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女

2017-07-12 18:18郝雨
世界文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摔跤手印度女儿

郝雨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能让一个父亲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夜不能寐的,一准就是没有生儿子了。可当他多年以后,听到印度国歌在赛场响起,一度的沮丧彻底烟消云散。女儿吉塔和巴比塔身上的潜质,让他看到意外之喜。她们避开了锅碗瓢盆,走向弥漫着男性荷尔蒙的摔跤场,一番寒彻骨,终得扑鼻香。两个女儿都取得了骄人成绩,载誉而归。

父亲的梦,寄托在一项体育运动上——摔跤。这似乎天然地把入场券交给了男性,特别是在电影1988年的时间设定下。因此,在父亲之梦、社会认知和国家荣誉的作用下,“摔跤”染上了多元意义,在父亲层面,是爱与付出,是孤胆英雄的矢志不渝;在社会认知层面,我们看到女性的独立与自由,在庸常生活之外的个体选择,应当成为常态;在国家荣誉上,诉说了个人吁求国家关注体育,加强体育教育和建设,为国家攫取光荣。

真诚:感动而不烂俗的叙事

影片是一个典型的类型故事,走的是励志温情片的路线。本来这类撒鸡汤的故事除了赚取一些眼泪外,容易烂俗。但是故事的基本元素永远能打动人,就像水一样,无人能否定这个必需品的地位。这源于,一方面是影片的真实性,它取材于印度的真人真事;另一方面,真人真事不代表它在商业和艺术上的成功,如何进行艺术转化也是影片要考量的问题,它需要避免把感动坠入烂俗的危险。

我認为,真诚是避免这一疑难的定海神针。影片的核心是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故事的进展。故事贴着父亲这个人物展开,这是一个有着真性情而不失缺点和可爱的人物。他自身的摔跤爱好,早年爱好摔跤而不能长久坚持下去的遗憾,以及一个小人物的直板、笨拙却又足够坚毅的性格,丰满了故事的血肉。故事的情理也由此得以铺垫。

一开始,狭窄的办公室空出地方,为一场他和另一个摔跤手的决战做准备,电视机里放映着的摔跤比赛与此同构。三下五除二,父亲把那人撂倒了,由此交代了父亲的摔跤水平。接着插入他的过去,在摔跤生涯中摸爬滚打,像一个英雄接受顶礼膜拜。父母质问,做一个摔跤手怎么养活自己?现实经济问题,让他黯然无语。可是,理想的苗圃洒满了种子,此时按下,彼时拱出,在今后的日子里,他的理想转移到了下一代人身上。影片一直把他当成普通人来塑造,他的优点也偏移成了短处,在别人看来,坚毅是摧残,锤炼是打击。自从两个女儿练习摔跤,早上五点起床,开始接受一个“暴君”父亲的暗黑一天,强迫女儿戒掉爱吃辣、甜等刺激性零食的偏好;不顾社会舆论压力,剪掉女儿的头发;崇尚吃素的国家,偏要为女儿炒鸡肉以补充营养。当女儿想放松放松时,父亲气急败坏又失望地打了侄子,表达他对孩子们的失望和愤怒。

真实,也在于它不回避矛盾,不故意拔高和掩盖问题。当人与社会外界的冲突暴露出来,影片不是以悬置问题的方式作为解答,不是用戏谑来装疯卖傻。比如,女性摔跤这一问题。自从以女性身份练习摔跤那一刻,电影就用由点到面的方式表达人们的质疑、歧视和窥视。她们低头走在路上,脸庞通红,那是嘲笑和羞辱打在脸上的烙印。周遭尽是目光的拷问,他们在说,她们不行,她们是怪物。等到她们把赛场上的男性摔跤手一一挫败,初尝胜利的滋味,终于不再神秘,也刺激了女弱男强的成见。再如,体育局作威作福的官僚,承载了民族自省的符号意义,父亲愤怒又沮丧地反思,国家体育没什么起色,就是毁在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僚手里。父亲平日的坚定和高大,在庸俗的官僚面前一筹莫展,徒劳地诉说梦想。困难没有让父亲耿耿于怀,仍是砥砺而行,消融着一个又一个阻碍。

随着节奏的起伏,我们为她们的辛苦、成绩和恶作剧,遭受的误会和嘲笑而或悲或喜。但始终为他们那种乐观不屈感动着。就在这种“升级打怪”的模式中成长,步步殷实,以至于她们载誉而归,我们不觉得她们的成功刺眼。那是对英雄实至名归的加冕。孩子的视角,生活化的场景,和父亲并不完美的人物形象,他们就好像你的邻居,住在你附近,除了会摔跤,平日柴米油盐,没啥异样。这些有意无意的设置,稀释了一味的道德刻画。人真诚,电影真诚,使之感动而不致于烂俗,它清澈、浑厚、本然,有喜剧的轻松,却不油滑,有正剧的沉重,又不刻板。就是这种小小的执着,不喧哗的声响,让逼仄的院子看上去广大无比,一家人无比美好。

摔跤:个人介入国家问题的端口

无需多说,在1980年—2012年的奥运会上,近三十年,印度的奖牌数屈指可数。有人认为,深受宗教影响的印度人推崇无欲无求、养性修心,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竞技相比,难免发生抵触。同时,印度体育方面的投资,大大落后于经济、军事领域的投资——“每一个摔跤手的梦想,是给祖国带来荣誉和骄傲,但国家不提供必要的帮助,摔跤手又能走多远?”影片中父亲的这句话,说清了这一情况。

