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漫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2017-07-14 01:10郑华文
神州·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传统文化

郑华文

摘要:国产动漫的文化身份认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核心在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载体以及传统美学思想的植入,但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还需要正确把握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才能真正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关键词:国产动漫 ;文化认同;传统文化

当我们在探讨国产动漫的文化身份认同的时候,就已经包含了一个潜在含义:来自“他者”的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构,并且使得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迫在眉睫。迫于全球化下“他者”文化的冲击和生存压力,中国动漫最终从其“民族化”上动摇了,中国动漫对其“民族化”的探索道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一、国产动漫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两种表现

(一)自我文化身份的迷茫

当日韩欧美等国的优势动漫产品以及其中包裹着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席卷而来之时,中国的动漫从业者和消费者慢慢迷失自我,在国产动漫发展的历程中能做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案例很少,大多数都走上了表面民族文化元素的堆砌和不明就里的“拿来主义”两种道路。现代很多作品的共同特征都是披着民族文化外衣进行民族文化元素的堆砌,而这种不规则的文化元素组合,让观众从中找不到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共鸣,尽是尴尬。更恶劣的是当下一些作品连表面上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懒得在乎,除了如名字、场景等少数元素和民族文化相关之外,在动漫风格、人物设计、核心内涵方面都让耳濡目染几十年民族文化的观众在其中找不到一丝的文化共鸣,更别不用说文化身份认同。

(二)来自他者的文化解构

由于文化主体之间在动漫话语权上的不平等,所以自然也会导致不平等的文化身份叙述,这种不平等的文化身份叙述主要表现为本来是有我自己进行的叙述,却被他者抢先进行了叙述,并且这种叙述往往是披着该国文化的外衣,却是他者强势的文化内涵,因而更有欺骗性。一方面会导致该国文化身份认同的混乱;另一方面也是悄然的对该国的文化进行转换,从而作为文化霸权主义的方式。典型的有1997年上映的日本动漫《中华小当家》和2008年公映的美国动漫电影《功夫熊猫》。而以《最游记》为代表的动漫作品则完全是对他国文化的一种扭曲和蔑视,以完全强硬的姿态强行对他国文化身份进行改写,这种改写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破坏甚至会导致部分文化的永远缺失。正如罗伯特·史达姆在《文化研究与种族》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盗用了非欧洲国家的文化及物质产品,同时又否定了这些国家的成就和他们自己的盗用行为,通过这样,他们巩固了他们的自我感觉,并且以其自身的文化食人性为荣耀。”

二、从传统文化视角来看国产动漫文化身份认同的核心问题

无论是后殖民理论所提倡的“文化杂交”还是在实际中面临的文化霸权主义问题,虽然不同文化之间是处于协商和妥协,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在任何时候的文化身份的构建都是有一种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本文认为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国产动漫的文化身份认同的核心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傳统文化的内涵和载体;其二是传统美学思想的融入。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本文采用张岱年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中国文化中那些“具有广泛影响的,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他们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具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①的思想观念或文化传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主要有两方面,即典籍和民俗,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直观和最直接的载体,历经各朝各代流传至今。

(二)传统美学思想的融入

中国传统美学注重意境美,艺术意境要缠绵悱恻和超然空灵,这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还是以民族化风格为主同时以民族化形式为载体,将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立足传统文化,融入美学思想,讲好中国故事,然后再追求更大的发展,如果连民族化风格都没有确定,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就无从谈起。

三、国产动漫关于文化身份的探索

自《金猴降妖》以后,更有甚者认为应当归于《大闹天宫》之后的几十年中,中国动漫的“民族化”表达和文化身份认同构建往往是有形而无神,并不具备真正的民族文化特色,在通日韩欧美等动漫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中也无法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对民族文化内涵的忽视、对文化身份的模糊。但现在国产动漫行业有人已经开始认识到文化的力量,并试图在国产动漫中建构文化身份认同。全但是在球化的文化交融背景下,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无法处于平等的的状态,总会有一种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就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身份认同的构建来看,国产动漫始终应该有自己的民族化文化风格,从而形成文化身份的认同,而这种认同的来源,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核心在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载体以及传统美学思想的植入,其次在当今的跨文化传播中,在“编码——成品——译码”的三个阶段中,只有正确把握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需求,中国的文化产品才可能走向世界,才能真正做到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注释:

①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P285.

参考文献:

[1][英]乔治·拉伦.《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 》[M]戴从容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5,P194 .

[2]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M]中信出版社,2011,P85.

[3]李朝阳.《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研究-基于传统文化表达的视角[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P28.

[4]刘常庆.《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P83.

[5]刘轶.《动漫产业的文化身份认同与挑战》[J].现代传播,2010(6):16-20.

[6]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P285.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传统文化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