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主义设计与老子“致虚守静”思想的契合与联系

2017-07-05 00:11王峥
艺术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老子

王峥

摘 要:设计领域的极少主义强调作品的内容被减至最低限度时所散发出来的完美感觉,其核心理念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致虚守静”思想有着非常多的契合与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表明借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当代中国设计界建立既具时代性又具民族性的设计体系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极少主义设计 老子 致虚守静 中国设计

设计领域的极少主义是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于西方国家影响力极大的设计流派。这一流派强调将设计的元素减至最基本的状态,去除多余的装饰。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手段獲得“最大”张力和“作品的内容被减至最低限度时所散发出来的完美感觉”,{1}其核心理念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致虚守静”思想有着非常多的契合与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极少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其设计理念与老子思想在文化内涵上一致性的分析,来说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中国当今设计界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极少主义在艺术设计领域的起源及发展

极少主义(Minimalism)这一名称最早由美国现代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巴巴拉·罗斯提出,用来概括和形容美国20世纪六十年代涌现的一批年轻的抽象艺术家的创作。{2}这些年轻画家与雕塑家深受二战前俄罗斯的至上主义和荷兰的新造型主义的影响和启发,恪守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的名言,在绘画上以平面化、最简洁的造型语言和完全客观化、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表现方式来进行创作。在雕塑上则以最基本的几何体进行简单排列与重复,关注材料的特性、结构的秩序以及纯形式的美感与意蕴。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巴奈特·纽曼、唐纳德·贾德、卡尔·安德烈等。

极少主义艺术家认为:“形式的简洁纯净与提炼升华,就是现实生活的内在韵律,人们肉眼所见到的繁杂的日常生活,本质上没有那样丰富多彩。其作品所表现出的去除一切雕饰的简洁代表着进步。在外表简单的作品后面,是艺术家对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渴望和追求,抛开布尔乔亚式的矫揉造作,给喧哗骚动其实良莠难辨的现实生活以新鲜空气。”{3}这种思想被其后一批设计师所认同,并将之引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于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波普艺术、波普设计的退潮,极少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潮流终于出现在设计历史舞台上。

极少主义在设计领域成就最为突出的首推家具与室内设计,其领袖与主将法国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的设计风格简洁明快又轻松随意,造型细节又具有法式浪漫典雅的特点,于简约的手法中寓丰富的效果。其代表作品有1984年完成的巴黎科斯特斯咖啡馆的室内设计工程(图1)。此外,极少主义在家具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还有法国的克利斯蒂安·利埃格雷和英国的加斯帕·莫里森等。利埃格雷1986年的代表作Nagato凳(图2),以原木制成,造型古朴,极具东方韵味;而完成于1992年的“奢华三号”是莫里森风格的最佳范例。虽然名为“奢华”其实展现的却是一种由理性操作所引发的强烈的纯净美。

极少主义设计的兴起虽然受惠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抽象艺术,但是促成其流行的因素却是相当复杂的。卢斯的战斗檄文“装饰即罪恶”(Ornament and crime)和现代主义设计的某些理念,特别是密斯的设计思想对极少主义设计影响深刻。另一方面,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方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伴随而来的是享乐主义文化的泛滥和对资源无度的挥霍浪费。但七十年代后能源危机引发的资源短缺、经济停滞和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最大威胁其实是人类自身。节能环保、绿色生活的理念渐入人心,慢慢成为主流价值观,这是极少主义设计异军突起更为深刻和内在的社会背景因素。

二、老子“致虚守静”思想与极少主义设计的契合和内在联系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就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用简洁的话语这样写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即是:“‘致虚和‘守静的功夫,要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到它的本根。返回本根叫做‘静,静叫做‘复命。复命叫做‘常,了解‘常叫做‘明。不了解‘常,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了解‘常道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循‘道而行才能长久,终身可免于危殆。” {4}在这段文字中,老子提出了“致虚守静”的思想,并强调了它的功用,致虚即是消解心灵的蔽障和浊乱的心智活动。致虚必守静,只有透过‘静的功夫,才能找到万物的根源。本段中还提到“归根”与“复命”。归根就是要回归到事物存在的根源,要归根,就要还回到“虚静”的状况,即“复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了解到事物的客观规律。把握事物的本原,才能心中明晰,才能周全,而发掘更多的东西去合乎自然。老子认为人心原本是清明透澈的,只因智巧嗜欲的活动而受骚乱与蒙蔽,故应舍弃智巧嗜欲的活动而复归于原本的清净透明的境地。

