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性探索

2017-07-19 11:53靳伟霞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互联网+专业

韩 君,靳伟霞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性探索

韩 君,靳伟霞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在高校的教学进程中,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艺术设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互联网+”概念下的艺术设计信息化教学与传统的常规化教学有了明显不同,无论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上都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利补充。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以及相应的网上学习活动设计环节,有益于推进艺术设计领域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进程。然而这对于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合理化的发展。

“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创新;大数据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2015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此后,“互联网+”成为我国各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面对网络技术的重大影响力,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将不可避免地由此发生巨大变革。在教育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以创新文化为指引的艺术设计教育自我提升势在必行。我们应探讨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与“互联网+”新思维的融合,以多元化的教学适应新模式下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

一、“互联网+”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设计教学,组织模式大多采取目标一致的统一授课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具有深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传承,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考核效果的可控性相对稳定。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仅仅局限在传统课堂上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不足以展现新时代特点的。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更应合理利用网络数据平台新的技术手段因材施教,使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测评更加合理化和个性化。

(一)互联网技术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资源共享

互联网技术具有范围广、跨度大的特点,可以将最先进的专业知识进行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这为分享教育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开放的网络环境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学与大学之间的界限,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互联网引发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互联网的广域性、远程性和开放性使得教育资源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时空局限,这种变化将引起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这些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同原来相比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必然导致教育模式的巨大变化,传统的高等艺术教育范式的缺点也日益明显。混合式教学、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崭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不同于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互动,每个人既是学习者,又可以成为知识的贡献者。

> 表1 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互补分析

二、艺术设计教学所需的网络信息功能

艺术设计是一个涉及学科多,跨界范围广的学科。要想使得互联网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开发出与之对应的信息功能。

(一)兼容、开放、普适——泛在协作的教与学

艺术设计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该学科领域最新讯息的获取与经验的互动交流需要借助于网络环境与技术,提供一种开放、协作、不断更新的持续性学习环境。在泛化的网络技术环境中,各种互联网终端都能够便捷互通以实现信息传输的普适化,很大一部分设计资源都可以通过软件跨平台地浏览和下载。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提高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并且建立国际性的人际链接,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协作教学与学习。

(二)智能、定制、聚合——高效利用的信息资源

由于艺术设计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艺术设计学科的师生更需要借助于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功能以满足教学改革和研究课题的需要。在多媒体教学辅助环节,相应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建立及发展,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从个人终端快速从容获取专业资源,方便师生人际节点的连接,同时还能够支持用户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呈现方式。因此,通过创建人性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方便艺术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贴近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云端”运算——方便信息存储的操作

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代码其编写、调试、运行等一切运算都是处在“云”中完成,因此,它可以有效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图片文件质量过大而导致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云端”运算避免了计算机内存不足而操作运行受阻的影响。同时,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设计的在线制作,个人账户可以自动记录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资料信息,包括所参考的资料,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步骤,修改记录等,教师可以从后台看到这些信息,这样可以使得教师随时掌控学生全面的学习动向与学习进度,从而有利于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评价和督促的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性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新技术平台所展示的人机互动关系,对青年学生吸引力更大,也更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学内容的提升与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教学方法的改变与大数据协同交流平台的结合,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应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同类型的课程,其“互联网+”教学的探索也不能简单化和模式化,应该结合每门专业课和理论基础课的不同特点而设计不同的方法。

(一)利用网络技术,加快专业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在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从原来的多媒体教学到如今多样化的网络资源共享课程,这些方法丰富了传统教学的模式。目前己有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慕课”“微课”中的线上设计课程等形式,突破了传统授课在时间、空间、人数等方面的限制,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改革的新形式将直接引发关于教师角色、授课模式、考核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艺术设计各专业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尽快建立网络课程信息中心,集中汇集艺术设计行业新的思维动态及设计产业中最新的技术要求,从专业课程需要出发开发一批高水平的互联网授课平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补充。

(二)建立大数据协作平台,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时代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创新的时代,这种新模式为智能化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艺术设计教育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创新平台,整合信息资源,提升高校与社会企业协作创新,使高校的项目成果产业化,增强创新力。例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在办学中充分发挥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的合作办学优势,合作创建“古镇灯饰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灯饰企业可以发布自己的需求,而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进行产品设计,校企通过联合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开发出创新型的灯具产品,解决了企业产业升级与转型中的诸多技术难题,在校企协同创新方面创造了不错的成绩。

(三)依据课程所需,完善网络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应用“互联网+”的创新性教育中,基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检测途径的管理,教师可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个性化的思路来规划合理的框架规则,完成本课程网络教学活动的设计工作。为了使新时期的网络辅助学习更加有效,尤其在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专业理论课程实践中,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突出了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数据分析,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目前,大多数结合网络应用技术的艺术设计课程,其理论和实践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环节普遍存在不足。教师要加强利用数字化的学习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依据课程所需构建学习策略以及训练测试序列的设计,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推进教学改革。对于不同的课程,采取的创新措施也是不同的,尤其是设计专业课与设计理论课的教学侧重点更是有本质上的差别。如针对设计理论课程的特点,尝试建立类似网络游戏程序的过关式、通关式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个性的界面设计和不可跳跃式的步骤序列安排,对巩固理论知识,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和兴趣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四、艺术设计动画专业“互联网+”教学特点分析

