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北疆基层党建亮丽风景线

2017-07-24 18:32许美芳,王英楠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党组织中心

打造北疆基层党建亮丽风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扎实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涌现出“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四五六”工作法、“532”工作法等一大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党建工作特色做法,形成了一道北疆基层党建亮丽风景线。

“五边行动”:筑牢“北疆基层党建长廊”

边防派出所干警在牧户家中 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供图

作为边疆地区,维护祖国北疆安全稳定,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2010年以来,自治区实施了以“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为主要内容的“五边行动”和以“北疆党旗飘”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构建起了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稳边治边的工作格局。

“思想筑边”,就是通过充分利用党建网站、广播频道、嘎查村活动场所、“边防党校”和“马背党校”等基层阵地,进行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守边戍边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线;“组织固边”,就是通过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等举措,实现组织工作全覆盖,强化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富民兴边”,就是通过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边境地区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落实发展项目,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帮扶强边”,就是通过实施定点联系帮扶、整合资源帮扶、警地联合精准帮扶等措施,有效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民生得到大幅改善;“共建稳边”,就是认真落实警地双方共建职责,坚持和完善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构建密切配合、各司其职、运转高效的共筑共建机制,警地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使边境地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目前,全区在19个边境旗市开展了“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区确定且挂牌命名的党员中心户9416户,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2733个,覆盖和造福近20万户牧民群众。

“北疆基层党建长廊”的扎实推进,把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真正建成了守土固边的“钢铁长城”,不断增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引领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力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被中组部评为“组织工作创新奖”“地方组织部门优秀工作”,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全国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十佳示范案例”,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

智慧党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坚持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实施了智慧党建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3月,智慧党建工程入选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智慧党建工程,就是运用“党建+”系统思维,把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构建党建+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文化传播、互联网的大党建工作格局,以党建工作效能最大化,更好地推动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联动发展、互促共进。

党建+经济建设。鄂托克前旗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抓引领促发展,抓产业促转型,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创新引领、绿色转型,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党建+社会治理。鄂托克前旗创造性地提出“德善草原·大美前旗”社会治理工程新模式,积极构建“德治、自治、共治、法治”四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社会治理体系,搭建旗、镇、村、社“四级联动”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将全旗划分为401个网格,构建起“网格党小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组织架构,以家庭为单位,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和全方位服务。

鄂托克前旗委组织部/供图

党建+民生服务。鄂托克前旗率先在全市推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将党务、政务、教育等服务整合到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开发网上预约、微信服务、二维码扫描等软件,配置智能排队叫号设备、辅助填表设备、自助查询机等,通过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实现各类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

党建+文化传播。鄂托克前旗定期开办“道德讲堂”,通过组织开展巡回宣讲、主题实践活动和“最美”系列评选等,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依托独具魅力的红色资源,开设红色课堂,围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打造“1+6”红色教育基地。

党建+互联网。鄂托克前旗建成全区首家旗县级大数据中心,同步推进农村牧区4G网全覆盖和镇区免费WiFi全覆盖,构建起“一网覆盖、六通支撑”的党建信息化工作格局。六通,即通视频,建成旗、镇、嘎查村(社区)三级视频会议集成系统;通网站,构建旗、镇、嘎查村(社区)三级党建网群,纳入全国党网联盟;通网吧,在嘎查村活动阵地设立农牧民网吧;通广播,设立“鄂托克前旗党韵”无线广播栏目;通电视,在旗电视台开辟“前进的旗帜”党建栏目;通手机,创办智慧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智慧党建手机APP。研发智慧党建平台和智慧党建掌上党务通,利用旗、镇、嘎查村三级党建网群、智慧党建信息化平台和掌上党务通,实现组织生活线上线下互联互动;将智慧党建+网格思维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管理服务平台和网格互联互动,实现线上虚拟对接、线下实体服务。

智慧党建工程的实施和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地域辽阔的广大农村牧区以及人口流动频繁地区信息捕捉传递收集难问题,把党的声音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让群众感受到了更直接、更便捷的服务,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五六”工作法: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子

