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说明文字在博物馆陈列中的运用

2017-07-31 13:37王文珺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陈列文字博物馆

王文珺

[摘要]博物馆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藏品。博物馆将藏品展览的方式体现了内容和展览形式的良好结合,文字是一种简单的书面语言,其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很多种形式,不同形式产生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分析了国内部分博物馆的陈列状况,从博物馆陈列的标题、标题说明和展览物品的说明等几方面来深入分析文字的运用在博物馆藏品展示中的作用,并浅析当前时代背景下说明文字发展的“以人为本”新理念与新技术手段应用的趋势。

[关键词]博物馆;文字;陈列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和工具,就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来看,文字的运用是人们需要重视的内容。博物馆文字主要涵盖了博物馆陈列展品中的所有文字,文字的运用对于博物馆藏品的陈列和展览作用巨大,具有说明和阐述的价值。分析陈列说明文字的范畴可知,其主要内容涵盖了标题、标题说明和展览品的介绍等三部分,每一个种类的文字作用都是不同的,其自身具备的功能和作用差异性很大,标题画龙点睛,以简练的语言概括陈列内容;标题说明的作用体现在引申和拓展上,目的在于建立起整个陈列展览内容的整体构架;展品的说明十分准确和精细,十分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下文将针对以上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

一、标题

标题的种类主要分成两种,第一种是体现整个陈列和展览内容的各个区域或者整個展览主题的一个大标题,其是整个展览或者部分陈列展览的总标题,涵盖作用明显,能够良好反映出整个展览的主体思想。就山西博物馆的陈列来看,其中十分大型的陈列《晋魂》主要选取了该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重要事件和进程,并针对博物馆的精品物品展示和文物的展览专题相结合。该陈列对全部历史进行分析提炼,剔除枝蔓,廓清主流,讲的是晋地、晋物、晋人、晋事,以“晋魂”二字作为主体,再恰当不过。除了“大标题”,陈列中每个单元,每个组的“小标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架构起了整个展览的框架,概括了该部分主要内容和陈列思想,为陈列主题服务。与“大标题”相似,“小标题”也需要敏锐地捕捉该部分的“闪光点”。举例分析,陕西博物馆的历史基本陈列中的《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主要分成了七个大的标题,将展览内容划分成七个单元,例如,《凤鸣岐山》、《大汉雄风》等历史特色显著的标题,选取各个历史时期陕西地区的时代特色,全方位展示了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期间陕西地区的悠久古代历史和文化。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标题作为吸引观众眼球、帮助观众构建陈列框架的重要表现方式,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要求,字数不宜过多,但须准确概括。

二、标题说明

标题说明总体上也可以划分成两大类,其中一类是针对大标题进行说明,该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整个陈列的前言或者简介部分的内容,还可以将标题说明用在陈列展览的最后部分,将其作为整篇文章的结语部分,起到呼应升华的作用。前言是展览的开场白,要求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把展览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及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提炼介绍。而结语与前言相对照,一般是对整个展览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观众印象,同时,高质量的结束语还应该对展览的主旨思想加以升华,由此深化观众和欣赏者对于展览内容的认知,实现观众自身的认识的转变,实现自身认知感性转变到理性的过程。就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来看,可以将其看作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理清内部的逻辑关系和发展思路,在具备了简洁有力唯美的凤头之后还需要霸气有力的豹尾衔接,由此才是完整的陈列展览。但就目前国内很多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来看,很多地区出现只有前言但缺少结论的状况,导致博物馆展览缺少前后衔接。

另一类主要介绍单元、组和要点三部分标题的具体说明,主要内容介绍了以上三部分组成阐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并分析以上内容需要重点宣传的内容和关键,实现单元、组和要点三者和其他要点之间的有效联系,显示出该部分内容在整个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重要的作用。单元、组和要点标题说明联合起来的目的在于实现整个陈列展览过程的上下连接,同时能够帮助观众们实现分析好、了解不同区域陈列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思想。

三、展品说明

博物馆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是展品的陈列,展品说明在其陈列过程中的作用显著,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展品的说明看作是说明牌,其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向观众解答展品陈列的疑问和不解。但并不是每一位观众都能准确把握它的作用价值等,所以说明牌还应该对这些方面加以说明,即揭示展品的内涵。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在《盛唐气象》这一单元中选取了一件秘色瓷盘来展示盛唐时代出色的手工业。它的说明牌中文部分是这样写的:

