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初中学生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

2017-07-18 22:25罗月旺李珍
化学教与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堂评价

罗月旺++李珍

摘要:简述了运用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基于教学设计模型建立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核心要素;提出了依据核心要素建立促进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分析了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操作过程,总括了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主要特点及关键;并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为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课堂评价;定量观;认识发展;教学设计模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00

前期的课题研究已经揭示出初中化学定量观的内涵,并根据化学基本观念建立过程,提出了将知识学习与认识发展相融合的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不过,从课堂观察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定量观教学只当作事实性、技能性知识来教学,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忽视了促进学生定量认识发展的学习过程,削弱了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的运用价值。为此,很有必要探索从教师的立场出发,基于教学设计模型建立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指导教师超越事实性、技能性的化学定量教学,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定量观;同时完善定量观理论体系中的评价。

一、促进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核心要素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反思概括提炼而成的[1]。基于这一认识,已建立了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如图1)[2]。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主张从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的结合来对教学做出评价。也就是说,课堂评价要注重认知结果评价与认知过程评价结合。通过评价知识的打开、内化与外显的过程,才能增进学生对定量观内涵的深刻理解与运用,促进定量观形成。而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理解来建构的,为此,根据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来建构课堂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定量观认识发展。

围绕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的教学实施,我们不难发现,依据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建立促进定量观认识发展的课堂评价具备以下典型特征:第一,目标取向。促进定量观认识發展的课堂评价就是以促进定量观内涵达成为目标的评价。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化学定量观的内涵概括为:(1) 物质及其物质变化存在一定“量”的关系。即纯净物的组成以固定“量”的形式存在,混合物的组成以某种“量”的形式存在,化学反应按一定“量”的关系进行;(2)物质及其物质变化的定量关系有其定量思想方法。具体包括科学计量思想、“宏-微-符”表征思想、整体个体关系思想、量变质变思想、模型认知方法、实验的定量控制与定量研究方法等[2];第二,认识取向。教学设计模型就是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线索来进行设计的。为了让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教与学,评价要依据教学设计模型来进行设计,实现评价与认知过程的一致性;第三,过程取向。知识建构的过程就是认识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有关定量观的目标达成情况,更要关注目标建构过程的认识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认知表现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控,并基于学生的认知表现进行教学改进;第四,证据取向。“考评是基于证据推理的过程”[3],从这种观念来看,课堂评价最关键的特征就是获取证据,并基于证据作出教学改进,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二、依据核心要素建立促进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

分析课堂评价的核心要素,我们不难发现,从评价的目标取向来看,基于对定量观内涵分析理解,初中学生定量观的培育目标包括培养定量意识和定量能力两个方面,定量意识是指从定量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包括从定量角度认识物质及其物质变化、描述有关定量物理量,认识物质及其物质变化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这属于定量观的知识和概念体系;定量能力是指从定量角度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运用定量思想方法解决物质及其物质变化中定量问题的能力,这属于定量知识和概念体系背后的思想方法。从评价的认识取向来看,分析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不难看出,初中学生定量观认识发展经历了两条运动路径,一条是从下层向上层推进的定量观形成路径——即从定量观察、定量分析向定量表征、定量观念的运动;另一条是从上层向下层延伸的定量观运用路径——即从定量表征、定量观念向定量观察、定量分析的运动。从评价的过程取向和证据取向来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认识过程中的证据,并通过分析证据、解释证据、应用证据进行教学改进。而认识证据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生成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其中许多不能简单地量化,作为有效促进认识发展的反馈应当是描述性评价反馈。描述性评价作为一种质性评价形式,以倾听与观察、理解与解释、研究与改进为特征。

依据教学模型,基于对核心要素的基本理解,从“认识层级”与“目标领域”两个维度入手,采用描述性评价来设计促进初中学生定量观认识发展的课堂评价(如表1)。教师依据评价标准,通过收集证据、分析与解释证据,进行评价描述,并根据评价描述进行教学改进的证据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定量观认识发展。

三、促进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实践|

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其操作流程如图2。不难发现,评价操作伴随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的教学实践过程展开,教师始终基于学生认知线索进行收集证据、分析证据、解释证据、应用证据,进行教学改进,促进学生定量观认识发展。

