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科学应对措施

2017-07-17 03:44朱治祥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畜禽应对措施疫苗

摘要:免疫失败是造成规模养殖场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从免疫失败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指导养殖场科学预防,杜绝动物疫病发生。

关键词:畜禽;免疫失败;疫苗;应对措施

朱治祥. 规模养殖场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科学应对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4):61.

一、免疫失败的概念

免疫失败,是指接种过疫苗的动物机体由于某种原因没有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未达到预期免疫效果,由此造成不能预防相应疫病的现象。

二、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1、疫苗因素

(1)使用假冒伪劣疫苗

目前疫苗品种繁多,部分质量难以保证。养殖场户购买使用假冒伪劣疫苗,导致无免疫应答或抗体水平低下,免疫失败。

(2)运输保存不当

部分经销商或养殖场户在经营或购买疫苗时,没有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设施;有的为了省电间断性关闭冰箱、冰柜,使疫苗反复冻融,造成效价降低或失去活力。

(3)疫苗选用不当

畜禽对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的免疫应答和安全性有差异,不要放进蓝子里就是菜,是疫苗就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免疫程序不合理

(1)生搬硬套免疫程序

对本地、本场动物疫病发生流行情况、仔畜雏禽的母源抗体水平掌握不够,生搬硬套别人或书本上的免疫程序,造成事倍功半。

(2)疫苗间相互干扰或抑制

同时接种两种以上或几天内连续接种多种疫苗,疫苗间就会产生干扰或抑制,影响免疫效果[1]。

3、动物自身因素

(1)母源抗体干扰

母乳、卵黄中母源抗体水平高,能够中和疫苗毒,首免时间过早会影响免疫效果。

(2)患病

发病、处于不健康状态全或生长发育差的动物免疫应答能力差;怀孕动物易发生早产、流产或影响胎儿发育等;氨基酸、维生素不平衡或不足、饲料发霉变质等均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2]。

4、操作不规范

(1)免疫方式剂量不当

没有按照疫苗说明推荐的最佳免疫方式开展免疫,随意扩大或减少剂量。肌肉注射时,进针没有达到适当深度,影响免疫效果。

(2)免疫前后使用药物

接种前后使用抗菌药、消毒剂等药物,导致免疫失败。

(3)使用过期失效疫苗

使用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当日开封或稀释的疫苗次日继续使用,导致免疫失败。

(4)应激反应

动物突然受到惊吓、转群、换料等刺激时,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使疫苗不能产生有效免疫力[3]。

三、科学应对措施

1、加强疫苗管理

从合法正规经营单位或各级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购买疫苗,并索要相关票据。按照疫苗保存使用要求,全程冷藏或冷冻保存。使用过程中,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2、合理制订免疫程序

咨询当地疫控机构本地动物疫病发生、流行情况,结合本场实际,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免疫接种。

3、科学规范操作

(1)免疫前对疫苗和动物进行检查

不得使用无标签、疫苗瓶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疫苗中有异物或变质、过期失效的疫苗。对患病、瘦弱、幼畜或临产母畜予以建档登记,在恢复健康或达到首免日龄后再行免疫。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免疫人员更换衣服、鞋帽和必要消毒后,方可实施免疫工作。严格遵照使用说明标准剂量接种。接种前后10日内不得使用抗菌药物、消毒剂等。确需使用时,须在用药15日后补免1次。疫苗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振摇。疫苗开封或稀释后,当日用完。注射器具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做到一畜(禽)一针。注射时,进针应达到适当深度(肌肉内),以免影响疫苗效果。免疫结束后,观察7-10日,如出现免疫反应,及时对症治疗。注射后的器具、疫苗瓶、包装物和未用完的疫苗等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或引发疫情。

4、强化饲养管理

科学配制畜禽日粮,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或添加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舍内空气流通,减少畜禽应激。

参考文献

[1] 刘佑东,陈杰贤.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国畜禽种业,2010(2)5-7.

[2] 王道伟. 疫苗使用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J]. 家禽科学,2010(1)31-32.

[3] 刘 玲,李 东. 家禽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分析[J]. 湖北畜牧兽医,1999(2)43.

猜你喜欢
畜禽应对措施疫苗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早春预防畜禽感冒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