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与国际汉语教育市场对接研究

2017-07-14 17:12鲁松智姚佳石林青沈燚雯宋沛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建议

鲁松智+姚佳+石林青+沈燚雯+宋沛遥

摘 要:国际汉语师资供求矛盾是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汉语师资的供求均衡问题。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国际汉语师资供求现状,成因等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国内人才和国际市场成功对接的建议,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对口输出,促进就业提升,弘扬汉语文化。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师资 供求失衡 建议

一、汉语师资供求现状

1.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国际汉语师资的需求也在同步增长。据统计,到2015年底,国际汉语教师的数量仅能满足150万的中文学习者,远远不能满足1.5亿市场需求,师生比将近1:1000。预计到2020年全球汉语教师数量将达到5万人,而全球对外汉语教师至少需求500万名。全球国际汉语师资市场出现相当一部分职位空缺,缺口高达500万。[1]

2.国内市场供过于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立于1985年,最开始只有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数所高校招收该专业本科生。为了满足全球对汉语学习的旺盛需求,也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考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目前全国共有300多所高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为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2]

2007年,首批24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碩士专业,成为首批招收该专业学位学生的试点高校。到2009年,又新增了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在内的39所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到目前为止,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学生的高校已达112所。每年都有大批的专业人才毕业走向工作岗位。

国内一些学者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对外汉语硕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统计发现,大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都在就业的压力下被迫“转行”,如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的对外汉语硕士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只有31.7%,北京大学对外汉语硕士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从2007年的100%到2010年的12.2%、2011年的13.89%等。这些数据都充分反映了国内汉语师资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供给相对过剩的失衡。

3.国内人才与国际市场无法成功对接

国内市场的供过于求,国际市场的供不应求即是导致国内人才与国际市场无法成功对接的原因,也是国内人才与国际市场未能实现有效对接而引发的矛盾。所以国内人才与国际市场无法成功对接导致的失衡不仅是汉语师资市场不完善的表现,也是解决市场失衡问题的突破口,有利于完善汉语师资市场,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自由流动。

二、汉语师资供求失衡原因

近年来国际汉语教育的迅猛发展导致了汉语师资的供不应求,为了解决汉语师资的庞大缺口,政府和高校积极采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以大批量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但是这些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注重了“量”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质”的重要性,从而引起了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市场供不应求,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批专业师资由于既没有真正对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进行过汉语教学实训,又缺乏教学经验,达不到国际汉语教师需要的水平,无法进入该领域,造成人才流失。

其次,汉语国际教育市场的供给方在国内,而主要需求群体却是在海外。这样的特殊性就导致了在汉语国际教育市场民间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才能有效解决市场失衡的问题。

第三,国际汉语教师输出途径单一。目前主要依赖于国家汉办。而单一的输出渠道不论是数量还是效率都是有限的。国家汉办公派出国对汉语教师的要求高,限制多,如学位要求、对教学经验的要求等,虽然在“质”的方面有大幅提升,但也阻挡了大批专业人才通过国家汉办公派出国的道路。建立包括政府和市场在内的多元化的流动体制是解决市场失衡的关键。

三、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与国际汉语教育市场对接

建议

第一,培育和完善国内汉语教育市场,增强国内市场对汉语师资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打破国内对外汉语高校教学的垄断壁垒,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由高校、社会机构、企业、中小学等共同构建的国内汉语教育市场,增强国内汉语师资的吸收能力。缓解汉语师资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

第二,迎合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各种有兴趣的机构和个人在国内外创办更多的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在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与汉语热的双重刺激下,使所有从事或热爱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满足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精神追求,一定程度上减少本专业的就业困难,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民间流通,加强中华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普及。

第三,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输出汉语教师,即在某个国家的语言、文化风俗、教育理念、教学策略、课堂管理、教材使用、学生特点等方面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专门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具备针对此国家特定学习阶段学生的熟练教学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教学经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既可以有效填补海外中小学汉语师资的缺口,又有利于实现各高校设立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直接向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市场输送大批高质量人才。

结语

国际汉语师资的供求问题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只有认识到汉语师资市场的不足,并探究其原因,从根源出发去科学理性地判断,解决问题,提出建议,才能事半功倍。而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更是对汉语国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保“质”又保“量”的情况下,加强国际汉语教师的输出,将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汉语更好的传播出去,弘扬我国的沉淀了千年的深厚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海兰,宁继鸣.国际汉语师资的供求矛盾、成因与对策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9).

[2] 吴应辉.国际汉语师资需求的动态发展与国别差异[J].教育研究,2016,(11).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日语音差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