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视觉中的“新生代”

2017-07-28 16:12李祎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生代投影戏剧

在当今的演出设计中,世界各地的舞台设计者都将多媒体技术加入到自己的舞台设计中去。多媒体艺术以其多变的视觉效果、广泛的融合度、灵活的调配度、相对低廉的运作成本,以蓬勃发展的趋势,快速取代了传统的舞台设计媒介,成为现今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媒材。本文将从现今常见的多媒体成像介质、成像面的种类、成像内容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多媒体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视觉化运用。

1. LED或投影?——舞台多媒体的主流成像方式。

谈到多媒体在舞台上的视觉呈现,目前主流的材质为两种:LED屏幕与投影技术。

LED屏幕作为超高亮度的成像屏幕,已经作为许多大型演出、演唱会、开幕式的主流成像介质。中国百姓过年必备的节目“春晚”,从1993年开始就运用了LED屏幕的技术。直到现在,LED屏幕已经遍布春晚舞台。LED屏幕已经将春晚舞台的檐侧幕系统、底幕、甚至舞台地面统统覆盖。可以说,LED作为塑形度很高的多媒体介质,是非常理想的舞台演出材料,它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成像质量稳定。

然而,另一种主流的多媒体成像介质也不逊色,那就是投影技术。目前,在传统剧场中的戏剧演出(例如话剧、音乐剧、歌剧、舞蹈等)大多运用投影技术进行多媒体成像。原因有二:一.相比LED屏幕,投影技术造假低廉。二.投影技术的成像画面较柔和,比较符合戏剧成现给观众的艺术风格。戏剧演出与文艺晚会、演唱会等大型场馆举办的演出比较,空间要求相对较小,观众与舞台的距离较近,LED屏幕的高亮度显示出的画面过于“硬”,不比投影画面柔和,也比较刺眼。

当然,投影技术也有不足。例如投影画面成像质量,受周边光线亮度的影响。投影机的角度与投射距离,受限于剧场空间和布景结构。当投影机与投影面中间有遮挡物时,会妨碍投影成像等。这些限制是舞台设计师要重点考虑的部分。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去设计空间,是多媒体舞台设计最主要的课题。

2.舞台多媒体就是“放电影”么?——舞台多媒体成像面在空间上的突破

周安华先生曾写道,“戏剧要真正实现‘电影式的时空自由,而又不破坏观赏感受,就得在时空切换时快速剪接,以做到像布莱希特所说的那样‘迅速变化场景。”①有了多媒体技术,似乎真的能实现“迅速变化场景”这一舞台动作了。

那么,相信很多观众会有这样的困惑: 如果舞台上有影像了,那和电影还有什么区别呢?

在早期的多媒体运用中,由于技术的不成熟,通常多媒体只是作为背景使用。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较平面,与演员和布景的互动较少。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舞台设计师们开始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舞台剧《盗墓笔记三:云顶天宫》中,运用了台口纱幕与底幕成像面结合的投影方式。纱幕作为透度较高的一种成像面,配合舞台灯光的处理,有时能模拟“全息成像”的效果:影像好似是“浮空”的,真人演员可以在成像面后被观众看见,影像产生互动,真假难辨。媒体投影面“二维”空间的局限被打破,开始进入舞台的“三维”空间。也从视觉上,跳出了“舞台多媒体就是放电影”的诟病。

随着技术的进步,舞台演出多媒体表现的方式也更多样。时下,多媒体与建筑结构的“mapping”是炙手可热的表现手法。“mapping”就是将多媒体影像与生活中的实物做一比一的精准对位,对位完成之后,将制作好的媒体影像,投影到物体表面上,来实现绚烂多变的视觉效果。在舞台上,“mapping”技术被用来实现魔幻化的空间转换与视觉氛围的迁换。在英国皇家歌剧院2014年出品的歌剧《唐·乔万尼》中,舞台的主结构为3层楼的大型楼房。整个楼被漆成灰白色,都是成像面。多媒体设计师将画面精准的“mapping”在楼房上。这样一来,楼房有时是素描线条的,有时是在纵向运动的,有时有字迹和墨迹,甚至血迹,而下一秒就恢复一片洁白的墙面本色。多媒体影像让一栋巨型的建筑物“动”了起来。这样的“mapping”技术,让传统的舞台绘景变得可有可无了。

3.“活”过来的多媒體——舞台多媒体成像内容上的创新

著名的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是讯息”。他认为,媒介就是人的任何延伸,媒介改变了人的生活。“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②那么,让我们来看多媒体这种新的技术,给剧场艺术带来怎样全新的感知模式。

2011年台北安娜琪舞蹈剧场及叁式合作的舞剧《第七感官》,演出分为两部分:1.观众自愿走入舞台,随意走动、站立端坐,或在舞者的带领下行动。2.舞台上两名舞者的舞蹈表演。每个部分,都运用了多媒体的动作捕捉技术。舞台的装置极其简单:三面白墙与白色的地面。而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在这些白色空间中投影出的画面,时而是跟着参与者聚集的绿色线条,时而是随着参与者的运动变化的彩色软体,时而是随着参与者动作幅度而伸缩的几何形体。在空间中人的运动好像具有魔法一般,动作被可视化扩大化,多媒体好像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在前文中,我们看到设计师们用全息影像技术与“mapping”技术打破了多媒体二维平面的局限性。而在这个例子中,多媒体影像与人的身体本身产生了关联,似乎变“活”了。这就是“动作捕捉”技术。除了《第七感官》外,已有很多多媒体设计师致力于此,比如澳洲的Chunky Move剧团、多媒体设计师Klaus Obermaier等,都有非常不错的作品。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技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舞台艺术与数字艺术跨界结合能产生无数种崭新的视觉体验。多媒体的介入,使传统剧场艺术迸发出新的活力,被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当然,怎样适应技术的革新,不被技术所奴役,运用好新的技术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是摆在设计师们面前的课题。所以,多媒体在现代戏剧舞台中的运用,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与前景。在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后,多媒体技术可以成为未来舞台视觉的主力军,更好的展现戏剧艺术的魅力。

注释:

①周安华.论当代中国戏剧的电影化倾向[EB/OL].文艺研究,2002(05)

②[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p46

作者简介:李祎(1986-)女,籍贯:上海,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职称:助教,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多媒体设计、舞台设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生代投影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新生代”学数学
解变分不等式的一种二次投影算法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找投影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