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

2017-07-14 21:07王淑艳杨柳青
神州·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读书

王淑艳+杨柳青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此时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及其重要,也非常关键的,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

那么,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通过课堂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总结出几点培养低年级阅读习惯的方法: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导语设疑。例如,在执教《最大的“书”》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9课《最大的“书”》,但奇怪的是,这本‘书却没有一个字,你说这是真的吗?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表演读、赛读 、互读。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低年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泉水》、《画家和牧童》等。

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进行比赛,然后换过来比。

互读: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的读书活动,使“读、听”有机结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认真朗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起步阶段读书要有要求,但要求不能过高,把注意力放在正确认读,读得连贯、形成顺畅语流上。要求学生发音准,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一个字的发音要响亮、清楚,用范读和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破词”、“破句”不连贯的现象。

三、此时无“言”胜有“言”

在教学《雷雨》(人教版第四册)时,在指导学生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时,问学生:“风这么大,该怎样读?”二年级的学生全班无一生能答。我就这个问题给学生范读。结果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可见,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还可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看优美的视频、音乐中朗读……听读一段充满感情的语言文字,犹如欣赏一首悠扬悦耳的乐曲。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质疑探究的习惯

在课内质疑,除了根据课题质疑之外,更主要的是在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充分读的基础上的质疑,这时的质疑,就是有的放矢的,也会有一定的质量。可以在第一课时,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情况下,让学生质疑;还可以在学习一部分课文内容后,进行质疑。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有趣的发现>>一文时,可以在学习一、二自然段,弄清有趣的发现是什么以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会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的会问,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这种有趣的现象,而那里却有这种有趣的现象?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独立寻找答案。有的答案可以在课文直接找出答案,有的答案可以联系句子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让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同座位或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找出答案,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五、广泛阅读积累的习惯

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从一年级开始就该注重阅读的积累,日积月累,不会做诗也会诵。因此训练低年级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对他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1、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小学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简单易懂,趣味性强,学生非常喜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讲解,已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如果以课堂教学为契机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扩大阅读范围,一定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春的消息》一课后,我让学生课后找一找大自然中哪些景物又告诉了我们春的消息。带着学生来到校园里寻找春天的痕迹,并找来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让学生来阅读,读得兴趣横生,乐此不疲。

2、课内外阅读与表演相结合。低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喜欢表现的状态,给他们提供機会,将阅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和想法,补充情节,以及进行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总之,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显然不只是低年级学段的目标要求,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是非常重要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读书
习惯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