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神”的英译

2017-07-10 08:05潘大为
中国科技术语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联神明译法

潘大为

摘 要:“神”是中医的一个基本概念。现行中医术语英译对“神”的处理包括译为spirit(灵魂)、mental activity(精神活动)或vitality(生命力)。但这些译法未能全面准确传达这一概念的复杂内涵和哲学背景。以“神”的汉语拼音shen代替上述译法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关键词:中医,神,翻译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3.007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e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N Dawei

Abstract: “Shen” is a critical concep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present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concept include spirit, mental activity, or vitality. However, none of them seems to adequately convey the complicated nature or the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of “shen”. We think that the idea using pinyin to transliterate the Chinese concept might be an alternative in transla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 translation

跨文化知識交流以不同语言间的翻译为技术基础。中国传统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以下简称中医)是中国文化中较好保留了历史延续性和在现实世界的活力[1]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世界对中医的了解,始于16世纪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本土医学传统的注意。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针灸作为一种替代医学疗法在西方社会的进一步传播,中医概念、理论和实践的译介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两个英文文献:一个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组织编写的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为简明起见,以下简称《中联版》)[2];另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编写的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以下简称《世卫版》)[3]。这两个文献对促进中医在西方世界的研究和传播有重要价值。本文的目的不是批评,而是在前辈学者的工作基础上,以中医关键术语“神”的英译为例,从医学哲学和思想史角度,提供对跨文化知识交流中的翻译的一点思考。

一 策略:直译与意译

“神”(包括与之相关的“精神”“神明”等)是中医的关键概念。本节先讨论一个翻译策略问题,即“神”应直译还是意译。

在涉及古代文献时,比较严谨的做法似乎是以直译为主,以期最大程度避免某些概念在“转手”时的意义损失或扭曲。“神”的概念内涵,当代中国大陆中医界一般主张以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今本《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的论述为准。其中又以两条论述为主。一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另一条出自《素问·宣明五气》:“心藏神。”

以“神明”为例。《中联版》对“神明”给出两个译法。一个是意译为mental activity(精神活动),另一个是直译为bright light(明亮的光)[2]。

“明亮的光”显然是一个保守的处理。然而,读者不论是否有医学背景或熟悉中医,对这种表述或许都难以理解;尤其《内经》作为医学文献,显然不是在修辞意义上讨论光或光学问题。这提示一点:严格意义上的直译也有其弊端,可能因过分追求忠于原文字面意思,反而窄化理解或造成障碍。

相比之下,意译有可能避免这一危险,但同时对译者对相关领域的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世卫版》也采取了直译法,但稍为折中,兼顾字面和实义,把“神明”译为bright spirit,并给出了简单定义:“all the human life activities including mind, will, mood and thinking, governed by the heart.” [3]

但这一译法可能多少仍令英语读者困惑:bright在现代英语中有明亮、轻快、敏锐等多种含义,在这个意义上,把“神明”译为bright spirit并非全无道理。但一般而言,bright spirit是一种较文学性的说法,更常用于指代人的心境或个性,即愉快或生性快乐的人。而这显然并非《内经》本义。以当代著名中国医学史学者、德国人文树德(Paul U. Unschuld)对“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译文为参照:“The heart is the official functioning as ruler. Spirit brilliance originates in it.”[4]

文树德采取的同样是一个折中的译法。但把“神明”译为spirit brilliance则较好地避免了上述问题。综合评价,直译还是意译,或许并无一定之规。但整体上,翻译策略的选取,或许应设法在忠实原义与可理解性之间谨慎地追求平衡。

