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更好
——甘肃特岗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侧记

2017-07-07 13:37谭信娟供图青豆教育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特岗孩子课堂

本刊记者_谭信娟 供图_青豆教育

让自己更好
——甘肃特岗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侧记

本刊记者_谭信娟 供图_青豆教育

2017年4月7日至11日,“甘肃省特岗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春季研修班”在成都市武侯区实验中学附属小学举行。此次研修班由甘肃省教育厅师范处委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组织,青豆教育学院承办,共有来自甘肃各地的90余名特岗教师参与。王雄、张建、钱慎、夏昆、于蓉、于文秀、金艳、谢华、庞建杰、董亚斌等国内知名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培训师,提供了十个主题的课程,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开启团队建设”“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确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反思与讨论”“教师的沟通技能”“分科课程:阅读、数学、英语、品德”“专业成长”“游学课程体验与设计”“考察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川陇两地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参观机投小学,学习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反思性学习,学情调查,结业典礼”。此次培训的学习方式不同于通常的“排排坐,听报告”,而是采用多样化小组学习,包括自我探索、小组讨论、学校考察、论坛沙龙、体验游戏、游学课程、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等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旨在通过体验式的丰富课程,多样化的互动学习,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助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辜负乡村孩子们的期待,让每一个儿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学员: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

特岗教师政策是中央自2006年起开始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学校通常离县城很远,交通不便,基本上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此次培训让来自甘肃各地不同学校的90余名特岗教师汇集于成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诚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青童教育学院院长王雄老师所说参与培训的每一位学员都有可能成为他人的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

培训前夕,老师们已经分好组,共分为4个班级,每个班级细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6至7人,方便小组成员讨论发言。

培训之初,王雄老师给每位老师抛出三个问题“我为什么到成都来?"“回去后准备带给孩子什么东西?"“怎么做才能带走?",各小组积极讨论,最后每班选取一名代表发言。有上班近10年的初中老师想要消除职业倦怠感;有老师想要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也有身处山区自觉不幸福的老师希望丰富自我,让自己和孩子都幸福快乐;还有兼任德育教学的老师想要给予孩子爱心和耐心,准备在这5天的学习中认真倾听每一位特岗同仁的做法,认真观察成都当地学校是如何做的。王雄老师也和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从教经历,从1985年踏上讲坛,至今已有32年,本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教学一线,可他却觉得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不愿意离开。今天的状态与他工作十年时的思考分不开,当时他是所在学校的德育主任,班主任没法管的孩子都朝他那里送,从初一直至高三,不管什么样的孩子,他都有办法让其哭着出门。时间长了,接触的“熊孩子"增多,他开始反思:这样真的好吗?找到孩子的软肋去攻击,把孩子弄哭,自己就有成就感了吗?自己到底应该当什么样的老师呢?如何当,这辈子才能快乐?

前面的三个问题或许仅仅会伴随培训期间的5天,而后面的反问则会伴随整个教学生涯。疑问还在,培训也还在继续。4个班级分成两个班上课,分别由王雄和庞建杰带领,通过游戏的方式,组建学习团队,建设团队文化。

“滚雪球"游戏中,各小组成员先明确分工,按照1、2、3、4、5、6的排列确定好各自的顺序,1号先来,比如“我是来自江苏扬州的喜欢打篮球的王雄",2号接着“我是来自江苏扬州的喜欢打篮球的王雄旁边的来自江苏扬州的喜欢健身的周扬名",以此类推,到6号时则要复述前面5个人的自我介绍,还要加上自己的。整个过程,会有计时,时间花费最少的小组获得胜利。活动中,有老师总是忘词,也有老师不断串词,引得下面的老师笑声不断。游戏结束后,各小组的老师们开始讨论:孩子们玩这个活动会有什么好处?有老师认为这有利于知识的重复记忆;有老师觉得这可以提高课堂参与度,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也有老师认为这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反应能力;还有老师觉得这有利于团队合作,增进小组成员的感情……一个小小的活动,其实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收获。

“团队文化"建设中,各小组成员也是先明确分工:谁是召集人(相当于组长),谁是计时员(记录其他组上台展示所花费的时间),谁是记录员(记录自己组的重要事项和其他组的情况),谁是评价员(评价其他组的表现),谁是设计员(包括活动和图案的设计),谁是监督员(负责内部监督),谁是形象大使(负责对外公关活动)。然后进行团队文化建设,包括起队名、想口号、设计logo、自创或改编队歌(至少有4句)、设计动作造型、聚焦成员共同目标等6个部分。每个小组会得到一张大白纸和一支马克笔,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队名、口号、logo、队歌名、共同目标写下来,并且摆好造型,能唱队歌。最后则是各个小组上台展示,展示时间为1分钟,最多可以延长10秒钟。老师们热情参与,“遇见"“启程"“超越"“同路人"等团队应运而生。

学员感悟:

“滚雪球”游戏活动让我印象很深刻。我们学区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中有两个倡导,一个倡导是“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一个倡导是“课堂教学将游戏活动带入课堂”。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想着去用,还是一如既往地讲授填鸭式教学,我想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尝试用一些小游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带给学生一场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教师:生命需要成长

“所有的教师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生命都可以划分成生灵性的生命、社会性的生命和精神性的生命。"王雄老师和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生灵性的生命与身体机能有关,学生要能跑能跳,这和体育老师关系更密切;社会性的生命则与交流有关,课堂上的讨论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性;精神性的生命更多的是行为与品质,可以穿越具体的时空,教育更多的就是要创造精神性的东西。

