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17-08-01 15:28段先峰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段先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究竟如何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思想认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乐学、会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注重点拨、引导,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行动)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我们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然后再将实际生活和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时,教师可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有几本书、几只笔以及家里一些物品的数量。学生善于观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在研究中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从而不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最终提高综合能力。

三、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落实)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作者单位:娄烦县第四实验学校03030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