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y刮治器磨锐教学效果评价

2017-07-04 06:53曾启新吴佳璇王家烯邹华丽梅国城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

曾启新 吴佳璇 王家烯 邹华丽 梅国城

【摘 要】目的:通过对五年制本科生刮治器磨锐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为提高牙周临床培训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35名口腔医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进行刮治器磨锐的培训,培训过程中学生用Gracey刮治器在瓷砖上进行练习操作,并对学生操作的要点及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学生基本掌握刮治器磨锐的操作要点,刮治效果达到“锋利”的占82.86%,但也存在磨锐次数较高,保持原有设计外形的比例较低的问题(2.86%~57.14%)。结论:建议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器械相互角度、用力方式的培训,指导学生对切割刃检查,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关键词】教学;刮治器;磨锐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0-0081-03

牙周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牙菌斑生物膜,根面清创是牙周治疗成功的关键[1]。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是治疗牙周炎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而锋利的刮治器械是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重要保障,与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也是口腔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操作技术。本文将如何使医学生熟悉刮治器的构造原理,掌握磨锐技巧的带教体会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35名口腔医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男11人,女生为24人。器材包括Gracey刮治器、瓷砖、磨石、测试棒、光源、水、棉球、圆规、尺子。

2 培训内容和方法

采用临摹法,分段讲解、分组示教与个人练习相结合。

2.1 Gracey刮治器的辨认

利用放大的Gracey刮治器模型,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型号的Gracey刮治器进行识别,认识刮治器的标号、工作端、工作刃及非工作刃的结构特点。Gracey刮治器有牙位特异性和牙面特异性,它是偏位刃缘,从顶端方向观看,工作面与器械末端颈部呈70°角;两个刃缘不平行,呈弯形,仅应用单侧切刃缘,长而突的外侧切刃缘为工作刃[2]。

2.2 Gracey刮治器锐与钝的认识

采用视觉评估法:将刮治器工作端放置于光源下,缓慢旋转使刃部正对灯光,观察工作面与侧面的交角的反光,变钝的刃部将反射光线[2]。

2.3 Gracey刮治器磨锐操作要点

绘制分针时针上间隔约7 min时钟,确定磨锐角度。首先用右手掌拇法持有器械,拇指靠住手柄,右手握持磨石,将绘制时钟垂直贴好为参照,调整磨石与末端颈部的角度为40°,即磨石与刮治器末端颈部分别对准为间隔约7 min的时钟上分针时针。然后保持他们的相对角度不变,上下移动磨石,从刃部的根部1/3段开始,移向中部1/3段,最后到达顶点的1/3段,进行分段磨锐。最后调整工作端刃面的角度与磨石至约135°对工作刃尖端进行相应的修磨。

3 培训顺序

采用临摹法,分段讲解、分组示教与个人练习相结合。练习时参照拟定好的时钟分针指针,正确放置器械与磨石位置,首先在瓷砖上练习磨锐手法,然后在磨石上对磨锐手法及效果进行观察评价。

4 效果评估方法和内容

崭新器械#5/6、#7/8刮离体牙根面250次[3],工作头编号随机表法分配给35名学生,要求学生将所选工作头磨锐。2名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

4.1 操作过程评价

操作过程评价包括磨石握持、器械握持、磨石器械角度、分段磨锐、尖端修磨、背部修磨、磨锐次数。

4.2 磨锐效果评估

锋利程度评价[2]如下。锋利:刃部能钩住或刺入测试棒,可刮出碎屑;钝:刃部会从测试棒表面滑过,不能挂出碎屑。

形态观察:工作面、刃口角度、顶端形态是否变形、是否有锐利边缘。

5 结果

35名学生磨锐效果为“锋利”的达到82.86%,平均磨锐次数为109.43次。磨锐过程中磨石握持、器械握持、磨石与器械角度、分段磨锐、尖端修磨、背部修磨等各项操作技术要点掌握的正确率分别达到80.00%、85.71%、51.43%、68.57%、20.00%、14.29%(见表1)。刃口角度、工作面、尖端形态、背部锐边保持原有设计的57.14%、34.29%、5.71%、2.86%(见表2)。

