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研究报告

2017-07-15 08:26罗树春李少玲陈爱群唐世奇唐菊红
求知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湖湘文化融入传承

罗树春+李少玲+陈爱群+唐世奇+唐菊红+谭永+曾春花+许正伟+涂学荣

摘 要:传承优秀文化是历史的责任,更是时代的呼唤。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历经两千多年的沉淀,形成了“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特质,这正是今天治国兴邦、求实创新的时代需要。吸纳湖湘文化是学校的需要,是校园文化的补充。以学校为阵地,以文化为载体,将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是对当代文化的丰富和完善。

关键词:湖湘文化;校园文化;融入;传承;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1

一、研究背景

1.传承优秀文化,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是历史的趋势和时代的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统领,是中华民族在特殊的环境、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它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发挥着作用,我们对传统文化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良好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传承优秀文化、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是历史的责任和时代的呼唤。

2.湖湘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历经两千多年的沉淀,形成了“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特质,这正是今天治国兴邦、求实创新的时代需要。以学校为阵地,以文化为载体,将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是对当代文化的丰富和完善。

3.作为一所新办的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

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成立于2010年9月1日,是一所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市直公办寄宿制初级中学。办学以来,学校秉承“尊重学生天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灵性”和“教育适度超前”的理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拓进取,努力创建衡阳市义务教育窗口学校。然而,我们深知,要想真正地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和精神。鉴于此,我们开展了将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研究和实践,这既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又是打造学校自主品牌的尝试。

二、研究的意义

1.挖掘湖湘文化的精髓,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然而,由于目前很多学校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它们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学质量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缺乏对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而将校园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学生则不满足校园文化的现状,往往容易被校外的新潮吸引,从而迷失自我。以上种种,导致校园文化的狭隘和僵化,或者只重校园文化中的时尚元素,而忽视历史的沉淀,甚至滋长了不良现象在学校的出现。

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它不仅培养了像王船山、曾国藩、毛泽东等彪炳史册的伟人,在今天,它的一些思想依然熠熠闪光,对今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挖掘湖湘文化的精髓,既可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又可增强校园文化的活力。

2.融入校园文化,让湖湘文化重焕生机

近年来,尽管很多专家学者对湖湘文化的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这些并不能掩盖湖湘文化無以为继的尴尬:①湖湘文化的研究者主要存在于一些高等院校和专门的社科机构,这使得原本孕育过楚辞的“草根”文化,而今却有“高大上”的感觉,湖湘文化还远没“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湖湘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尤其在中小学生这一块几乎还是空白,长此下去,势必导致其青黄不接。②湖湘文化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对湖湘名人的解读、对历史影响的分析等,而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发扬、古为今用的探究却还明显不足。把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可以为传承和推广湖湘文化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让湖湘文化重焕生机和光彩。

3.湖湘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联姻”,将深刻影响学校的发展

衡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与众不同的人文特点。我们把湖湘文化独特的人文资源运用于校园建设中,将有利于营造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气息的校园文化,在中学生中开启一场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今天的对话,最终将学校打造成为一所书香校园、创新校园、和谐校园、生态校园。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特别重视文化的传承

众所周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古迹比比皆是,相传当年英国和德国的空军达成一些默契,相互不轰炸对方一些无法复原的文化遗址,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就在其中。传说的真假暂且不说,但两地许许多多成百上千年历史的城堡、教堂的的确确是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再看我们的近邻韩国,早在2005年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据介绍,韩国在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从韩国申遗成功,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这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国内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探索方兴未艾

近年来,随着“唐宋诗词热”、“国学热”“幼儿读经热”“祭孔热”等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希望,另一方面却似乎也让我们陷入了沉思之中。难道,流传千年的文化,就是“背背诗词”“拜拜孔子”“走走形式”吗?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融为一体呢?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3.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现状不理想

