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校本课程优势,促进学校文化健康发展

2017-07-06 09:17臧宝岭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校本师生课程

臧宝岭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独特的学校文化,无论在学生的认知领域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方面,都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近些年,各中小学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一些学校,学校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随意性强,容易受主要领导意志影响;学生接受性易被忽视,教育价值受到限制;科学性和系统性差;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学校文化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使其教育功能被削弱。

要解决这些问题,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校本课程构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课程建设中赋予了学校和一线教师乃至学生、家长和社区更多的话语权。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校本课程的生成机制本身解决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随意性问题。

以往我们一些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往往存在随意性强的问题。有的学校赶时髦,随大流,什么东西被炒热,大家不顾自身条件和地域特点一哄而上,结果或者虎头蛇尾难以为继,或者千篇一律失去特色,违背了学校文化突出办学特色体现发展目标的初衷。不考虑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是否符合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是否和当地的地域特色相适应,甚至不顾及自身的师资条件,赶时髦,随大流,不仅不能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反而会造成邯郸学步,不伦不类的局面。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学校立足本地优势教育资源,结合学校自身师资条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地有序开展。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重视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例如有些地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那就不应该轻易放弃这些优势资源,而应该以此为载体和突破口,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比把许多学生陌生的经典生硬地塞给他们效果要好得多。这些文化遗存,许多都还有具备较强观赏价值的物质形态,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这些遗存和学生的空间距离近,便于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在文化上更容易产生亲近感。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办学目标的一种体现,应尽可能地考虑地方特色文化,而学校文化更应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构建,这样的学校文化才不是无本之木。

由了解家乡历史文化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水到渠成;由爱家乡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顺理成章。

二、师生共建、共享的校本开发过程,更能激发师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热情,让学校文化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一些学校的学校文化印在纸上,贴在墙上,但是很难走进师生的心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建设过程中,师生的参与度不够,学校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没有打动师生的心灵,当然会缺乏活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以校为本,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力,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具体实际。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轨道,师生的主体性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知识结构、思想情感都在变化中,学生的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情况更是千差万别。要让学校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师生的内心,从而真正发挥教育功能,其建设过程就必然是动态持续的,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坚持基本价值体系的前提下,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就需要与时俱进,常变常新。

在这个过程中,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乃至学生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须知,学生是最大的教育资源,学生家长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及其家长参与到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来,一是能够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扩大学校文化的群众基础,赢得最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便于以后开展工作;二是集思广益,可以得到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质。

更重要的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绝佳契机,因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是“建成”,而是“过程”。

三、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校本课程过程管理,能够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的一大教育要素,其科学性和系统性是不容忽视的。但在以往的学校文化建设中,这两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

一方面是某些学校文化存在知识性错误。比如内容出现错别字,汉语拼音标注不合规范,某些经典的作者、年代、出处甚至内容出现错误,援引的统计数字陈旧等等。一些学校还存在文化呈现方式脱离学生心理发育情况,不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制作不够精良等问题。这些都是学校文化不科学的体现。

另一方面,个别学校的文化建设存在程度不同的碎片化问题,内容缺乏内在关联,逻辑混乱,不成体系。

以上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质量,使得学校文化的教育价值受到影响。

把学校文化编入校本课程,内容要经过严格审定,大部分知识性错误都可以被过滤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的接受度会及时反馈给教师,从而促使教师及时作出调整。

把学校文化纳入其中,按照课程建设的序列进行安排,不仅可以把预先设定的学校文化内容条理清晰按部就班地安排好,而且可以发现原先方案中不合理以及缺失的内容,及时加以改正和补充。

四、课程评价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学校文化的呈现方式多是“外显”式的,有些學校为了追求视觉“效果”,有意无意地过分强调了形式,有时候内容反而被淹没,结果把学校文化做成了“面子工程”。有些呈现方式脱离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实际,造成“看上去很美”的错误。

校本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考核。

把学校文化建设成为校本课程,将其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形式主义的影响。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学校发展愿景的体现,更是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猜你喜欢
校本师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