而极少主义可以被定义为:将设计的元素减至最基本的概念,而无需多余的装饰。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手段获得“最大”张力和“作品的内容被减至最低限度时所散发出来的完美感觉”。极少主义设计师曾有一句口号“Back to basics(回归本原)”,这basic指的就是基本元素。因此极少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回归,即用最简洁、最精炼的姿态回到起点。它并不是简单地返回原始,而是借用最本原的要素来表达更加复杂的内容和情感。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老子的“致虚守静”思想与极少主义的创作核心理念有着极大的契合相通之处。两者都提出回归本质,“归根复命”的观点,强调以最简洁的姿态回到起点,去除非本质的东西而把握最基本的元素,了解到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达到心中明晰的境地。并以此达到舍弃嗜欲活动而复归原本清明透澈完美境地的目的。

在极少主义艺术家中,不乏向东方精深的文化取经的人。前文中所提到的卡尔·安德烈便是一位。他的作品在选材和造型上强调回归自然和事物原本的状态,多采用保留原始粗糙肌理和本色的砖块、枕木、铁板等。目的是让作品和谐的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象自然物一样存在着,并在自然的情况下自然地消逝。这种无为的思想便是源于老子的哲学,他读过老子的著作,对老子的思想十分推崇,其作品中还有专门以“道”为主题的系列。

同时,在建筑与室内设计当中,极少主义设计对细节的简白,在空间及体量的表达上,需要借助光线这一物质表达以外的力量。光线往往给予了作品强大而纯静的力量,让简洁的形式中蕴藏了丰富的内容。这种有无相生的过程,更是充满了老子哲学的精神。

三、借鉴极少主义设计思想和手法的现实意义

极少主义的发展已经历了20个年头,不但丝毫不见衰退的迹象,反而得到了更普遍的认同和接受,始终维持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不外于其回归本原的主旨,以最简洁的姿态回到起点,将设计元素减至最基本概念的手法,但又呈现出自然率真和强烈的美感,能给予前处于纷乱无序喧嚣生活态度中的人们以内心所期盼的宁静和优雅。并且极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正符合当今社会环保节能的新兴价值观。

反观当今中国的设计界,特别是在室内设计领域,对繁琐装饰和华贵材质的追求,加上民众的一种攀比心理,导致奢华成为了一种流行和时尚。而这一现象却间接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无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促进了一些堆砌和恶俗设计的产生。其实通过上面对极少主义设计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即使只是用简洁、俭省的设计手法,也同样可获得一种丰富的视觉审美效果。在当今的中国设计界,我们需要极少主义这种清新的风,去吹醒人们浮躁的头脑,予人以现实的思索。一种正确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在当下的国内设计环境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思想是契合相通的,它同时也符合我们的文化观。

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极少主义的核心理念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致虚守静”思想有着非常多的契合与联系。学习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文化,从中汲取养分,对当今设计领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和启发意义。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其中蕴藏了不可估量的精神宝藏,各种思想文化精髓,至今仍在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启示和指引着我们。更有许多西方设计师,将古老的东方文化引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并获得成功。这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啟示: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该如何正视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去主动把握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并运用到自身的设计中去,真正建立起既具民族性又具时代性的中国设计体系,从而在大师林立的国际设计舞台,为中国现代设计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注释:

{1}【西】奥罗拉·奎特,蔡红译.极少主义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袁熙旸.新现代主义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傅刚,费菁.极少主义绘画和雕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96.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漫画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论老子处世哲学中的智慧
寻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