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校园的过程中尚有诸多不足,那么,带有地方特色的湖湘文化融入校园则更是相形见绌了。据我们的调查,学生中对自己家乡认识和了解的寥寥无几,更遑论对湖湘文化的知晓了。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校园文化的缺失,另一方面,我们却对信手拈来的本土文化熟视无睹、束之高阁、大把浪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流传中的文化,才称得上真正的传统,只有弘扬优秀的传统,也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四、核心界定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它是在学校全部环境(物质和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师生共有的价值趋向和目标追求,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开展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旨在努力挖掘和利用湖湘文化中蕴藏着的自然、历史、社会、人文等多种资源,将适合初中学生的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里,创建独具“湖湘气息”的校园文化。引导初中学生通过游览文化长廊、走访历史遗存、聆听名师讲座、重温时代经典、举行创新大赛、营造生态校园等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感受、领悟 湖湘文化深厚的底蕴,传承湖湘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热爱湖湘文化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素质教育理论要求培养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湖湘文化沉淀深远而悠久,让湖湘学子读一些必要的经典作品,普及湖湘文化知识,能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從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这一理论的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这与湖湘文化中强调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因而把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能顺应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融入了湖湘文化精髓的校园文化,将有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也更能体现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

4.文化涵育原理

学生总是生活在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学校正是通过文化影响学生个体的。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通过校园环境、制度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创新过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系统学习理论

客观事物都处在一个系统之中,我们思考问题时就要把事物放在系统的形式之中,这种思路和方法就是系统分析法。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体系,既包括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纵向表现形态,又包括审美、求知等横向表现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文化意识的增强,校园文化纵横形态还会进一步加强。系统分析法,是研究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方法。

六、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1.研究目标

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深度挖掘湖湘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最终构建具有湖湘地方气息和鲜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

通过湖湘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受益夯实基础。

2.主要内容

(1)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校园文化需求,确定校园文化的总目标和具体内容,建立初步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预先设计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为选择和开发课程内容提供依据。

(2)加强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构建以课外活动为核心、学科渗透为辅导,传统与现代、时尚与古朴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模式。

(3)挖掘湖湘文化的时代内涵,促进校园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

3.研究方法

本课题定位为应用性研究,并遵循以下原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初步制定本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1)文献研究法。查阅校内外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期刊专著以及网络文献,了解掌握相关研究动向,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分析,找出湖湘文化为校园文化所适用的亮点,得出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法,研究目前各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在充分了解本校的文化建设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促进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以本校将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为实验基地,有组织、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建设活动,边行动边反思,逐步形成“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有效实践模式。

(4)比较法。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最终能从校容校貌、校纪校风、考风学风,甚至是教学成绩等方面体现出来。我们可以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为起点,通过本校前后的对比、本校与兄弟学校的对比,进一步验证课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3—11月)①确定研究人员,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②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网上查资料法,提炼湖湘文化中的亮点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学习搜集整理有关资料。③调查本校及其他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了解该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全面深入的论证并进行初步评估。

(2)实践探索阶段(2014年12月—2016年8月)。研究中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湖湘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探索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条件、客观基础。重点研究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活动的建设和推进。

(3)总结推广阶段(2016年9月—12月)。①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汇总,撰写研究报告。②对研究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③请课题组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评估验收,在全市中学推广。

七、研究过程与创新举措

1.积极推进具有湖湘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

(1)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打造湘南办学明珠。我校是一所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市直公办寄宿制初级中学。目前学校占地36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4077平方米,办学规模30个班,可容纳学生1500余人。现有初中3个年级,24个教学班,1300余名学生。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拥有电子白板、数字网络智能广播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多功能报告厅、三维地理教室、塑胶跑道等一流的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由于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面临着生源爆棚的压力,2017年,经衡阳市政府和衡阳市教育局批准,学校的二期工程即将开工上马,国家财政将投资1个多亿,届时,随着新的教学楼、体育馆、学生宿舍的竣工,布局合理、设施一流的华新实验中学将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闪耀于湘南大地。

(2)大力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创建湖湘校园。我校根据“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导向、陶冶、凝聚、约束的教育作用,精心设计和雕琢校园环境。精心打造“生态校园”“书香校园”,使校园的规划、景观、人文相得益彰,校园环境更加优美。两年来,学校投入较大的物力,在原有园林的基础上,引进了10多棵古树,为学校平添了几分翠色。花坛中、过道旁,一排排桂树,整齐划一。特别是到秋高气爽时节,桂花怒放,满园的金桂、银桂和丹桂无私奉献自己的馨香,“秋来香满园,冬来春不走”,呼吸盈满校园的桂花香,听着琅琅读书声,你会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青春的快乐……草地中,随处可见一块块富有诗情画意的温馨提示。学校运动场的两侧,则布置成了两条文化长廊。左侧主要展示了教育教改、师生创作、个人风采等实况,右侧则集中演绎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史。进入教学楼,楼梯过道和墙壁,我校按理念篇、励志篇、爱国篇、创业篇、运动篇、修身篇等在不同位置进行名言警句布置,师生们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抬头就可以看到充满勉励的话语,时刻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鼓舞自己不断努力和进步。整个校园建设,既重视自然环境建设,同时,又重视人文景观的建设。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打造具有湖湘气息的文化走廊,使校园在尘世的喧嚣中显得更加宁静,在现代的时尚中显得更为古朴。

