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研究

2017-07-31 10:49宋彩凤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导向高职

宋彩凤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各项工作,学院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以就业为导向打造就业创业五大平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高职人才培养,国外研究已经十分深入,特别是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还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创造出了许多适合本国实际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他们都是把人才培养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都比较高。

近几十年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发展。2003年全国第二次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后,相关研究开始增多。由于新疆高职院校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主要集中于某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新疆正处在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时期,高职教育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更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中心,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但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凸现许多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条件与规模扩张之间存在矛盾、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与地方特色结合不紧密、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就业率仍然亟须提高等方面。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自2012年由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转制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以上问题较为突出。学院加大力度,以就业作为主导方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和创业就业四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改革是有效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课题。反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就业,其种类结构应与就业结构相匹配,并随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调整。根据面对的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以就业为导向可以推动现有毕业生就业,满足了就业市场的人才雪球,也照顾了生源市场的需求。为适应转制要求,学院围绕就业对专业布局进行了调整。

首先,适应学院转制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将8个师范类专业停招,留下了6个就业较为理想的师范类专业,并着力将就业最理想的学前教育打造成特色专业。根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年)》,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对于部分疆内专业布点较多、招生困难、就业不理想、专业群关联度不高的专业实行暂停招生或停办。对于目前专业方向不明确,培养思路不够清晰的专业进行改造,使之达到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毕业生就业有明显提高。

其次,积极研究和增设新专业,根据市场调研和就业情况,围绕自治区产业调整,在能源动力与材料、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装备制造大类方面申报8个专业,调整了职业类专业布局,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

第三,不断加强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突出这些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确立了六个市场需求大、专业力量强、有一定办学历史的专业作为加快发展、加以繁殖的重点专业,确立了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作为院级特色专业,并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特色专业。投入经费、引进师资对其进行建设,政策上给以倾斜,达到以重点(特色)专业带动专业群发展的目的。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学院以就业作为导向,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定了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园林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和音乐表演(哈萨克民族音乐方向)六个专业为重点,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将学校和企业二者的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双方介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目的。

系部围绕就业积极探索各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石油与化学工程系为促进学生就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同时解决师资紧缺问题,积极探索了“小学期”人才培养模式。在暑假完成化工专业14级学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然后到各个实习企业,开始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院两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兼职教授进行了部分课程讲授和学术交流活动,较好解决了师资问题,拓宽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学院组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倡围绕就业为导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4、2015、2016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尤其是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强调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推进项目化、理实一体化课程,提倡课程的整合。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学生的认知风格特征主要是具象认知风格,更倾向于具体与直接、感觉和经验、实践和行动,习惯在具体情境下获得关于具体事物的常识和经验、擅长在于具体事物的直接接触过程中掌握和理解事物的原理、規律、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较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就应该将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就业导向相联系,处理好社会需求、学生基础水平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协调关系,推动学生就业。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课程教学理念向实践化转变。学院转制以来,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问题仍然存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学院争取了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但相对来说,教师的职教观念还没有转变,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推动实验实训课程建设,将师生送进实验实训室。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设立了180门实验实训课程专项建设以规范实验实训教学,保证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还通过提高课时津贴的方式,推动理实一体化课程,将有条件进实训室上的课程逐一推进实训室。其次,以示范课带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着重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探讨。自2016年3月开始,已组织了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进行了15场示范课观摩。第三,学院本着“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宗旨,不断组织师生参加自治区、国家的职业技能大赛。仅2016年就组织学院了70人参加了19个自治区赛项和3个国赛赛项。同时,积极举办院级技能大赛,进一步推动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及师生课余时间到实验实训室训练。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提倡课程教学过程向有效化转变。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方式等多方面。园林技术专业在经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从岗位分析人手,分析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最终明确了专业学习领域,岗证课相融合,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围绕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选择内容,使学习任务与岗位任务一致,以项目为载体整合相应的知识、职能和态度,达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以专业核心课《园林树木》为例,课程将学习项目分为四个,新疆常见园林树木识别100种,新疆常见园林树木观赏习性、新疆常见园林树木合理配置、新疆常见园林骨干树种的繁育。通过54学时+一周实训的学习,达到学习目标。围绕地区就业方向,增加了学生就业自信心,提高了就业能力。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课程评价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课程评价方式就是课程教学的指挥棒,学院围绕就业导向,提倡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方式。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政、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逐步实行考教分离,通过购买和自建方式建设试题库,由教务处统一抽卷,统一组织考试。专业课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广大教师广泛采取开卷考查、口试、答辩、现场测试、小论文、小制作(小创作)、小设计、实践(实验)操作等多种考核形式。

四、以就业为导向,打造创业就业五大实践平台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打造创新创业五大实践平台,为学生实现就业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一,打造各级培训平台:通过座谈、专家讲座、联系专业教师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并开设SYB培训等短期培训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第二,打造创业项目建设及孵化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立项校内学生各项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学院每年投入不少于10万用于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立项。批准立项的资助项目必须有指导老师指导,以保证质量。在实施此项计划的基础上,努力争取更多新的自治区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计划立项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第三,打造校企合作平台:扩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层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主动与企业联系,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设置相关专业,调整培养方案,主动邀请优秀企业参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有计划地从企业获取真实的案例,吸收企业的优秀资深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

第四,打造竞赛平台:突出发挥技能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进一步丰富学生技能竞赛的种类和层次,不断扩大竞赛的覆盖面,完善竞赛组织管理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创新创业竞赛,在扩大院级竞赛规模和覆盖面的基础上,选拔参与自治区级、国家级大赛,花大力气提升我校在自治区乃至全国竞赛中的地位。

第五,搭建学生社团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进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发掘中的载体作用。引导学生以社团为载体,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与社会和企业联合开展活动。学校提供社团成长的经验交流平台,鼓励在校大学生创办社团、参与社团的组织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总之,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加快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打造就业创业实践平台,最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导向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