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7-05 11:39王晓蕾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知晓率品管圈神经内科

王晓蕾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辽宁 沈阳 110041)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晓蕾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随机抽取8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施行品管圈活动,对活动前的护理不良事件整理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相应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活动主题,开展相关质量改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评分,对比结果。结果 经过相关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知晓率、医护人员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增进医患之间的友好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品管圈;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应用效果

神经内科的患者一般疾病比较严重,患者多存在意识不清,预后较差,临床上存在着严重风险。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改进和发展,降低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现医护工作者在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改进是当下的一项重点课题。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全称为品质管理圈,是指一定工作区域内的人员为提高工作的效率自发地团结成为一个小组,组织形成质量改善圈,一起学习和运用各种方法,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形成自发的、高效的、质量持续改善机制[1-2]。我院现应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随机抽取80例,年龄45~80岁,平均(65.20±5.81)岁,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入院指导、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除实施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模式护理外实施品管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①品管圈活动组织构建:由神经内科护理的医护人员自主自愿参加,设立相关负责人,对整个活动进行协调监督,并对相关人员开展活动培训;②选定品管圈主题,找寻问题[3]:由于考虑到神经内科患者普遍是一些年龄较大,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多数还伴有行动不便、语言能力障碍或下降等问题,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外加患者不适应或对病房环境存在抵触心理。因此,针对这些情况需制定对应的措施,施行有个性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③主要整改措施:首先要强化患者的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疾病认识,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疾病病史,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应用不同的方式依据路径表的具体要求逐项的开展知识宣教,增进患者认识,降低患者的盲目性和心理压力。再者要对患者施行相关神经内科护理,对病房要强化卫生监督,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强化用药安全、治疗护理安全等安全防护,给患者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对患者要进行危险事项的预防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意识,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最后,还要加强对圈内成员的相关培训,提高成员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总结相关问题,对其加以调整和改善,使得护理质量逐渐提高。

1.3 评价指标: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知晓率。对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质量进行评分,统计护理合格率。并对护理过程中风险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测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P值<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

2.2 两组护理质量情况比较:观察组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操作技能、安全管理能力及护理责任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护理质量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x-±s)

2.3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风险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神经内科患者多数有着病情紧急、预后较差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也给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1962年,由日本学者率先提出了品管圈概念,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培养医护人员的参与管理意识,激起护士的自发参与性,积极查找并解决护理中的问题,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额解决方案,完善了护理工作的标准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执行能力。品管圈活动能够极大的提高医护人员的协调组织能力、锻炼护理人员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和提高其办事效率。除此之外,推行品管圈活动后不仅仅可以提高圈内成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患者的满意度、健康知晓率、医护人员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相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4-5]。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增进医患之间的友好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1] 职晓燕,黄洪勇,赵晓伟,等.品管圈活动对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19):2726-2728.

[2] 李静,田丽,李想,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4):556-559.

[3] 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2013,48(2):123-130.

[4] 李游,李菊花,王萍萍,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J].江苏医药,2015,41(7):859-860.

[5] 王玉花.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知识知晓率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8):3354-3356.

R473.74

B

1671-8194(2017)13-0223-02

猜你喜欢
知晓率品管圈神经内科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