我校不仅在学校大环境营造适宜的氛围,各班级也努力构筑自己的特色文化:“图书角”“佳作欣赏”“英语角”“书画展示”等班级墙报栏目,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汲取课外知识、振奋向上的广阔空间。漫步校园,处处是文化,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朵花带给师生的都是美,整个校园“春有诗情,秋有画意,夏有佳思,冬有奇想”,通过多种不同形式,不断传达新理念,潜移默化地提高學生思想和品行。

2.积极推进具有湖湘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我们在塑造学校精神文化过程中,结合湖湘文化的“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特质,重点培养和打造“诚实守信、勤奋创新、合作和谐、爱国顽强”的“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校旗和校服上。为了体现办学理念,贴近湖湘气息,我们集思广益,在广大师生乃至家长中征求意见,最终我们确立了“崇德、笃学、弘毅、修睦”的校训、《华新实验中学校歌》、华新实验中学校徽、校旗和校服。每次集会或团队活动,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吟诵着校训,高唱着校歌,挥舞着校旗,那场面真像是一道别致的风景。我们深信: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建设目标:通过科学管理与自我修养相结合,使每位教职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为国家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敬业奉献、修德育人、治学严谨、从严执教、精益求精”的良好教学风气。

主要措施:①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素养。教职员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南,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定政治立场,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加强道德修养,杜绝“以教谋私”,努力以身立教,以学生为本,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②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进,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请来一些名师名家来校“传经布道”,另一方面,多次组织教师去外校学习。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组织教师先后到湖南省长沙市稻田中学、株洲市枫叶中学、衡山县星源中学、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等参观学习,完成了学校全体教师的各级“国培”任务,学校还作为省“国培”基地,承接了历史、数学等学科信息提升工程的“国培”计划。学校大力提倡教研教改,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 “四有五环”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打造了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③规范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尽管我校现代化条件较好,但学校并没有放松对常规教学的管理和对教学的常规检查,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环节的规范,成为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④开展多种活动,营造良好教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我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党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多媒体课件比赛、微课比赛、优秀教案评选、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我为教风建设献计策”或“教师心目中的优良教风”征文活动和“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学生座谈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我校广大教师形成了努力从教、乐于从教的风气。

(3)学风建设。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风是一个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既体现着学生的外在形象,又体现着学生的内在素养。优良的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

①各班以班干部为核心,打造班级学风建设。班长统筹全班工作,学习委员主管班级学习,下设各科课代表分管各科学习的领导管理机制,规划班級学风建设工作。课代表收发作业记录方案:各科课代表各尽其职,协助老师收集统计好各科作业上交完成工作,各科自行汇总作业完成上交情况,定期向学习委员及班长汇报工作,然后对作业完成上存在问题的同学及时提醒并对其学习给予帮助,使每位同学积极完成学业任务。②建立班级学习小组。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首先,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根据我校人均48人的班额编制,我们按照每6人为一学习小组的操作程序,把全班分成 8个学习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 8 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各组的组长,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各组的副组长( l 人)与组员( 4 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 A1、A2、B1、B2、Cl、C2 ) ;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其次,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小组成立后,要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以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小组长的遴选,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行政组长,数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最后,建立小组的考核管理评价机制。学习小组要求把组内成员的在校行为全部纳入考评,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定期公布、总结,经常反思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研究解决问题,积极向老师建言献策。

班级评价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也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3.推进制度文化的建设

(1)以质量为核心,形成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制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我们以实施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实施和完善全面、协调的学校质量管理制度。在学校质量管理的点、线、面上,从学校规划策略、发展目标确立、工作计划制定、考评督办检查以及奖励惩罚等都形成一整套系统、全面、协调的管理制度。