以摔跤为印度体育的载体,不单可以看作是对加强体育事业的呼吁,而且放大了印度作为后发国家逐渐获得民族自信,振奋国情的一面。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后的印度,直到1947年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主权国家,漫长的殖民史,让它和大多数殖民国家有着类似的问题,在后殖民时代如何塑造自己的国家形象?在电影开篇,黑白电视机里讲述着:“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摔跤在印度盛行,可是印度摔跤手在本届奥运会中的表现令人失望。”本是摔跤大国,但是逼仄的小巷,贫穷的家庭,晦暗的小屋,身体营养的不足,基本体育设施的匮乏,在反复强调印度的贫弱,从摔跤体育到国家形象。

扮演父亲的演员阿米尔·汗,在以往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等影片中,一向关注社会问题。这一次,他仍然如此,父亲以个人之力来推广摔跤,来挑战对女性的偏见,来引起国家的关注与自豪,是用个人之力来介入国家层面的问题,付出了大于自身职责的心力。所以,当父亲近乎偏执地、病态地甩开众人的非议,独面冰冷的孤独,把期望压在两个女儿身上时,喷射出一阵阵弥漫着悲壮氛围的英雄色彩。父亲教育大女儿吉塔,大意是,“如果你得了银牌,很快就被忘记;得到金牌,成为榜样,就会激励孩子,永远不会被忘记。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胜利,而是成千上万女孩儿的胜利。那些认为女孩儿不如男孩儿的人就会闭嘴,她们被迫禁锢在家中做家务,一生的价值只是结婚生子。所以,明天比赛是一场重要的比赛,对阵的不是澳大利亚的选手,是所有歧视女性的人。”

父亲一家的个人选择孕育了多重意义,如果把家国情怀看做最终目标,那他不期然而然地引发了国家层面教育意识的思考。以小家来荣耀大国,缔造一场传奇。当大女儿致命一击,抱起澳大利亚选手,向地上挫去,印度国歌唱响,国旗飞扬在赛场之巅,在那一刻,是不是宣泄了印度遭受的压抑?多少是有的。个人层面的成功与国家集体层面的共鸣,灌注了国家共同体鲜活的内容,国歌、国旗这些符号,强烈的幸福感升华了摔跤手的存在价值,父亲也好,女儿也好,还是在场的印度人也好,那一刻他们分享着一个名字——印度人。从电影开篇那场1988年的摔跤赛,到女儿参加英联邦的摔跤赛,从侧面勾勒了印度摔跤的进阶史、成功史。彼时扬眉吐气的,绝不只是父亲一家人。这已经成为集体、国家的共谋、共情,相应的,极易获得群体性的共鸣。

女性:在父爱中觉醒和成长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印度也不例外。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女性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影片中,人们对父亲教两个女儿摔跤一事总是嗤之以鼻,事实上,嘲笑和歧视的背后,是他们的不理解。人们认为:“女孩儿最适合待在厨房,而不是去摔跤”,本能地认为女性只能做家务,相夫教子。因为在贫困家庭里,女儿无法兑现过多的经济价值,不如早早嫁出去,挣些彩礼回来。而当社会平等的舞台搭建好,女性施展自己的才能,这种偏见便会遭到质疑。

关键是,如何搭建这个平台,她们又能施展什么才能?影片欲扬先抑,一个未成年就出嫁的女孩儿出来诉苦,开导了两个女儿,之后,她们明白了父亲的用心,步步前进,摘得桂冠。

那个早早便出嫁的女子坐在祝福的中心,可神色漠然,一边哭诉自己的命运,一边劝慰不想去训练的两姐妹:“我却希望有一个你们那样的父亲,至少你们的父亲关心你们,而我们的命运从我们生下来就注定了,学习洗衣做饭,强迫做所有的家务。在成年后,就会被嫁出去,减少父母的负担,把她交给一个陌生男人,然后开始生孩子,这就是女人的命运。看看你们的父亲,他不顾所有人反对,忍受所有的嘲讽,他希望你们有自己的人生,他哪里錯了?”有了这段话做铺垫,我们才理解父亲的用心。他固然未免专横地垄断了女儿许多快乐,强迫她们训练。可是放她们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就会幸福吗?还是重蹈身不由己、困于锅碗瓢盆的梦魇,走在女性被工具化的轮回之路上?一面是父亲的“应试教育”,发展她们的摔跤才能;另一面是松手,任她们做家务,然后嫁出去,相夫教子。其间,是没有一个自由空间的,相对而言,父亲反而发挥了女儿身体的优势,成就了她们,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滑向平庸人生的危险。

摔跤,固然有他个人情结在里面,同时何尝不是使女儿摆脱女性传统命运的途径?这个平台的搭建者是父亲,施展的是女儿们的摔跤才能。起初不理解的她们在出嫁女孩儿的提醒下,明白了父亲的用心,由被动承受转为个体自觉,不再用鞭策,而是主动迎难而上,爱上了训练和摔跤。电影叙事的节奏和色彩为之一变,预示了这种变化。问题在于,这种以父亲为转变动力的故事,能走多远?这是不是类似“娜拉出走之后,还会回来”的问题?也就是说,是不是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父亲介入她们的生活,在前面做引导?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来完成在当时环境下女性举步维艰的境况呢?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情理疑难。因此有人说,这部电影表面上宣扬女性独立,倡导提高女性尊严,骨子里却是给男人打广告,证明男人的高大。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如果前半部分,父亲强迫女儿摔跤是居高临下的态度,有男权的色彩,那么后面女儿走向自觉,无疑表明她们不再是父亲心愿的傀儡。如果把印度的女性现状比作一汪泥地,影片中的父亲带着女儿逃出泥泞,难道不能允许人家腿上沾点泥吗?

猜你喜欢
摔跤手印度女儿
今日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印度泥地摔跤,猴神的运动
你还能与谁并肩作战
靠摔跤致富
塞内加尔摔跤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