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观”下的语文课堂

2017-07-14 09:47黄敏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大语文观对话阅读

黄敏敏

摘要:解读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课堂教学应当像一首诗一样充满激情与美丽,语文学科是最富感性、审美性的学科,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凸显这一美丽的语文世界,要向学生阐释美,让学生充分的领略美,感受美,享受美,沉浸在美的氛围之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丰富美。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课堂 美丽 阅读 对话 思维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而语文的美既有形式的,更是内在的,是活生生的。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凸显这一美丽的语文世界,要向学生阐释美,让学生充分的领略美,感受美,享受美,沉浸在美的氛围之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丰富美。美的魅力是无限的,语文老师有责任使语文变得美丽,使学生全身心地爱它;不能把美丽变得单调、呆板甚至丑陋。有谁会拒绝美呢?有谁会厌倦美呢?有谁不愿去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呢?[1]

一、课堂,因丰富多彩的朗读而美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融语言美、情境美、思想美于一身,是进行朗读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好教材。同时,读是思的凭借;读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读是写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在课文的教学中,要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让“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堂上书声琅琅,用形式多样的读引领学生自由愉快地畅游文本,用“读”为学生营造一个绿意葱茏的心灵花园。

在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师生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主体了,积极性也就高了。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我就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此时,学生把自己当成了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2]

总之,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换调味品,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尽可能的留多些时间让学生来练读,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情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更快地促进孩子朗读能力的提高。[3]

二、课堂,因走进心灵深处的对话而美丽

“语文课程標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自觉地为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创造条件,通过对话,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深入到文章的精髓。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教师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高的特点,鼓励他们扮演文中人物,移情入境,再现话别场面。学生兴趣盎然,在举手投足中,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内涵。

课堂上,教师随机挑出两个自告奋勇的学生分别演国王和雄日,其余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手捧花盆的孩子,另一组为评委。学生兴致高涨,为了能表演得更精彩,大家都积极思考,揣摩课文语句,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当众示范,演完后,让学生评。生1:我觉得国王手捧鲜花的孩子时,表情是不高兴的样子,在演的时候表情应该凝重,眉头紧皱,像这个样子。(接着做了个示范)生2:我觉得郑明演得雄日比较好,表情从开始的兴高采烈,到后来的十分难受,演得很生动。生3:郑明演种花那一段时,埋种、浇水、施肥、挖土、换盆,演得特别像勤劳的雄日……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兴致浓厚,表演精彩,使得语言、情感和智慧在阅读对话中交融共生,使语文教学直抵学生的心灵,让生感到“书是甜的”,“语文是甜的”!

三、课堂,因文化积淀而美丽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获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诗文对照”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古今之美在学生的心灵中撞击,迸发出绚丽灿烂的火花!《黄鹤楼送别》可作如下设计:

师:春天是一幅缤纷的画,春天是一支动听的歌,春天是一首美丽的诗,你能用一些词语、诗句来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景吗?

生: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课文中是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的?

生: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师:再看看李白的诗,(出示前两句)你觉得诗中哪个词形象地概括了这美丽的春景?

(将“烟花三月”四字变色。)

师:形象的现代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画面,而诗人精妙凝练的用词又何尝不是体现了古代语言的另一种美丽呢?“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走进祖国的语言文字,美美地读读它们,让古今之美在心中扎根。

四、课堂,因开放多维的教学而美丽

老师打开一个窗口,就能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一篇教材,如果能带动一定相似的文本,形成一个“主题”的教学,就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更深的烙印。例如,窦桂梅老师在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一诗的教学中就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她由《村居》联系到了辛弃疾的其他诗词,把两首诗放在一起,通过感知、交流、探讨,师生一起感受了解,认识诗人、评价诗人,分析造成其诗词变化的原因,从而认识了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现实,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为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审美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了一个新境界。

总结: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探索舞台,“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对于学生是如此,对于我们教师更是如此。让我们做一个熊熊燃烧的火把吧,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必将让课堂收获更多的美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精彩,也必将让我们自己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吕在远.利用“阅读期待” 提高阅读质量[J].教学月刊,2007,(4):25—28

[2]谢国亘.努力开创生动高效的语文教学新局面[J].教学月刊,2007,(1):56—57

[3]贾修军.把课堂还给学生[J].小学语文教师,2007,(3)65—69

猜你喜欢
大语文观对话阅读
“大语文观”背景下的初中“大阅读”模式教学分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浅谈大教育观下的语文改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