(2)以激励为导向,形成和实施教职工奖励分配制度。为调动教工的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优质多酬”的原则,学校调整完善了分配办法,现在的绩效工资方案,向教学一线倾斜,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其中,教师的基本工作量和超额工作量有差别;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不同,所得津贴有差别;教师参赛获奖和参与课题研究、发表论文等,根据各自不同级别和奖项有差别;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情况得到学生不同的评价,在绩效工资中也有差别。此外,我们还将教师考勤、监考、阅卷等工作量打包,下放到年级组考评,一方面提高了年级组的管理凝聚力,另一方面也使大家相互监督,使考评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3)以成长为指引,形成和实施学生教育制度。我们对学生提出的培养目标是“热爱自己、关心他人、富有责任、创造未来”。我们按照制度管理要求,不断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逐步形成了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和守纪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民主法制教育,拓展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等各项德育制度。

正所谓播种美德,收获善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友爱、更加热情、更加坚强。

八、研究成果

通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以下成果:

1.理论成果

通过对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促使我们加强了对湖湘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创新了校园文化的理论,开辟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2.实践成果

(1)开发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教学资源。我校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知识的教育融入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逐步建立起内容覆盖课堂内外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知识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我们在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生物等学科,增设了乡土教材内容。在语文教材中,我们增添了经典诵读,几年来,老师们根据湖南的地方特色,结合本学科的要求,精心设计和编订了课程资源,并开发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八德教育读本》。同时,我们还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有关讲座,像南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马汉钦博士、衡阳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谭崇恩等先后应邀来我校进行国学讲座,衡阳市教科所专家教授陈坚副所长更是多次亲临我校,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悉心指导。此外,我们还依托校园网络,开辟校园文化专栏,大力宣扬湖湘文化,正是通过校本教材、讲座、网络等手段,我校着力开发了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教学资源。

(2)形成了湖湘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时,依托和利用名人、名山、名城等地域文化资源,特别注重挖掘、提炼其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养料,使其深深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在各学科中培植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并紧跟时代步伐和世界潮流,赋予其鲜活而深刻的内涵,使之既富有现代气息,又彰显自身特色;注重将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和人本化,更注重将其积淀、内化和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使之广泛而深刻地作用于师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彰显校园文化的地域特色、学科特色和管理特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一大特点。

(3)改变了校园环境风貌。①环境变得更加优美。走进我校,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上课时,学生或安静聆听,或热烈讨论,或凝神思考;下课时间,学生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跑着、跳着,在走廊里畅快地交谈着。经过老师和客人身边时,他们总会放慢脚步,微笑着向老师致礼或大声问好。校园里,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教室内外,窗明几净;楼梯间,凡人格言、名人警句随处可见。漫步校园,热闹不失雅气,格调尽显幽美。②校园变得更加和谐。和谐校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优秀制度文化。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它规范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从学行为。怎样才能使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呢?我们借鉴了湖湘文化的一些传统思想,认为规章制度的制定,既要做到有章可循,又要寬严有度,更要以人为本。我们要求班级在制定班级班规时,也必须充分发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中。 ③师生变得更有生气。师生是充满思想和灵性的个体,学校是师生的精神乐土。学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我们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军节、“七七事变”、十一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办好具有我校特色的中学生艺术节、运动会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动中,我们有意加入湖湘文化的元素,如组织学生去湘西草堂、罗荣桓故居寻访湖南名人故里,去岳屏公园、陆家新屋感受衡阳抗战烽火,请专家来华新讲坛播下湖湘文化的种子,让学生利用班会、演讲、朗诵, 去亲身体会和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对历史、对校园的热爱,培养了他们理想扬帆的信念。丰富多样的活动,让校园不再是一塘波澜不惊的死水,师生在活动中情感得到交流,他们也因此更有活力,变得更有生气。④提升了学校的品质。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立校之本、办学之基、强校之源,抓质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从课题开展以来,学生共有130多人次取得市级以上的奖励,教师有50多人次获奖。

九、总结

由于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显著的办学成绩,几年来我们收获了不少荣誉,学校的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像衡阳市第二中学、逸夫中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中学、衡阳市第五中学等先后来我校实地考察交流。《衡阳日报》和衡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把我校的办学经验和优秀成果在全市进行了多次报道。可以说,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显著的办学成绩已成为助推学校飞向成熟和成功的双翼,我们有理由相信,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周兴旺.湖南人凭什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朱汉民.湖湘学术与文化研究·湖湘文化研究系列[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叶 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石中英.文化多样性与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10).

猜你喜欢
湖湘文化融入传承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浅谈湖南的“火辣文化”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