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1981年《历史决议》的精髓

2017-07-31 09:49石伟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2期

石伟艳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十年结束,中国要想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方面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全面的总结,对党的领导人功过是非、党的指导思想、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进而使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端正国际、国内各界对党和国家发展的态度,顺利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历史决议》的最终通过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在指导思想、方法和规律等方面为后来的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篇论文主要就《历史决议》所体现出的党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予以展开论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决议》;党史研究

一、通过《历史决议》起草的过程观其对党史研究的权威参照性

1976年,“四人帮”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中国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也随之结束。十年内乱遗留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党的生命,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文革”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一些历史问题,中国社会各界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第一种受“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思想上得不到解放,对拨乱反正和即将进行的改革开放存在极大的抵触情绪。另一种极端是想借正在进行的拨乱反正时机来夸大重要领导人的错误,尤其是毛泽东所犯的错误,进而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了统一思想,《历史决议》的起草成为了时代的必然。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处,邓小平首先带领全党同志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全党展开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并提出要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同时指导了国庆30周年讲话,这些都为《历史决议》的起草提供了指南。

在决议起草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丢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指出毛泽东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同时也客观地提出对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邓小平在参阅了《<历史决议>提纲(草稿)》后又召集起草小组的主要负责人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等进行谈话讨论,明确提出在叙述手法上应注意的點以及起草《历史决议》的三点“中心思想”。起草小组严格按照邓小平的指示起草文件,经过十八九次的审阅、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的《决议》在主题思想,结构、措辞以及一些历史事件的提法上都恰到好处。

在讨论决议起草时,党内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讨论中,有人提出毛泽东所犯的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毛泽东思想不能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应该同毛泽东一并予以否定。有人认为对毛泽东的评价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毛泽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倡导共产主义的党的领导者,而后期毛泽东则转变成了提倡和支持“左”倾的“左”倾主义者。也有人坚决捍卫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针对党内的众说纷纭,邓小平指出,多提意见是好的,但是再次向邓力群、胡乔木强调在捍卫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上坚决不能让步。正确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是正确的认识党的历史,就是对党的光辉历史的肯定。同时还存在对建国前后历史回顾问题上的众多争议。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发挥出领导人应有的风范和睿智“博采众议”又“力排众议”,于1981年6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

《历史决议》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却不局限于那个时代。它集客观的历史内容和公正的历史评价于一体,展现着科学的党史研究方法,是至今党史研究的重要指南和航标。

二、《历史决议》为党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领导和发动的,它的发动“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不仅没能达到所谓的扰乱敌人的目的,恰恰相反的是,使自己乱了手脚,国内的政治形势更加严峻、社会问题更加突出。毛泽东对这一重大“左”倾错误负主要的责任。“但是,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毛泽东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萌芽和发展以及最终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完全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经验的沉淀,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继承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它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在理论层面的具体表现。十年内乱的发动从根本上违背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和它客观的本质。它“明显地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他错误估计阶级形势,忽视客观条件,主观臆测党内存在“资本主义司令部”,使“文革”变成了“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最终在党的历史上画下了暗淡的一笔。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不能以偏概全。邓小平在强调这一点时说如果不写或写不好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整个历史决议不如不做。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行动”是多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思想”则是历史形成的、经受住实践检验并持续发挥作用的客观真理。在党史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思想”和“行动”进行客观分析,坚持毛泽东思想这一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这是党史研究最为核心的一条指导思想。

(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科学指导思想,全面、历史地看问题

任何历史事件的出现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促成其发展的客观条件。对历史的评判,如果单纯的只讲主观因素,或者客观因素的话,就达不到警示后人和教育后人的目的了。对于党史工作者而言,党史研究工作既是一项学术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而对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评定则是历史留给党史工作人员的一道重要考题。要想提交一份高分的答卷,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要求,究其本缘,理其发展,定其本质。这是《历史决议》给后来党史研究者的重要建议。

在建国以前和建国初期的时间里,党史研究工作受“左”倾思想的束缚,曾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甚至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使得在对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评价上不全面,不客观。在“文革”期间更为极端,例如把学术问题当做是政治问题来对待,将正常的讨论看成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历史决议》的起草始终坚持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正确研究党史的表率。以“文革”为例,《历史决议》在对“文革”进行总结评价时,始终坚持主客观因素并提,指出,“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的、长期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这一表述阐明了“文革”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毛泽东同志的错误领导。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要求在解决问题时坚持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全面的分析问题。《历史决议》在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又分析了“文革”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在历史层面、制度层面回答了这一问题。最终明确“‘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组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文革”的结束是中国社会一段历史时期的结束,同时也是全党、全军和权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历史决议》对党的历史的总结和评定是客观的,全面的,具有前瞻性。是党的历史的缩写,也是党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三、《历史决议》在对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评价上,涵盖了党史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把握分寸、恰如其分

起草《历史决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政治问题,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它是要作为政治文件的形式出现的,这就在形式上对《历史决议》做了一个基本的要求。就党本身而言,首先,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任何文件都必须充分保证和捍卫党的执政地位。其次,党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而发展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不出任何错误的,《历史决议》的内容既要说功绩,又要讲过失。尤其是在讲错误的时候,必须把握分寸,恰如其分。

现如今,我们在进行党史研究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的政治要求,首先在意识形态上保持正确的方向。在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过程中的中流砥柱地位的前提下,分析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出现的过失,全面研究原因并总结经验。在把握毛泽东是同我们党和国家分不开的这一全局下,分析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和犯错误的原因。

(二)宜粗不宜细

“对历史问题,还是要粗一点,概括一点,不要搞得太细”这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条原则。无论是决议的起草还是党史研究工作的进行,都是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育下一代的。所以,在研究党的过去时,要把重点放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功过是非上。使研究的结果既保证了史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又有利于全党的团结。

对于一些历史问题,不必着急去给出结论,可以留给后人去解决,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认识的不断进步,后人总会给出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答案。

(三)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这是每个党史研究人员应常记于心的基本准则

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首先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进行一项研究的意义。所谓“述过往以为来师”,在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把研究的史学价值、现实价值和精神价值统一起来。史学价值就是要保證历史的真实性,在研究的著作成果中对历史做真实的呈现。现实价值是要看进行一项史学研究是否会对历史的继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精神价值则体现在史学研究的最终结果上以及作为史学研究人员自身的表率作用上。总之,研究历史就是为了要更好地向前看,历史要向前发展,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当然也需要历史的前车之鉴。

《历史决议》在党和国家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它捍卫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始终坚持集体本位的原则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明确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把党和国家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现在正领导着中国进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它是执政党,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历史巨轮的不断前进,“中国梦”的最终实现,还需要这一执政党的掌舵。对于社会主义,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现成的经验。始终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途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对大的错误,要深刻把握;对于小的纰漏,要重视但不能锱铢必较。科学公正的态度要有,但是一定要克服教条和僵化的方式方法。总结历史不只是还原历史的本真面貌,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这是史学工作者尤其是党史研究人员应该时刻牢记于心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