党员干部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 包头市委组织部 /供图

为破解部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浮在面上”“蜻蜓点水”等问题,推动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2013年以来,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总结形成了以“四进家门、五措梯进、六个一遍”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四五六”工作法,找准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切入点,形成了“用制度追着干部跑、让干部围着群众转”的长效化机制。

“四”,是指党员干部要带着“政策宣讲、解决问题、帮困带富、群众评议”4项工作内容上门为群众服务。“政策宣讲”,即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进行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即结合“双服务”试点工作,通过下移服务平台与上门开展服务相结合,使群众民情事项办理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帮困带富”,即采取县级干部包片、部门(单位)包村和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等方式,帮助联系村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群众评议”,即每年年底就民情专办事项落实情况上门接受群众评议,工作成效由群众评价。

“五”,是指“发卡征集问题、日记分析问题、建账梳理问题、专办解决问题、入档考核问题解决情况”的服务群众工作方式。“发卡征集问题”,即每年年初由联系村户的党员干部采取上门入户的方式,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卡和党群连心卡。“日记分析问题”,即采取“一人一本”的方式,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每人发放一本民情日记。“建账梳理问题”,即要求各乡镇、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对征求意见卡征集到的问题进行汇总,根据解决问题的难易和轻重缓急程度,分级建立单位专办、个人专办和研究交办3类工作台账。“专办解决问题”,即对纳入单位、个人台账专办的民情事项,严格实行公开承诺、公开报告、定期通报等制度,确保事项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入档考核问题解决情况”,即通过统一建立乡镇、部门、单位工作台账,分级建立党员干部民情档案的方式,对联系单位和干部个人落实工作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六”,是指“乡镇(管委会)党员干部每月至少走访一遍所辖村(居)‘两委’班子;各级党员干部每季度至少走访一遍确定的帮扶对象;政法、信访、民政、教育等部门每季度至少走访一遍所管理服务的两劳释解人员、缠访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相关职能部门党员干部每半年至少走访一遍模范人物;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党员干部根据服务范围每半年至少走访一遍个体工商户;民政、教育、卫生等民生部门党组织每季度至少梳理一遍民生政策落实情况”等刚性要求。

“四五六”工作法推行以来,土右旗76个部门、单位包联201个行政村,3800余名党员干部与4100户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累计发放党群连心卡、征求意见卡70多万张,包括建账梳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综治维稳在内的六大类6250项民情事项全部办结。

“四五六”工作法,形成了主动了解群众诉求、多方努力解决问题、督查考核反馈的完整工作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子,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党员干部的一致认可。“四五六”工作法被编入全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示范教材。■

“532”工作法:农村基层工作机制的探索

开鲁县四合福村财务审结现场 马俊彪 / 摄

为有效解决镇村两级党组织在发挥作用上存在的“失位”“错位”、群众对嘎查村级重大事务的监督环节存在“盲区”等问题,通辽市开鲁县探索实施了嘎查村“532”工作法。

“532”工作法,是指嘎查村级所有重大事项的处置,都必须严格履行“五道程序”、依次通过乡镇党委政府的“三次把关”、坚持实行“两个公开”。“五道程序”,即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嘎查村民代表会议或嘎查村民会议决议、“两委”共同组织实施;“三次把关”,即苏木乡镇嘎查村务协调指导小组负责对嘎查村“两委”商议形成的意见进行把关,对党员大会和嘎查村民代表会议或嘎查村民会议审议表决的程序进行把关,对嘎查村议定事项执行后的财务收支账目进行入村“审结”把关;“两个公开”,即决议执行前向群众公开实施方案,决议执行后向群众公开实施过程及结果。

“532”工作法,是党领导下村民自治的机制。一是理顺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明确了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界定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要求村委会必须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并接受监督,保证了村民自治的顺利实现。二是规范了村级各项重大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程序,从制度上来保证村党支部、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三是紧紧抓住了民主决策这一核心,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提议时倾听群众呼声、商议时权衡群众得失、决议时尊重群众意见、实施时接受群众监督,不折不扣地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动形成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局面。

