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017-07-31 13:32陆莉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工作任务

陆莉莉

[摘要]传统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涉及到有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实践应用方面的改革,呈现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趋势。本文以“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模式进行分析,就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倾向展开讨论,从定位、教学环节、课程模块和教学技术等四个方面阐释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工作任务;高职院校教学;商务英语改革策略

引言

从职业角度来说,所谓的工作任务指的是在具体的职业行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体工作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职业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而基于此种思维而展开的教学改革将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本身“职业化”和“员工化”的教改思路,进一步彰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随着当前我国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将工作任务作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向,不仅能够保障学生在最为基本的商务环境下进行英语交流,还能进一步提升其处理涉外事务的能力与技巧。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模式分析

现阶段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模式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第一,在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中设置少量的商务知识。比如将一部分外贸英语、外贸函电类的内容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这样做,对教师技能要求的起点较低,有助于高职院校适时的将新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但是,此种课程设置模式对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难有助益,学生大多仅限于词汇及语法的学习,导致其日后商务工作能力不足。

第二,在固定的专业英语课程和文化课程之外设置大量的商务英语课程,比如市场营销英语、进出口贸易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和涉外财政盈余等。这种课程设置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为学生增设大量的商务英语课程,加强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储备,也间接增加学生对于商务知识的选择性;其缺点在于“广撒网”式的课程设置,必然忽视商务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和深度,这就导致学生在无形之中仍旧将课程的侧重点放置在语言学习部分,对商务知识有所偏颇。

第三,在传统的英语课程之外,增设汉语商务知识类的课程。这样做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系统的商务知识,但是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减少英语学习的课时,而且英语专业知识和汉语商务知识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缺乏能够将其进行贯联的中间地带。

第四,在固定的专业英语课程和文化课程之外增设系统的英语商务知识课程。比较上述三种课程设置模式,可以看出該模式是对商务知识融合的最为彻底的设置方式,其将英语专业知识和商务知识并重看待。如此,虽然能够保障学生的“双学科”学习,但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此衍生的教学成本和教学耗时也随之提高。

根据对这四种模式具体形式以及优缺点的描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现阶段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弊端:重理论、轻实践,不能系统地整合“商务”和“专业”两部分内容,无法保障二者之间的有效联系,因此也自然造成了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学无所用”、“教无所长”的尴尬局面。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倾向分析

(一)岗位类型分析

在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统计时,发现其主要涉及的岗位包括文秘、外贸人员、涉外导游等几个方向。从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来说,文秘除了从事一般性的办公室事务之外,还要处理一定的翻译文件、提供英汉互译服务;外贸人员主要通过英语来完成外商洽谈、促成贸易;涉外导游主要承担各种涉外旅游团的接待工作,英语是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媒介。

(二)不同的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学习领域分析

无论从事怎样的职业、选择怎样的岗位,个体在由初入社会迈向个人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必然经历这样几个阶段:新手、业务主办、业务主管、高管和专家。鉴于不同岗位对于职业者的业务要求会有所不同,故而以从事对外贸易的工作人员为例,探究其前三个发展阶段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对职业教育而言,这里所谓的学习领域指的是“以工作任务为基础而展开的基本教学单元,通常表现为理论和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学习任务。”

首先,新手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工作人员,其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掌握对外贸易流程、熟悉办公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了解公司相关的业务和行政工作流程、熟悉公司的相关产品等。

其次,主办阶段。当员工由新手阶段上升到这一层次时,其要从事客户维护、业务拓展以及商务接待的部分。众所周知,企业生存的关键点在于盈利,如何维系并拓展客户资源是其能够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处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人员还要承担商务接待的职责。

第三,主管阶段。当员工上升到主管阶段,其工作任务将变为商务谈判以及营销策划,相应的学习领域也是有关于这两部分内容的知识深化,以及市场调研、意见统计与反馈、了解市场行情及产品动态,并基于行业态势不断对产品进行改造和对新产品进行策划与开发。同时,这一阶段也要注重对商务礼仪、谈判原则方面的语言学习。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鉴于传统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弊端以及近年来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倾向的分析,可以发现基于工作任务而展开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归根到底还是要提升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对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大致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

(一)定位改革

将传统以语言知识教学为重心转移到提升学生实际交际能力,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输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务”和“英语”的结合。教研人员可以整合原校内的英语和职业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师让其进行教材的全新编写,拟定更加符合时代所需的全新的大纲及教学计划,将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和商务知识合二为一。

(二)教学环节改革

在固有的教学流程当中,增加体验学习的环节。商务英语学习最为重要的是对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不断尝试、不断假设推论、修正假设的过程,以此来实现个人交际能力的不断认知与提高,进而达成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在体验环节的具体设置上,可以采用辩论赛、模拟谈判、讨论会、产品展示和报告发布会的形式来呈现。

(三)课程模块改革

商务英语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是语言交际和语言知识,因此对课程模块的改革,可以尝试采用“通过语言做事”这样一种方式,将原始课程模块当中对语言知识掌握所提出的要求,融入到交际性的学习任务当中,将语言练习和交际性的对话活动合二为一,融入到教学任务当中。根据商务类型的不同,这种融入后所形成的教学任务可以划分为激活型任务和演练型任务。其中,前者是当学生在面对某项具体事务或问题时,该如何找寻解决的方法;而后者则是对现实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普通类型的交际事务的模拟。针对这两种学习类型,学生需要加强有关句型语法以及口语表达项目的练习,以此来促进语言技能的提升。

(四)教学技术改革

尝试在交际性体验任务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例如,在培养学生商务信函阅读和撰写能力的任务中,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体验式教学。首先,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代表采购方和供应方,然后基于不同的小组定位,再对每个学生的角色进行细化,如安排采购经理、采购员等角色,通过让学生撰写电子信函,来完成一次虚拟的采购过程。

四、结论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开始呈现出由学科导向转向工作能力导向的趋势,这不仅是符合商务英语自身属性和定位的一种转变方式,同时也是对广大学生、对社会承担一定责任的表现。而基于工作任务展开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定位改革、教学环节改革、课程模块改革和教学技术改革四个方面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此种改革趋势仍旧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其是否能够长久而稳定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效果,还有待检验。

猜你喜欢
工作任务
瑞典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及其教育启示
数字视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种类型整合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探索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内容优化改革
构建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课程的原则与途径
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