6 讨论

手工龈下刮治术是重要也是主要的牙周治疗技术。刮治器的磨锐与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但刮治器的磨锐常常被医生忽视。Gracey刮治器是目前最常用的手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器械。保持Gracey刮治器的锋利是保证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效果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工作中,有的医生认为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放弃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其重要原因是长期使用没有经过磨锐保养的圆钝的刮治器所致。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近5年的牙周教学工作中加入器械磨锐内容。磨锐效果的好坏与操作要点的掌握程度是分不开的,磨锐时要求工作刃与磨石成特定的角度,并保持工作刃外侧缘与磨石均匀接触,是磨锐的技术要点。无论是在理论课上还是在实习课指导教师示教时,都会重点强调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我们并采用临摹法,分段讲解、分组示教与个人练习相结合。为了减小器械损耗,我们将瓷砖切割为近似磨石大小,模拟磨石让学生练习磨锐技术。并选择相对容易掌握的#5/6、#7/8Gracey刮治器进行测试。

对于Gracey刮治器磨锐技术要点的掌握,测试结果显示刮治器达到“锋利”的比例较高,基本达到磨锐的要求,学生对磨石握持、器械握持、分段磨锐掌握普遍较好,但对磨石及器械角度掌握不好,表现在不能保持角度的一致性,在双手运动过程中角度发生变化。操作中,大部分同学没有进行尖端、背部修磨。为了达到“锋利”,学生的平均磨锐次数达109次,这是比较高的数值,这样会增加器械的损耗。此外,从保持器械原有设计形态上来看,有57%能保持原有角度。在双手磨锐运动过程中角度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刃口角度保持原有的角度是磨锐的难点。本次教学有57%能保持原有角度,令人满意。工作面形态宽度一致的仅为30%,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的认知中没有充分理解掌握刮治器端的特征,分段磨锐中没有实时观察是否均匀磨出并及时调整。虽然有20%修磨了尖端,但仅有5%保持原有尖端形态,这可能还是认知中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刮治器端的特征,没有实时观察是否均匀磨出并及时调整。实时观察、及时调整是磨锐的精髓。在实际工作中,器械会被反复磨锐,若不能实时观察、及时调整,这些缺陷会累积起来,从而影响刮治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在课间练习时,对学生进行器械培训时存在一些问题:①虽然课堂有示意图、模型,但学生对器械形态的认识和理解仍不足。②采用釉面瓷砖替代磨石可减小磨石及刮治器的损耗,但釉面瓷砖摩擦系数较小,无磨锐的效果,也无磨锐的手感,可能影响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应继续寻求及尝试适当的磨石替代品替代磨石。③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技术动作,没有建立磨锐-观察实时观察及时调整的操作习惯,从而影响磨锐效果。指导教师不但要严格要求磨石及器械握持、器械工作刃与磨石的角度,加强磨石运动、分段磨锐的培训,而且要强调实时观察,及时调整磨锐部位及动作。④学时数不足,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所有的技术要领。此外,要建立肌肉的条件反射,需要在学生课余时间加强练习;建议发放器械、延长教学实习室的开放时间,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7 结论

建议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器械相互角度、用力方式的培训,指导学生对切割刃检查,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参 考 文 献

[1]Graziani F, Karapetsa D, Alonso B,et al.Nonsu-

rg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how many options for one disease[J].Periodontol 2000,

2017,75(1):152-188.

[2]Jill s. Nield-Gehrig.Fundamentals of Periodontal In-

strumentation and Advanced Root Instrumentation[M].6th edition.Wolters Kluwer,2012:413-433.

[3]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Evaluation of Several Resharpening Techniques[J].J Periodontol,1983,

54(10):618-623.

[責任编辑:陈泽琦]

猜你喜欢
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