“532”工作法,是乡镇党委加强对嘎查村工作指导的机制。在落实过程中,乡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嘎查村务协调指导小组,负责对嘎查村级重大事项的指导把关。一是把好决策民主关,确保嘎查村决策事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符合政策规定、符合嘎查村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二是把好表决程序关,有效避免了嘎查村干部决策时走过场、违规违法、变通执行等现象。三是把好廉洁履职关,有效杜绝了嘎查村干部“一支笔”“包包账”现象。

“532”工作法,是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一是接受群众监督。规范公开程序,制定嘎查村务公开目录,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干群之间不再相互猜疑,干部消除了思想顾虑,做起事来心中有谱了;群众消除了心理隔阂,心情舒畅了,党群干群关系开启了新篇章。二是主动服务群众。党员干部主动下基层、讲方法、搞服务,推进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真正做到了听民声、集民智、解民难,增加了群众的支持度,提升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三是解决实际问题。镇村干部从处理繁杂的信访问题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工作当中。

“532”工作法,通过在通辽市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先行试点,2011年在全县217个嘎查村全面推开,2012年、2013年分别在通辽市和全区推广。2011年以来,该项目先后被评为全区“十佳特色组织工作”和通辽市“组织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在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经验交流会和区市两级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党员中心户+协会”:牧区基层党建的创新举措

党员中心户组织学习 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供图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面对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环境条件,针对牧民群众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探索出党员中心户工作模式。

2014年,自治区党委把“党员中心户+协会”工作模式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联系服务牧民群众的创新举措,在全区牧区推广。截至2016年底,全区确定党员中心户9416户,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2733个,覆盖和造福了近20万户牧民群众。

“党员中心户+协会”工作模式,即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一带双联三到”作用。“一带”,就是发挥党员中心户的带头示范作用;“双联”,就是党员中心户上联党支部、下联党员和牧户;“三到”,就是组织到户、服务到人、工作到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党在牧区基层的组织覆盖。按照“集中连片、就近组织、灵活设置、便于服务”的原则,以辐射半径5 -- 10公里、辐射牧户20 -- 30户为服务区域,选择在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织协调能力强、致富带动作用好的现任嘎查“两委”班子成员户、离退职嘎查干部户、普通党员户设立党员中心户,每个嘎查设立3--5户,做到长线组织、短线管理,有效延伸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通过创建党员中心户,划定服务网格,以建设4个中心为重点,进一步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优化党组织设置,做到了草原牧区哪里有牧户,哪里就有党组织发挥作用,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强化功能定位,扩大党在牧区基层的工作覆盖。在服务功能上,重点建设工作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矛盾调解中心和致富示范中心等4个中心。在工作运行上,重点规范上联机制、工作活动机制、便民服务机制、矛盾调解机制、致富示范机制和星级管理机制等6项机制。

三是深化巩固提升,增强党员中心户的服务功能。锡林郭勒盟把2015年确定为“党员中心户+协会”规范年,盟级层面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党员中心户+协会”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的实施意见》《2015年度“党员中心户+协会”工作以奖代补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 “党员中心户+协会”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各旗市统一制作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卡、工作日记和区域分布图,建立辖区牧民基本情况台账,对创建的党员中心户统一挂牌命名,牧区党员中心户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抓规范抓提升的同时,坚持把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脱贫攻坚作为基层组织的服务重点,2016年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党员中心户+协会”带动能力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连续3年与农业银行合作,为党员中心户致富示范或领办创办合作社提供贴息贷款。

“党员中心户+协会”模式的推广实施,有效破解了牧区党员集中难、开展活动难、作用发挥难、服务群众难、工作推动难等实际问题,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了党的服务领域,实现了联系服务牧民“零距离”。■

(许美芳、王英楠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党组织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党员干部要姓“党”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