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7-13 07:14解磊雷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解磊 雷勇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行业需求方面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根据我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提出基于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实战化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46-02

21世纪是城市地下空间大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城市都出现用地紧张、交通阻塞等一系列城市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可有效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的急剧增加,特别是地铁、综合管廊、地下商场等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从某种意义上又影响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大规模的建设为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本专业特点,就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

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校企合作深度不大,校内外实践基地较少,人才培养模式单一;(2)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部分高校专业老师都未接触过实际工程,实践教学经验欠缺,授课时只有理论知识灌输而无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实现师生互动;(3)现有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大多参考其他传统专业,无法体现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特色,课程教学体系偏理论、轻实践,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和教学目标。部分学校在实验教学、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不能满足行业所需,所以很难做到产学研结合;(4)由于各个学校的办学历史、层次与所属行业的不同,人才培养效果也参差不齐。一些高校只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能力,学生缺乏城市规划和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系统知识,造成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与城市建设脱节以及资源开发不合理等严重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建立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产教融合内涵丰富,“产”指企业、行业,“教”指教学、教育,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就是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作用,结合市场需求,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缩小实习队伍规模,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的校外工程有机融合。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实习环节分为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两个层次。课程实习包括工程地质实习、测量实习等,工程地质实习由工程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带队,前往校外实习基地—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进行,通过指导教师现场实际讲解,带领学生认知工程中的不良地质现象,理解不良地质作用的危害,为从事本专业设计和施工服务。测量实习由专业教师带队,在校内进行实测,使学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和现场测绘知识。在专业实习环节,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实行“双导师”进行指导,即由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校外工程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习结束时,进行公开答辩方式,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形成具有特色的实践指导方式。

三、建立双师型教学制度,推进“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为发挥“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制定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将没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学习培训,参加现场的实际工程项目,并将教师的实践能力考核列入其中。实践证明,到企业进行学习培训对增长教师工程知識,强化实践教学经验非常有效。学校不断完善教学制度,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请进学校,走向课堂,一方面弥补了职教师资数量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整体上提升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发挥优势,使学生在工程案例认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实现最大化。学校实行开放性“双导师”培养计划,进行实战化人才培养,将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学生到企业进行锻炼,在实战教学过程中可以强化规划、设计、施工等理论知识。通过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生产单位和社会需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动态教学计划,根据本专业特点,对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化。学校完善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已有的教学体系上将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划分为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三个模块,并将基本模块中的实验环节细化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专业技能模块细化为实习环节(包括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及设计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细化为实践环节(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社会活动)及创新环节(包括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学校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能力、素质、知识融为一体,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实验环节,学校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为满足专业实验教学需要,学院已建立了较完备的实验室,包括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结构工程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等。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结构工程实验室是建设部和省重点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与此同时,学校为满足学生开放性实验需求,今年扩建实验室,将原有的实验室集中化,实验室的完善为开展专业实验提供了保障。

五、结语

未来势必会呈现这样的现象:地下空间被充分利用,地下交通网络连接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大规模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急需大量应用型人才。城市地下空間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本文在综合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特点,围绕培养目标构建教学体系,提出了基于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实战化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对同类院校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江学良,杨慧,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

[2]赵景伟,张晓玮.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4,(5).

[3]孙秋柏.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机制的构建与深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4,(1).

[4]闫长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5,(4).

[5]屈铁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人才培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ity,this paper analysis the current talent-cultivating situ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engineering from the aspect of industrial dem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engineering in our school,this paper proposes the applied-type talent-cultivating models in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 actual combation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professional talent-cultivating schem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alent-cultivating about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engineering in the applied academies.

Key words:urban underground space engineering;talent-cultivating;applied talent;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