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7-08-02 21:08钟建芳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缺失原因人文精神应对策略

钟建芳

摘要:现如今,由于教师的教学重心偏离、自身人文素养不足等原因,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严重缺失人文精神。要想解决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发挥语文教育优势,和学生共同提高人文素养。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缺失人文精神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精神 缺失原因 应对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人文精神重要的传播方式和载体。将人文精神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思维共享,促使学生德、智、美、体、劳得到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1.教学重心偏离

高考始终是我国高中教学的指挥棒,受它的影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追求答题的准确性与技巧上,一切都是向高分看齐,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由于过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答题的技巧性,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至于学生无法显现其个性特征,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虽然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提升考试成绩,但过度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标准化试题的训练上,就忽视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人文性,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2.高中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不足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照搬、模仿名人名师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没有统一。正因为高中语文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人文素养和精神理念,再加上受在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将课文的时代背景、重要句式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等作为教学重点。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经典的文言文课文,大部分高中运教师只注重文章结构、文言句式等方面的教学,淡化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意识的培养。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1.营造课堂人文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地强调应试,把应试作为教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无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样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是沉闷的,缺少互动性与人文氛围,导致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如在教学《雨巷》时,教师与学生间可以展开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夏天最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雨”这个答案后,教师再饱含情感地对学生说:“阴雨绵绵的天气会感到哪里都是湿漉漉的,心情也会变得阴郁起来,这种情感是很难被准确地描述出来,而戴望舒成功地将雨巷忧郁哀愁的感受表达出来了。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雨巷》,去感受那浪漫的情怀。”之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阴雨连绵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文中的哀愁,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篇诗文。

2.充实教师的人文精神

人与文化密不可分,有了人,才有了文化。高中语文教师注重言传身教,树立教师的榜样作用,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

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先要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再向学生介绍当时的人文思想,从而引发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思考。

3.使用人文性评语

在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评价方式,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活动,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收获人文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委婉的语言或是细微的动作提醒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鼓励,“XX同学对……的认识非常好”等肯定的评价性语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每一个国家都极力追求的,其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力度还有待提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吸收我國的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独特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精神。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缺失原因人文精神应对策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策略
谈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