二 界限:医学与哲学

中医术语的翻译还涉及一个通常在科技术语翻译中很少需要考虑的问题:(医学)科学与哲学的界限。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医主流上是一种理性医学(rational medicine),即不以超自然因素,而是自然环境因素解释健康与疾病现象。如果我们愿意考虑一种多元主义的科学哲学立场,承认科学不是science而是sciences的话, 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中医对健康与疾病现象的理解进路不是巫术—宗教的,而更多的是科学的。第二,中医知识体系大量借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二者在概念、框架、和方法论层面高度相关。因此,中医的“神”的翻译,既要符合中医的理性医学属性,又应审慎地甄别中国哲学与宗教文献对“神”的理解。

《世卫版》“神”有两个译法,并分别给出了简单定义。第一个译法是spirit,并解释为“spiritual activities”。第二个译法vitality,并解释为“manifestation of vital functioning”[3]。中联版则给出了“神”的三种译法:spirit,vitality,和mental activity。多种译法的并举提示译者对“神”这一概念的复杂性有充分意识。然而,以上几种译法,意味着哲学乃至宗教性立场上的重大区别及随附的一系列问题。尽管《世卫版》也给出了解释,但这些解释在哲学上同样是含混的和有争议的。以《世卫版》和《中联版》共同提出的一种译法spirit为例:在英语中spirit一词有强烈的二元论(dualism)色彩,常用于指非物质实体。一般认为,中国思想传统上缺少二元对立倾向。尽管早期中国思想和民间信仰中存在关于超自然存在者(supernatural being)的观念,但中国思想通常被认为是整体论的,不属于心身二元论阵营。这一特点反映于医学,表现为中医对心身相关性的重视。例如栗山茂久(Shigehisa Kuriyama)认为,“欲望和感情是东亚传统疾病观的核心,但是它们从来没有建立在某种独立于躯体的心理概念的基础上。它们总是与躯体体验相联系”[5]。中医被认为是一种整体论医学,把 “神”译为spirit,可能会使读者以为中医支持某种灵魂论。

三 多义性

中医“神”概念的多义性也给翻译造成了困难。如上,《世卫版》和《中联版》对“神”或“神明”的翻译都涉及对“神”的两种不同理解:一个是mental activity 或spiritual activities(精神活动),一个是vitality(生命力)。二者不能等同。印会河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对“神”的定义是:“神,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包括生理性或病理性外露的征象,狭义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6]按这一定义,“神”译为精神活动或生命力,符合目前中医界的通行看法。

但另一方面,把“神”译为精神活动或生命力,在某些语境下也面临困难。典型的是“心藏神”。“心藏神”属于中医所谓“五藏神”理论的内容,与它并列的还有“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和“肾藏精志”。其中的“神”“魂”“魄”“意”“志”是对心理现象的内部区分。如果把“心藏神”的“神”译为vitality,可能是不够准确的。然而,把“心藏神”的“神”译为mental activity 或spiritual activities,一方面有扩大化之嫌,一方面也导致“魂”“魄”等的翻译困难,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四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医的“神”系列概念,在英语中可能没有一个现成的对应词。译为spirit(灵魂)、mental activity(精神活动)或vitality(生命力),均不能全面准确地体现它的特定复杂含义和哲学背景。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勉强选择一个词而挂一漏万,不如转而考虑其他处理策略。一个可能的替代方案是音译,即“神”的汉语拼音shen。这种做法的一个先例是“阴阳”概念。“阴阳”同样是中国医学与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直接使用“阴阳”的汉语拼音yin yang,在汉学界已经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译法。对中医的“神”概念来说,这可能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Scheid V. Currents of tradi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1626-2006 [M]. Seattle: Eastland Press, 2007.

[2] 李振吉.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M]. Manila: WHO, 2007.

[4] Unschuld P U. Huang di nei jing su wen: nature, knowledge, imagery in a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text [M].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133.

[5] Kiple K F. 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human disea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58.

[6] 印會河.中医基础理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4.

猜你喜欢
中联神明译法
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买苗就送“虾富肽”!大乐中联携手在博兴养虾界搅动风云
画地为牢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褪去光环的中联煤
岭南那些与水相亲的神明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