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

2017-07-11 07:58王秀文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公差

王秀文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几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归纳出一般等差数列的概念;并且根据归纳猜想和累加法得到了一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一步也由例题和变式,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特殊数列的认识和理解,以便能更好地把握其性质.

[关键词] 等差数列;公差;通项公式

教材分析

《2.2等差数列》是人教A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数列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后,转入对特殊数列——等差数列的学习. 另一方面,学习等差数列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提供了学习的基础,更为以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类比的依据.

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教科书中配置了大量的实际生活中的等差数列问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等差数列的概念,加深对等差数列性质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等差数列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中,教科书还力图体现等差数列与方程、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了,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并且学生之前的两课时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对数列的概念以及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学生也有能力通过一些特例得出这一特殊的等差数列的概念,并能进一步探究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进行实际问题的研究. 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课前有不同的要求,在课上讨论时,基础好些的学生负责把本组内的待优生带好,争取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了解其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不完全归纳法、叠加的方式探索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像类比,探索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图像特征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并且培养学生严密准确的数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渗透特殊與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并会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学法与教法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能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授课时,要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研究和探讨,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从现实生活中的特例引入,让学生归纳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强化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然后让学生进而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组织和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思路,并且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独立自学

1. 走进探知园,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上两课时我们学习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你能回顾一下数列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几种表示方法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这样处理是为了让学生从中学会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回答: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像法.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实数之间有四则运算,那像数列这样的一类特殊的数之间运算和性质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从特殊的数列入手研究这些问题.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36页的4个例子)

①0,5,____,____,____,____,…;

②48,53,58,63,____,…;

③18,15.5,13,10.5,8,____,…;

④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____,….

请你们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数据,并观察上述数列①②③④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分别又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给出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 通过观察,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归纳、猜想等认识到等差数列的特性.

学生回答:第一个数列依次填写10,15,20,25,差为5;第二个数列填68,差为5;第三个数列填5.5,差为-2.5;第四个数列填10432,差为72.

教师提问:给出的这四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一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进行概括. 这时,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相邻两项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结合对这四个数列的具体探索,让学生通过“归纳”和“概括”发现数列①②③④的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这四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个都具有相邻两项差为同一个常数的特点.

教师:由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这四个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叫等差数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列.

2. 探究新知,归纳概念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作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作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教师提问:大家能尝试用递推公式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前后知识的联系,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

学生回答:对于数列{an},若_____,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叫作公差.

教师:定义中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呢?若把从第2项起,改为从第3或4项起,还是等差数列吗?应该如何理解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概念,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字,是能否正确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环. 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生讨论回答:“从第二项起”、“后项减去前项”、“同一个常数”. 从第3或4项起,数列{an}就不是等差数列了,但是去掉第1、2两项后,可以看作是等差数列.

教师提问:上面四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分别是什么呢?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等差数列的一些例子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形数:1,3,6,10,…;正方形数:1,4,9,16,…;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 34,55,89,…等是等差数列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实际中的发现能力.

学生回答:公差依次是:5,5,-2.5,72. 举办奥运会的年份:1896,1900,1904,…;男士衬衫的尺码:37,38,39,40,41, 42,43,44,45等. 三角形数、正方形数以及斐波那契数列都不是等差数列.

教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对这个数列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数列①②③④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数列①通项公式为5n-5,数列②通项公式为5n+43,数列③通项公式为-2.5n+20.5,數列④通项公式为72n+10000.

教师:很好,这位同学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求出了这几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实质上这几个通项公式有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在求解方法上,还是在所求的结果方面都存在许多共性,下面我们来共同思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

(二)合作互学

1.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师:一般地,如果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什么?

学生回答:a2-a1=d,

a3-a2=d,

a4-a3=d,

…….

an-an-1=d.

教师:很好,所以可以得到什么呢?

学生继续回答:a2=a1+d,

a3=a2+d=a1+2d,

a4=a3+d=a1+3d,

……

教师提问:很好,你能由此规律,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猜想通项,体会归纳、猜想在得出新结论中的作用.

学生回答:由上述各式可以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

教师:由此看来,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求出来它的通项公式. 但是,这个公式只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要是证明的话,需要用到数学归纳法或迭代法.这里我用叠加法给大家证明一下.

{an}是等差数列,所以

an-an-1=d,

an-1-an-2=d,

an-2-an-3=d,

……

a2-a1=d.

以上n-1个式子,两边分别相加得

an-a1=(n-1)d.

所以

an=a1+(n-1)d.

这样我们就通过叠加法证明得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了,以后在题目中可以直接使用了.

教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n∈N*). 这个式子包含几个量呢?它和一次函数有什么关系呢?在下面的例题中我们分别看一下.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下例题,看看如何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典题剖析,运用新知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教师提问:(1)中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什么?你能求出它的第20项吗?

学生回答:首项和公差分别是a1=8,d=5-8=-3,又因为n=20,所以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20=8+(20-1)×(-3)=-49.

教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第(2)小题怎么做.

由a1=-5,d=-9-(-5)=-4,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n=-5-4(n-1)=-4n-1.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方程思想和通项公式相结合,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 实质上通项公式就是an,a1,d,n这四个量所组成的方程(知道其中三个,我们可以求第四个量).

说明:(1)强调当数列{an}的项数n已知时,下标应是确切的数字;(2)实际上是求一个方程的正整数解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以前见得较少,可向学生着重点出本问题的实质: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an= -401成立.

例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例题分析:

教师提问: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n}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根据什么?

学生回答:只要看an-an-1(n>1)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教师:那好,大家在练习本上自己试着来求一下.

学生做:取数列{a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与an-1(n>1),求差得:an-an-1=(pn+q)-[p(n-1)+q]=p(與n无关的常数). 所以我们说{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p+q,公差为p.

教师强调:(1)若p=0,则{an}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

(2)若p≠0,则an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像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n,an)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像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p,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 所以当公差p>0时,数列{an}为递增数列,当公差p<0时,数列{an}为递减数列.

(3)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公式为项数n的一次型函数.

3. 当堂检测,交流展示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

分析:根据所给数列的前3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求项.

解:根据题意可知a1=3,d=7-3=4,所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an=3+4(n-1)=4n-1,所以a4=4×4-1=15,a10=4×10-1=39.

评述: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要求学生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2)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分析:要想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某一个数列的其中一项,其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个正整数n值,使得an等于这个数.

解:根据题意可得a1=2,d=9-2=7.因而此数列通项公式an=2+7(n-1)=7n-5.

令7n-5=100,解得n=15,所以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

(3)-20是不是等差数列0,-3 ,-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4)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an=6n-1.问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若是等差数列,其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5)已知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3-2n,则它的公差d为( )

A. 2 B. 3 C. -2 D. -3

(6)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0+lg2n,试说明数列{an}为等差数列.

(三)导学提升,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1)本节课你们学了什么?(2)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有哪些?(3)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学生回答: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n+1-an=d(n≥1,n∈N*),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教师:本课时的重点是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知道an,a1,d,n中任意三个,应用方程的思想,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最后,还要注意一重要关系式an=pn+q(其中p,q是常数)的理解与应用.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有两种方法:定义法、通项公式法.体会归纳猜想的方法、累加法、方程及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课本第40页,习题2.2 A组第1题.

猜你喜欢
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公差
不动点求解数列通项公式
探讨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对一类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
非平方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用
例谈错位相减求和在高考中的应用
用待定系数法求几类数列的通项公式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用函数和方程思想求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