下面结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来加以分析。

1. 本片段蕴含的定量观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提出“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的学习要求。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对教材的理解,本片段从定性角度向定量角度发展认识溶液的组成。定量认识溶液的组成经历了感知、分析、建立、表征、深化和运用的认识发展过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教材定量观内涵的理解,本片段教学需要学生达成化学定量方面的如下目标:(1)定量意识层面:感悟溶液各组分之间的关系,认识溶液是由溶质、溶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而成的,知道溶液各组分存在定量关系,思考解决如何表达溶液中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描述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理解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树立从定量角度认识事物的意识。(2) 定量能力层面:运用实验的定量控制与定量研究方法、模型认知方法、整体个体关系思想、量变质变思想,感悟、分析、解决溶液各组分之间质量的总和、变化和比例关系,建立、表达、运用溶质质量分数概念,能够从定量角度思考溶液标签中的数据意义。

2. 促进学生定量认识发展的课堂评价

根据前述定量观课堂评价设计思路,结合片段的教学目标,为促进学生定量观认识发展,本片断教学过程、评价描述与基于评价描述的教学改进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

同学们,你们桌上放的是给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标签。给病人输液前,护士要读取标签中的哪些信息呢?

(2)展开定量观察,进行定量分析

过渡:在生产生活中,只知道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不够的,很多情况下需要知道溶液的浓度,那么怎样表示溶液的浓度呢?完成P11“活动与探究”实验后,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你认为上述两个实验所得的蔗糖溶液哪一杯浓度更大?你能用数据来说明吗?

评价描述与教学改进:学生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而成的,能感悟溶液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理解溶液各组分之间的质量总和关系,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蔗糖质量的称量操作不规范,实验的定量控制意识不够强。在数据分析中,有些学生只从溶液组成的单一变量来分析浓度变化,没有很好理解溶液各组分之间的质量变化关系和比例关系,没有很好掌握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模型认知方法,没有很好运用量变质变思想、整体个体思想来深刻理解溶液组成。基于以上证据分析,对教学进行以下改进: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解说、示范评价,强调定量控制的意义;对于浓度比较的数据说明,要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基于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设计表格,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深刻理解溶液各组分之间的质量变化关系和比例关系,从而建立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模型认知方法,深刻理解量变质变思想和整体个体思想。

问题2:结合实验数据,完成下列表格后,思考并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①溶液的浓度能否只用单一量的多少来判断?应该如何判断?

过渡:为了规范统一,人们把一定量溶液所含的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人们常用“质量”来表示浓度,也就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既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②结合上述表格,如何表示溶质质量分数才便于直接判断溶液浓度大小?

(3)形成定量表征,提炼定量思想

问题3:结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如何用计算公式来表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实验分析,说说溶液的定量组成蕴含着哪些定量思想方法?

评价描述与教学改进:學生已建立起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百分数模型表示溶液浓度,已掌握溶液中各组分之间的量变质变关系思想,基本掌握溶液中各组分之间的整体个体关系思想。基于以上证据分析,对教学进行以下改进:在实践定量观念环节对溶液中各组分之间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深化理解,为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

(4)实践定量观念

问题4: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该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中的10%有何含义?

问题5:该瓶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多少?

问题6: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减小该瓶葡萄糖注射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评价描述与教学改进:学生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含义,能够从定量角度解读溶液标签中的数据意义,能够应用整体个体关系思想来理解溶液中相关物理量的关系,解决有关实际定量问题。但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转化还不够熟练。基于以上证据分析,对教学作以下改进:利用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表征公式中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形成把握两个量推算其它量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溶液中各组分之间的总和、变化和比例关系,并促进对其蕴含定量思想方法的认识发展。

四、总结与反思

初中学生定量观建构的课堂评价是以促进定量观内涵达成为目标,以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定量认识发展为目的的描述性评价。评价追求教学目标与过程相统一,教、学、评相匹配,发挥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的运用价值,促进学生定量观认识发展。运用评价手段指导教学改进的关键是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基于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定量观内涵,准确揭示教学内容内隐的定量观教学目标;二是教师要提高定量证据的引出、收集、分析、解释和应用能力,实现依据证据进行教学改进。只有明确本评价的主要特点并抓住操作关键,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定量观建构教学相关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定量观认识发展。

参考文献

[1] 毕华林,元英丽.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26

[2] 罗月旺,李珍,杨锌生.促进初中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7,(5): 26-29

[3] 杨向东,崔允漷.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0-189

[4] 赵士果.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4-17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且行且思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立足三个“关注”把握高效课堂
探析营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重”齐发,教育无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