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前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

2017-07-05 13:04王天文
江苏教育 2017年48期
关键词:团体区间辅导

王天文

学生考前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

王天文

考试季中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常使用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两种方法,服务于毕业班的教师、家长和学生三类人群。从大量考前心理辅导实践中发现,学生最需要的支持包括两方面:直接针对考试焦虑情绪;针对引起焦虑的个体学习方法和效率问题。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可支持学生平衡情绪进行迎考。

考试心理;团体辅导;认知行为

由于中考和高考类选拔性考试对受众人群切身利益的重要性,考生出现考前焦虑情绪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本文将依托“以人为中心”和“认知行为”相结合的心理学理论,运用团体辅导形式,探索支持学生调节情绪迎考的实际操作策略,重点聚焦在主题实施内容、环节及其逻辑脉络上,不涉及团体辅导的成员筛选、人数、次数、结构、进程、评估等诸多组织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决定开展中、短程的帮助和支持。

一、辅导的起点:觉知当下的情绪状态

【知识卡片】个体差异理论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个体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如:智力、兴趣、气质、性格和学习风格等。学生的学习和情绪状态除了受到外在因素如教学活动的影响外,还受到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样面临中、高考这一现实,不同的个体呈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这些又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因此,一次有效的心理辅导首先是基于对被辅导的当下状态的觉知。

【操作活动1】“考试”语词联想心理投射调查。这是一个对情绪、认知和行为的简单易操作的主观调查。

指导语:选择一个让自己最舒服的坐姿,你可以动动身体,找到最佳的舒适点,找到了就请你轻轻闭上眼睛,做一个深呼吸,深深地吸气,再呼出来,就这样,再来一次,深深地呼吸,让你的身体比刚才更放松。想象在你眼睛前面的左上方有块黑板,努力地去看,看到了,越来越清晰,上面有两个字,你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这两个字,就是 “考试”。好,把你的注意力放到这个词上,看着它,你立刻就联想到、感觉到的是什么?可以是内心的感觉,也可以是要去做的事。仔细地体会着,根据你觉得重要性的顺序,用三个词来描述你的感觉。如果想好了,就把自己的双手握紧,动动你的脚,睁开眼睛,回到我们的现场。

表1 “考试”学生心情语词联想调查(630名学生调查统计)

从统计表格不难看出:处于情绪状态的联想词语数量最多,而这些情绪常常是由认知引起的,又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这些心理过程的内容元素彼此联系、交织影响。因此,帮助学生调整认知、调适情绪和改善行为是考前心理平衡的关键环节。

二、辅导的中心环节:重构认知,平衡情绪

(一)焦虑情绪正常化

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每一个人都会存有焦虑情绪。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说:“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即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和必要的。因此,考前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正常且有利于考场发挥的,不应划入“考试焦虑”的范围之内,过度的焦虑才应被纳入我们工作的范围。国内外经典的有效改善焦虑情绪的方法有:增加安全感、增强自信心、转移注意力、放松训练等。

学生中最常见体现焦虑情绪的两极化认知包括:一极是“我能不能考取理想的高中(大学)”,或者干脆就是负面的自我评价——“我现在努力已经来不及了”“我跟别人比没有什么竞争力”“我不如别人聪明”;另一极是“我浑身轻松上考场”“完全不把考试当回事”“随便考考最自然”……

【知识卡片】考前紧张程度与复习效率。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人的作业成绩与情绪的激动水平呈倒“U”字型关系,也就是说,过低或过高的激动和紧张水平都不利于人的工作和学习,而中等程度的紧张最有利于能力发挥。学生在考前复习期如果觉得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在考试中,它使我们联想加快、反应速度加快,从而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认知能力。

(二)客观认知自我

【操作活动2】正确认识自己,寻找自身的资源和潜能。

指导语:自我评价一定就是正确的吗?有没有可能对自己的评价过低而使自己丧失了很多有可能成功的机会呢?请你快速且客观地估算一下,如果拍手15秒钟,你能够拍几次?注意一定是客观的想象,也就是你觉得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不能把你对自己的期待作为估算的结果。现在我们就来做一次,每个人努力拍手15秒,看看能拍多少次。

大部分同学的拍手成绩在50~100次之间。大部分学生的预估数比实际数量要少;极个别相反,这跟预估的随意性相关,或者内心对自己有极高期待。

指导语: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的速度提高?同伴讨论一下,请刚才拍手成绩较高的同学分享经验。

经验分享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提高拍手数量需要的方法有技术和态度两个维度,技术维度包括双手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地短、拍手频率要快等,态度维度有注意力集中、认真努力等。

指导语: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在这些经验的帮助下,你觉得能比刚才多拍三下吗?