今年前往一家上市公司考察之后,王雄更加确信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成为一名老师。与每天重复着同样事情的上市公司工作人员相比,教师的职业生活充满了惊喜与新奇。无论是文静听话的“乖孩子",还是调皮捣蛋的“坏学生",都有可能不按常理出牌,给老师挑战,让课堂充满活力。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无比广阔。

面对挑战,老师需要成长。前年参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培训的齐拓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和这次的学员一样,也来自偏远之地——河南兰考县。当时,他浑身都弥漫着负能量,逢人就说自己的“悲惨境遇",当地对教育不重视,工资也低,家里人也不理解,经常吵架……那次培训让他意识到抱怨是没用的,要想改变则需转变心态,转变做法,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孩子中寻找快乐。回去后,他开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开展阅读课程、乡土课程、感恩节活动,引发外界关注,得到感恩基金会的支助,还走上了中央电视台。再次见面时,他的状态与之前已有很大不同,少了心浮气躁与抱怨,多了一丝微笑与从容。

四川宜宾凉水井中学的龙云君校长也在不断自我成长。此前,他所在的学校在山上,学生人数极少且成绩也不好,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将孩子送来,教育局也准备将学校关闭了。龙校长和老师们进行最后的商量:是就此解散呢,还是努力争取一下?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还是应该留下来。既然选择留下来,那么就要全力推动孩子的改变。老师们开始进行课堂改革,慢慢地,孩子们有变化了。现在很多城里的家长都将孩子送过来,龙校长还走上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王雄老师回忆起之前前往宜宾翠屏区参加活动的情形:已经晚上了,龙校长还在等着他。之后他们谈学校的改革、课堂的改革、遇到的问题、可采取的解决办法,一直谈到深夜。他反问龙校长:深更半夜还在谈工作,不觉得苦吗?龙云君一点也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很有意义。因为,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发现了教育的价值:孩子脸上的笑容比什么都重要。

齐老师与龙校长都是普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普通却又不普通,面对挑战,他们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迎难而上,坚持学习促进自我成长,向专家、家人、朋友寻求支持,寻找突破自我的机会。他们可以做到,其他的老师也可以。

此次培训邀请了众多教育专家和知名老师

学员感悟:

课上,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是否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信心。这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我也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多多关心,多多鼓励,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课程:满足儿童的需求

绘画游戏:过去、现在、未来

庞建杰老师给学员讲授教学工作中沟通的艺术

如果给你一张白纸,叠两下,分成三部分,分别代表童年、现在、未来。请用彩笔画下童年里印象最深刻的事,现在和孩子们在一起发生的事,未来想实现的事。你会画什么呢?且看这位老师的作品:童年有一棵树,这是记忆中最美的桃花树,当时和同学一起去郊游,落日下,微风轻拂,粉红的花瓣随风飘然而下,落在金光闪闪的水面上;现在则是一个大头小孩,这是一个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了的孩子,胆小怕生,上课总是低着头,老师一走近全身都会发抖,语文数学考试基本都是个位数,但却喜欢上她的英语课,下课就会来找她背诵当天学习的内容。别的老师都和孩子家长说孩子是智障,可她却坚信孩子没有问题,而且孩子英语考试每次都能上八十分;未来则是和老公住在农村里,能和周围的大自然和睦共处。再看另一位老师的作品:童年有山水,这是家乡的山山水水,记忆里小时候经常和5个发小爬上山坡,遥望山的那边,遥想那边会有什么呢?现在则是一个大蛋糕,当时刚带完毕业班,因为镇上没有蛋糕店,所以专门跑到县城去买了一个大蛋糕,办了个毕业典礼,孩子们可高兴了;未来还是回到家乡的山上,带着六七个学生,就像孔子所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一个绘画游戏,却又不止于游戏。“回顾自己的儿童时代,了解自己的需求,什么能让自己快乐?"王雄老师感慨,“孩子感动了我们,我们也感动着孩子。其实,良好的教育并不复杂,就是要在随性中感悟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之美。"

而这考验着老师的创造性。课程设置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了解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需求。可是现实中会有教材,会有考试。如何将教材里面的知识点与儿童的需求结合起来呢?这是新时代的教师面临的问题。像这堂课中的彩笔绘画就是一种链接方式,将课堂与体验结合。

教育家泰勒曾说“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推动学生,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要达到目标,应有预期所达目标隐含的行为经验。教育需要体验,只有体验了才有可能学会。学习需要反思,学到什么取决于学生的反思。新的课堂应该是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课堂,就像《剑桥学习科学手册》中提到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流行于美德的深度学习一样,我们也应该提倡这种学习方式,就像之前提到的宜宾翠屏区的凉水井中学一样,打造注重关爱化方式、注重体验、注重反思与分享的新课堂。

学员感悟:

参与式学习将课堂还给我们,让我体会到学习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归纳知识点,远比老师一味地讲解更深入。课堂中运用了游戏和绘画,这有助于了解我们学生具体真实的需求,而对于学习定义的理解,让我原有的思维和教学理念有了改善。虽然五天时间很短暂,但希望可以不虚此行,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做最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特岗孩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辽宁:特岗计划驰援卫生院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