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园音乐区环境创设的思路

2017-07-01 11:22刘小梅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策略

刘小梅

摘 要:在幼儿园音乐区中,幼儿通过与音乐区环境的互动,自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满足自身表达的需要。同时,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也能引发、丰富幼儿在音乐区中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有吸引力的音乐区环境,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音乐经验。

关键词:音乐区;环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1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区的环境创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对该区的喜爱程度和活动效果。那么,教师如何创设适宜的音乐区环境,为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幼儿体验和表现音乐的需求,提高幼儿音乐能力呢?

一、创设的环境应具有趣味性

幼儿在音乐区里进行的活动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因此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音乐和材料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首先,在音乐区里教师应为幼儿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音乐。如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巧虎》动画片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音乐区活动时间播放一些该动画片的歌曲,这些富有趣味性的歌曲将激发幼儿参加音乐区活动的热情。其次,为幼儿准备趣味、丰富的音乐区活动材料。如在乐器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乐器”,现成的打击乐器,如圆舞板、碰铃等;生活中的各种用具(桶、筷子、杯子等),此类“乐器”具有多变性,敲打不同的部位可能发出不同的声响,所以非常吸引幼儿,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自然材料,如小木块、小石头、贝壳,这些也都能成为幼儿演奏的“乐器”。这些材料要经常更新,以保持幼儿长久的兴趣。

二、创设的环境应具有层次性

教师创设的音乐区环境应考虑如何润物细无声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并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使环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音乐区环境中所呈现的材料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能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获得发展。有趣、新异的区域环境并不一定都能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只有当创设的环境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幼儿形成适宜的挑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展音乐区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没有差异和层次性的情景及材料只能引起幼儿一时的兴趣,而具有层次性的环境才能引起幼儿长时间的关注和活动。

在小、中、大班的音乐区中我们经常看到张贴节奏谱和摆放常见的演奏乐器。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幼儿看图谱演唱、演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但是每个年龄段幼儿节奏感水平不一,演奏乐器的能力不同,看图谱演奏的能力也有差异,提供同一种类型的节奏图谱显然不适合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的幼儿看葫芦画瓢,一次两次后觉得没有挑战性就再也不过问;有的幼儿则无视图谱的内容,随意敲打,导致这些节奏图谱仅成为一种摆设。

如果教师能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设置具有层次性的图谱,则能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如小班幼儿识谱能力较弱,画有节奏符号的节奏谱显然不适合他们。教师可以提供大小不同的动物图片来代替节奏符号,或者提供与歌曲内容相匹配的图案,这样便于幼儿形象地理解图谱所表达的意思。此外,教师提供的乐器也应适于小班幼儿演奏,如圆舞板、铃鼓等。中班幼儿可以提供歌曲的图形谱,演奏的乐器除了现成的乐器,还可以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杯子、瓶子、餐具等,或者是幼儿自己制作的乐器。到了大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教师除了提供完整的节奏谱外,还可以投放单个的节奏型符号,以及可供幼儿自由操作、插放的操作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摆放节奏型并演奏。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注意不同年龄段音乐区环境创设的层次性,教师还应考虑同班幼儿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三、创设的环境应具有互动性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其自身主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当下,教师在布置音乐区时经常花了很多精力创设出非常精美的环境,但是幼儿却不喜欢。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环境仅供欣赏,幼儿只能看不能动,或只能引发幼儿被动和枯燥的练习,难以诱发幼儿的主动操作。因此,具有可操作性的音乐区环境,方能诱导幼儿的音乐活动,才能使幼儿在与音乐区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如在音乐区的周围,教师摆放一些小篱笆,既可以当作音乐区与其他区域的间隔,起到美观效果,又能随时变身为幼儿表演的道具。投放的表演道具、服饰不能只追求美观,更应注重操作性,如教师可提供各式的围巾,音乐区活动中幼儿可以把它当成头巾、披风、翅膀、小裙子,又可以摇身一变,当成舞蹈的道具,这种便于幼儿操作又比较开放的材料深受幼儿喜爱,百玩不厌。

四、创设的环境应具有宽容性

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认为“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然而幼儿天生艺术能力的显现需要适宜的精神环境。心理实验证明,幼儿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他们最易受到周边环境氛围的暗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现。”宽松的心理氛围是促使幼儿进入音乐区活动的关键,只有当幼儿心理获得了安全感和自由感时,他们才敢于与音乐区环境进行“对话”,并乐于自主选择,自由探究与创造表达。否则,再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也會因为心理安全感的缺失而隐藏,导致幼儿对音乐区的环境产生抗拒。因此,在音乐区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与幼儿平等相处,接纳他们的能力差异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音乐区环境创设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转变为适宜、支持幼儿音乐区域活动的教育行为,为幼儿创设一个真正“有准备的环境”,才能提高音乐区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才能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直接音乐经验,使音乐区有效支持和推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音乐区的创设与指导[J].福建教育, 2015(16):32-34.

[2]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 责任编辑 谷会巧 ]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幼儿园形象识别系统与环境创设整合的探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