大部分同学在经验分享的指导下,均能够自信地回答可以。此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活动带来的启示:一是预测与实际活动的差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估计过低,在学习、生活上常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实际上是在给自己设置障碍,因为过去经历过的一些挫折而低估了自身的潜力,使得成功的机会在自我贬低中丧失。二是同伴经验分享。充分利用老师和同学的资源,奉行“拿来主义”,可以使我们在知识或者技能上更快提高。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有信心,不论是面对即将来临的考试,还是以后走向社会的不同就业领域,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自我贬低是对自己不负责、不公平的行为。

体验性是本环节团体辅导的重点,教师需要引导个体借鉴团体的经验分享,把体验上升到自觉的认知改变。这是以行动促进认知改变的过程,既是平衡情绪的关键点,也是开启自信的第一步。

(三)重寻细节巩固自信

【操作活动3】自我辩论,看到自己的成绩。

指导语:要正确认识自己,还需要我们仔细地回忆具体的事件。也许你的成绩没有达到你的期待,你因此而气馁,这时可以问问自己:难道我几年来没有值得自己欣慰的进步吗?当我梳理知识结构时,难道每个知识都是拦路虎吗?我没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在你回答这些问话时一定要具体,并且不局限于今天此时,而要追溯到你整个学生时代。

国内外心理工作者调查发现,在考试焦虑原因分析中,超过95%以上的人都是因为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不信任而产生焦虑,真正因为纯粹的心理因素而产生焦虑的不足5%。因此,面对学习绩效进行自信心调整,是考试焦虑辅导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让学生具体细致地回顾和总结自己学习上的细节,增强学习的信心,为后面的调适奠定自信的基石。

指导语:对自己说些鼓励的话语,如:再试一次;我已经努力了,我将会接受;转角处你会遇到生命中的奇迹;人生就像楼梯,无论往上还是往下,每一步都会有鲜花。

(四)学会时间管理自觉平衡情绪

【操作活动4】运用时间管理,做最需要做的事。

学生每天总是很忙碌,觉得时间不够用,晚自习时拿起外语书,看不到十分钟就拿数学练习册出来做,刚做了两题又不放心外语。一个晚上手忙脚乱,觉得什么事情都重要,没有办法安排好学习任务。面对每天很多的课程和作业,每个人的强、弱项科目各不相同,如何安排时间最符合自己的需要呢?

【知识卡片】有效的时间管理有利于减低焦虑情绪。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对任务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可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区间1)、重要但不紧急(区间2)、紧急但不重要(区间3)、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区间4)。

?

指导语:请把你最近一周做的事情按照上面表格的要求进行划分,看看在哪个区间做的事情最多。

最容易引起焦虑的是在区间1,长期让自己学习和工作处于该区间的人,缺乏时间计划性,不仅容易焦虑,而且工作效率难以保证。最让人可以成功掌控时间、促进发展的是在区间2,做重要的事情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同时又不紧急,不会引起焦虑情绪。区间3看起来让我们很忙碌,其实没有什么价值,而在区间4有太多事情常常会导致我们无所成就。因此,帮助学生学习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时间管理表,是对事件意义和价值梳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真正实现“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就一定能有”。

行为作业:制定一张符合自己实际学习状况的自我学习时间管理表,为期一周(月)。

三、辅导结束的礼物:考场焦虑情绪急救包

在学校心理教育中,被公认为最受欢迎的方法是具体指导,因此团体辅导中需要了解学生曾经历过的、在考场答题时会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导致焦虑情绪激发,进而影响考试绩效。

常见现象一:通读全卷后,发现有几题不会做,很紧张。

应对:我不会做的对其他人而言也是困难的。对题目的难度进行分类,第一类自己可以处理的,最先去做;第二类自己处理有一定难度,但不是很困难的;第三类属于难题,没有把握做对就放在最后去做。

常见现象二:我才做第一张试卷,但旁边的人却做到后面了。

应对:不要去管他人,也许第一页对他来说太难了,他就先做后面了。做得太快,容易粗心犯错,自己的节奏速度最适合。

常见现象三:原来做过的题突然不会做了。

应对:跳过去,先做一些较容易的、有把握的题,过会儿再来做这题。

常见现象四:一门考试后,我跟别人对答案,发现自己许多答案和他们不一样。

应对:除非是最后一门考试结束了,否则不要跟别人对答案,因为他们的答案并不一定正确,不能因此而让自己的心情受到任何的影响。

常见现象五:考场上出现身体颤抖的情况。

应对:双手紧紧握拳直到无力慢慢放松,循环数次,同时配合以深呼吸,一般 1~2分钟即可有缓解。

团体辅导比个体咨询更为复杂,因为团体辅导中关系线索是多维的,团体成员间的分享和学习也是重要的手段和内容,本文仅仅提供了一个主题活动的线索和资源,教师可以自行决定如何使用。在团体中,教师的倾听、系统观察、及时在内容和情感上反馈学生、共情学生的焦虑情绪、引导同伴分享、交互支持学习等,比辅导内容本身更为重要。有些学生不适合做团体辅导,可以考虑进行个体辅导。

G444

A

1005-6009(2017)48-0014-03

王天文,南京玄武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南京,210016)主任,心理教研员,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团体区间辅导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