

1.2 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的界限模糊化

由于长期沉浸在媒介世界里,许多大学生无法区分拟态世界与真实世界。当下互联网媒介为我们大众提供了各种方便,也会大众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社交类、游戏类、生活服务类、学习类网站,大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内运用网络平台可以解决人际交流、衣食住行、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沉浸在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环境中,渐渐脱离现实环境,与同学、老师、家人之間的互动减少,与外界之间的交往减少,他们把自己包围在互联网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里,成为所谓的“容器人”。他们的思想、感情都收到拟态环境中信息与舆论的影响,对外界缺乏交流,接触不到其他的意见和观点,就会形成极端性的思想与自我。

1.3 社会化媒介带来的群体极化与信息茧房效应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互联网传播特别是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传播,使得信息遮蔽现象严重。在当下,社交媒介的诞生,特别是当下大学生使用和接触最多和范围最广的微信,它具有协同过滤的机制。通过使用微信设置功能,可以对微信好友的朋友圈进行设置,可以不关注一些和自己价值观或者意见不一致的好友动态,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志同道合的微信群。这样就导致遮蔽了对自己不感兴趣或者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和观点,这样一种选择性过滤机制对于信息的遮蔽,使得人们在进行意见表达或者信息判断时会出现偏差。他们看到或者听到的信息都是与自己观点意见一致的信息,就如同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听到的都是自己的回身,产生了如桑斯坦所说的“信息茧房”。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型与提升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大众传播的变革,媒介素养的内涵也不断扩展与延伸。在新的传播技术与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大学生个体都能参与信息生产与传播时,媒介素养就成为大学生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专业新闻生产与用户新闻生产共同绘制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景观,传统的媒介素养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传播环境。如果不及时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灌入新的内涵,就会由“媒介是人的延伸”“人是媒介的延伸”转变,媒介反过来对社会个体进行压制与奴役。

彭兰教授针对社会化媒体时代,对媒介素养做出新的理解,她把媒介素养分为六个方面:媒介使用素养、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以及社会参与素养。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更是内容的传播者与生产者,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教育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建设与社会舆论的引导,也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与转型可以借鉴彭兰教授提出的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公民媒介素养的要求。

(1)媒介使用素养的提升。传统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信息,通过报纸阅读或者观看电视获得信息,对于大学生技术能力要求较低。互联网、手机与社交媒体的发展,都要求媒介的使用者与用户掌握相应的技术,所以,媒介的使用能力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之一。媒介使用素养,不仅要求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掌握相应的新媒介技术,还要求在大学生新媒介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使用新媒介。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从事很多活动,既可以是生活方面的也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但是部分大学生却运用互联网进行网络犯罪,利用互联网来进行经济犯罪,也有部分网名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发泄私欲的工具,在互联网上对他人进行污名化甚至利用人肉搜索来暴露他们的隐私,很多大学生还在互联网进行黄色视频与低俗内容的传播。

(2)信息消费素养的提升。网络媒体与社会化媒体中,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信息来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有效甄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辨识、分析和批判的素养也是“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需要提升的媒介素养。第一,大学生筛选信息的媒介素养的培养。在当下,互联网信息多样且杂质化,大学生在进行信息选择的時候,一方面可以借助专业的搜索引擎工具或者专业化网站,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来获取信息,再将信息进行对比,或者求助于专业的机构或者意见领袖来获取有效的信息。第二,识别与分析信息的媒介素养。新媒介环境下传播主体与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以及当下碎片化的媒介特征,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时效性与权威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挑战。特别当下媒介赋权下,社会大众与个体都可以利用手机与社交媒体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但是作为非职业与专业的传播者,他们传播的信息或者视频只是某个事件的部分内容。因此大学生在进行信息判断的时候,要用平衡与全面的视野与思维来识别信息。

(3)信息生产素养的提升。在互联网媒体与社会化媒体时代,媒介赋权使得用户生产内容(UGC)流行,草根记者与公民新闻日益普及。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信息的时候也在生产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作为公民记者,缺乏专业的媒介素养,对于信息的把关不严格导致信息的内容与质量良莠不齐。首先,大学生在进行原创信息与内容传播的时候,要严格把关信息与内容的真实性,传播完整的有价值的信息。其次,大学生在转发信息与新闻时,要审查信息来源与真实性,转发新闻时要标明消息的来源,对于没有授权的信息与新闻不随意转发,对于内容真实性无法确认的信息与新闻也不随意转发,在转发之前要思考,不做虚假新闻与网络谣言的二次传播者。

(4)社会交往素养的提升。互联网与社交媒介的出现,使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深度与广度达到一种空前盛况。一方面,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发展的虚拟社会交往网络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由于网络人际关系发生在陌生个体之间,彼此了解不多,但是部分大学生容易把这种陌生的网络社交关系发展到线下,许多大学生被网络陌生人带来经济等方面的损失。另一方面,网络匿名性,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对于他人的隐私不尊重,随意把别人的个人信息与隐私公布在互联网上。在进行评论时,对于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不赞同时,就通过语言和网络暴力对他人进行辱骂与攻击。大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要理性交往与选择交往对象,尊重他人表达权与隐私权。

(5)社会参与素养的提升。互联网与社交平台成为社会公民参与社会活动与关注公共事务的重要媒介,微博等社会媒体也成为中国“公共领域”的理想代表。当代大学生对于公共事件与社会问题的意见表达一般都是借助于互联网、微博媒介平台,因此,大学生与公民的社会参与能力事关网络世界的秩序,也影响社会舆论的引导。大学生在利用互联网等参与社会事件时,要积极理性的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学会理性表达与讨论。

参考文献

[1]刘勇.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4,20.

[2]彭兰.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卢峰.媒介素养之塔: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构成[J].国际新闻界,2015(4):129-141.

[4]陈夏蕊.新传播技术呼唤新“媒介素养”[D].合肥:安徽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