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2017-08-01 00:02冯必云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课本剧历史教学模式

冯必云

初中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历史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养成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很有必要。

一、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验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侧重于传授知识点,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压抑了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应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整改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有关秦始皇统一全国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依据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方言,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学生对这些新奇,陌生的语言一窍不通,教师让学生尝试进行翻译后,再将方言所表达的内容公布出来,学生们在对比“各式各样”的“翻译”后,哄堂大笑,不僅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天堂,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编织梦想、培养历史思维。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设计出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情绪反过来又会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例如可从我国运河名城丛书之一的《运河名称——苏州》的出版助推了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新闻情境入手,结合图文向学生展示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是隋朝大运河,以激发学生探究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历史。这样的方式角度新颖,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了运河的历史作用,探究出了人们对运河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的措施。又如中国古代思想史内容枯燥,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不感兴趣,不容易掌握。设计这一课时,我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亲身体验的常州春秋淹城遗址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更鲜活、更丰富的活动体验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感受这一遗址的文化内涵。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用诸子百家的思想来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充分体现了史学的借鉴功能,使学生感到了历史的可用、可亲、可信。

三、编演历史课本剧

创作历史课本剧是基于教材资料而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编写课本剧的时候对历史教材有所了解,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学生通过熟知著名历史人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而后收集资料,分析编写出满意的历史课本剧,在创作课本剧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历史知识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当中还存在大量易于混淆的内容,例如著名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在开展历史课本剧表演活动时,可将容易混乱的历史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概括历史情节,使学生可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经过,便于加深记忆,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学生共同创作历史课本剧时,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完成课本剧的编写和呈现,学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历史课本剧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来主动参与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收集资料、编写与创作、表演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喜欢上学习历史。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兴隆初级中学552400)

猜你喜欢
课本剧历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新历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