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2017-07-14 16:23才永新
神州·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物理教学重要性

才永新

摘要: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提问;重要性

一、物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

1.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我们知道:压抑的、一言堂的、专制的教学气氛下,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敢质疑。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营造看送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亲切、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才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答错了允许補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意的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允许不举手坐着提出或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种种质疑给予期待,投以赞许的目光,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有不同意见吗?”“谁想说,请大胆地站起来!”“你的想法比老师的还好。”这些具有亲和力的话语,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它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3.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例如,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又如:做覆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一男一女二个同学比赛顶棍子,由于女同学顶的一端粗,女同学赢,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压的面积有关。

4.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进课堂,会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此时如果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进一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由疑而问,由问而学,在问中获知,在疑中成才,用发现的眼光来对待教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知识的理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物理教学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