秘色瓷

唐(618-907)

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

五曲花瓣口,胎体较薄,釉色均匀凝润,光洁如玉。外壁存留绘有宫女的包装纸印痕。此器发现于法门寺地宫,为唐皇室供奉,其发现揭开了千古之谜——“秘色瓷”的神秘面纱,精美的质量,绝妙的烧造艺术,堪称古瓷之珍。

该说明牌不仅将文物的名称、时代、来源等基本情况准确介绍,更重要的是对其外观质地等做了详细的描述,最后一句“其发现揭开了千古之谜——‘秘色瓷的神秘面纱”,充分展示出展品最值得人们关注的地方,体现了展品的发光点,对观众的欣赏和理解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最后给予它“古瓷之珍”的评价,补充说明了该展品的意义。

有些展品说明说明过于简单,在《陕西古代文明》第三单元《东方帝国》陈列中选取了一件陶困,它的说明标牌中文部分如下:

陶困(qun)

秦代(公元前221-207年)

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园出土

该说明牌只有这件展品的基本说明,但困这类器型较为特殊,大多数观众不知道它的用途是什么,仅凭实物无法理解,而且这件展品作为随葬品的意义也没有解释,这样的说明牌观众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东西,往往看一眼就会走过去,留不下深刻的印象。与之相反,笔者在参观一些博物馆时发现有些说明牌做得太过冗长,比如地方民俗展中的炮竹、草帽等均是大众普遍认识的物品,却在说明牌上洋洋洒洒数百字以作介绍,在区区牌面上不免显得文字过于堆积,反而使观众失去了细看的欲望,很容易导致观众出现审美疲劳或者心理疲劳,失去了博物馆展品的实际意义。

综合以上说明可知,文字的出现对于博物馆展品陳列的作用不可缺少,观众需要文字的指引来分析展品的意义和价值,博物馆展览需要展品来联系整个展览的布局和结构,同时文字的出现能够良好塑造出文字说明在博物馆展览中的重要价值。具体来说有信息传达和装饰美化两个作用。

将藏品所蕴含的信息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帮助观众得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同时使整个展览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完整表述链,这种信息传达作用是博物馆陈列展览说明文字最基本的作用。除此之外,就博物馆整个陈列设计的过程来看,文字本身也属于一种符号类型,国内很多地区的博物馆利用文字的笔触和撰写的结构变化将文字创作成不同类型的图案,在介绍说明的作用下赋予了文字艺术化的特征,将文字本身的美感传达给观众,比如在一张说明牌上可以将核心内容用不同的字体、字号标示,不仅吸引观众的注意,也使说明牌不那么千篇一律。

当前,中国各级博物馆均有较大的发展,随着博物馆先进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引进,说明文字中也出现了不少亮色。

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说明文字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就是因为这一重要作用,它们往往被安排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导致观众和展览之间缺少沟通和了解,将观众简单看作是接受展品知识教育的对象,因此很多观众在欣赏展品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距离感和抗拒感,进入新世纪之后,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博物馆开始注意观众和展品之间的有效沟通,依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博物馆的价值取向已经从原先的“博物馆本位”转变到“观众本位”的层面上来。如展品与观众的互动增加,展品不再是锁在玻璃框里冷冰冰的东西,很多博物馆会制作一些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周围没有任何阻碍,观众可以触摸,并有醒目提示。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临时展览《毛利碧玉——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中有一部分碧玉石是开放的,说明牌最上方写着“please touch the stone”,后面是有关碧玉石产地、外观及作用的介绍,几乎所有观众在看到这样的说明标牌后都会抚摸石头、仔细阅读说明牌,并合影留念,真正实现了博物馆设计的意义。

总之,博物馆中说明文字的使用非常普遍,主要体现在标题,标题说明和展品说明三个部分。这些说明文字在博物馆既起到信息表达的作用,又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通过对国内一些博物馆陈展说明文字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表达信息,传递知识的功用上,大多数博物馆都可以做到,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同时一些博物馆出现新的理念,运用新技术手段,以人为本,更多的站在观众的立场考虑,将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作为主要任务,努力构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猜你喜欢
陈列文字博物馆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露天博物馆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