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浅议

2017-07-21 02:42宣中虎��
关键词:参与互动合作

宣中虎��

摘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达到“新、实、活”的境界。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关键词:互动;参与;合作;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63-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要把学生推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索与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要让学生在不受教师束缚的情况下,尝试解决数学问题,并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谈出自己的做法,讲清楚为什么,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明明白白的知算理,会算法,真真切切地获得自我成功的愉悦体验。

一、新课导入精心设计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往往在课前几分钟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的导入,应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创设不仅要考虑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而且要做到朴实、实用,要从教学条件、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好操作等方面去考虑,尤其在新课导入时更应讲求省时高效,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即可。如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然后让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学生按要求起立后再坐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有些同学站起来两次,有些是一次。

师: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生:报6、12、18、24、……的同学。

师:报6的同学为什么站起来两次?

生: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站起来了。

師: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我们就说6是2和3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板书:公倍数)刚才还有哪些同学站起来两次?

生:12、18、24、……

师:那么我们可以说12、18、24、……也是2和3的公倍数,在这些公倍数中你能找出最大的一个和最小的一个吗?

生:不能找出最大的,可以找到最小的是6。

师:两个数的公倍数没有最大的,有最小的,因此我们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常只研究最小公倍数。(师在“公倍数”前板书“最小”)由此揭示课题。这样的情境不花哨,但很扎实、有效,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而学生的思维火花也会在情境中绽放。

二、教材内容创造使用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教材中原来准备题: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我国约有多少只?例4: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其他国家有多少只?例5: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着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下,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下?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把准备题和例题以信息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先出示信息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2001年我国约有多少只丹顶鹤?)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紧接着教师又提出:如果我们把“我国约有多少只”这个问题去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其他国家约有丹顶鹤多少只?),在学生分析解答,基本掌握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后,师紧接着又出示信息3:2001年我国约有500只丹顶鹤,2003年我国的丹顶鹤的只数比2001年的只数多2/5,2003年我国约有多少只?在这里教者巧妙地利用了原有信息,以“丹顶鹤”为线索将原来的例题5进行了科学改编,使得教学自然并层层递进,学生在多次的探索中不仅掌握了解题方法,同时也接受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三、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与学法也就不同。一堂好课往往是揉合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学得有效。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把他们各自想象的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画在纸上,接着让学生把展示出来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讨论,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明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做练习,在练习中做“找一找”、“摆一摆”、“折一折”的习题。这样,通过个人、小组等活动,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现象的认识。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情感态度方面的成长。

四、课堂练习精编巧练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都应在每节课中安排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练习的量不可太大,但必须尽量覆盖整节课的知识点,保证内容的完整性,技能的典型性,选题的针对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要形式多样,还要充分考虑练习的实用性、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和拓展性。

猜你喜欢
参与互动合作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