在高校教学网络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动画专业教学是艺术设计学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专业,其课程的网络环节设计需求也最为突出。一部动画的完成集合了角色设计、场景绘制、文案编辑、动态捕捉、摄影、传媒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技术性知识面的覆盖非常广泛。这就需要在传统的课堂传授基础上结合网络辅助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课前、课上及课后能充分应用互联网数据平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自我训练。

(一)补充背景知识,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是动画专业课堂教学中需要提前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听课效果。传统的预习主要是通过浏览教材或工具书实现,但在创意领域飞速发展变化的今天,对于创作能力和创新视野要求都较高的动画设计主干课程来说,传统印刷教材的制约性和滞后性已不能完全发挥其自导作用。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专业平台可以面向课程内容搜索大量相关的背景知识,经过对照吸收从中破解一些认知的难点。例如,在开始学习创作卡通形象设计之前,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提前在线上浏览卡通设计的简要知识。理论概念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不利于初学者理解。通过网络搜索经典案例,可以纵观对照并总结规律,以此感知最新的潮流趋势和形式特征,最终决定策划方案。如动画片《大闹天宫》中主要角色设计(图1)。有了一定的预习和铺垫,便能在有限的课时内选定思路,解决具体的创作问题。

(二)课上快速解疑,方便浏览重点

课堂中,教师需要面向多数学生进行授课,不能随时解答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尤其是新课程的开端,传统的倾听和速记不能完全消化和记忆知识重点。利用局域网平台上任课教师发布的电子讲义,就可以使学生根据需要反复浏览并且记录重点内容。在电子讲义的功能设计中,还可保存学生的问题反馈,为教师的备课答疑提供参考。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利用网络信息辅助艺术设计的教学,例如为动画专业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软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的时时互动,拉近了所有教学参与者的距离,方便了每位学生的作品陈述和教师的快速讲评、解疑。零距离的演示和交流,使授课效果更加直观,避免学生由于授课环境而分散注意力。

(三)课后深入探索,促进作品传播

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课上专题训练目标依托大数据平台,选择专业的设计师网站或高校信息协作创新平台,有针对地浏览并发布展示自己的课堂创作成果,以此积累对作品的评价,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实践项目,借此宣传和打造个人创作团队,将虚拟的主题创作或应征的实题创作推向市场,力求提升实践能力,实现个人作品的市场价值。互联网中巨大的信息量和用户量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元的学习借鉴机会,也为其提供了更广泛空间内的发展机遇。著名的社交软件动画表情形象“兔斯基”(图2),就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在校生创作的,其鲜明独特的形象曾在网络迅速走红。

> 图1 《大闹天宫》主要角色设计

> 图2 《兔斯基》表情动画形象设计

五、“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教育面临的信息化变革中,高校的信息化教学条件日趋加强,专业知识的内容持续扩展,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改进,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也日益多元。在这种新旧生态的交替过程中,艺术设计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当今的资源信息在开放性互联网上的海量聚集,对艺术设计专业授课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极高的课堂活动设计能力,其中就包括对于网络新型辅助授课方式的制作和管理能力。既独立的课堂教学管理与网络协作平台的建立。对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探索将是“互联网+”时代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泛化的网络技术环境下,防止学生过度的网络依赖

过分依赖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手段时,会无形中养成碎片化的学习习惯,因此,适当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方便学生取得信息资源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获取过于广泛而缺乏深度的理解,只凭兴趣学习容易降低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这种在知识技能方面自主选择学习的随意性特点,也可能导致学习者只重实践技能而忽略基础理论思考的不良习惯,而这恰恰是艺术设计专业高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弊端。

六、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作为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类型,利用好大数据平台及云计算等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值得思考的是,艺术设计教学规律毕竟与其它专业学科的教学规律有着明显差异,因为对于设计者来说,没有绝对的公式和定理性质的创作规律去遵循,故设计教学的难点不在于运算和推理,而是理念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应在合理范围内,依据不同的课程按需改进、合理设计,以避免形式上一味的盲从与趋同。互联网技术只是专业教学的辅助工具,它还不能替代教师与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共同创新磨合的过程。■

[1] 谭吉武.“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探析[J].艺术教育,2016(01):192-193.

[2]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3] 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09):98-100.

[4] 吴国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设计艺术教学变革探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1-8.

[5] 张惠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艺术教育[J].美与时代(下),2012(01):117-118.

[6] 舒杭,王帆,钱文君.“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的双生逻辑与三维结果[J].现代教育管理,2016(02):14-19.

[7] 范建丽,方辉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发展的对策及应用——从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谈微课与教学的整合[J].远程教育杂志同,2016(03):104-112.

[8] 钟秉林.互联网教学与高校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09):4-8.

[9] Ragusa, Angela T, Crampton, Andrea. Online learning: Cheap degrees or educational pluraliza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6(10):32-35.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Art and Design Teaching in Colleges in "Internet+" Era

HAN Jun, JiN Wei-xia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china)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s’ education,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can facilitate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mode in the major art and design. The education of art and design with the concept of“Internet +”is differ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ignificantly, which is helpful in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and models. I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personalized art and design training by building big data platform and the corresponding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 However, it ha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brings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order to achieve rationalization, make best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bypass the disadvantages is needed.

“Internet +”; art and design; teaching innovation; big data

G642

A

1008-2832(2017)06-0120-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互联网+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星.云.海》
《花月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