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应该有“我”

2017-08-02 07:18袁春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淋雨第一人称美文

袁春

摘要:考场作文讲求四个字:真、情、理、我,即流露“我”的真性情,表达“我”的真感悟,发表“我”的真见地,张扬“我”的真风采。只有做到这四点,学生才能创作出一篇与众不同的作文。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如何写好有“我”的考场作文,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考场作文 我

一、用“我”来见证事件的真实

很多名人大家的叙事文中,都有“我”的存在,它使文章显得事真、情真,极具感染力。

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我”的独特视角,反映生活的真实。如《祝福》中的“我”是祥林嫂初到鲁镇一直到死的见证者,祥林嫂一生命运的波折、肖像的变化、情感的波折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给人强烈的真实感。然而,在考试写作中,学生往往会编造一个“小A”“小B”“小强”“小明”等第三人称的人物,以至于给读者一种虚假感,产生编造的痕迹。试想,同样的事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让“我”在文中一现,真实感会倍增,与“感情真挚”这一作文要求相符,不就是在无形中提高了作文的等级吗?

二、用“我”来展示认识的独到

台湾著名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神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它描绘的是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虚无缥缈的小屋,表露的是“我”对独立、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那若隐若现、姿态翩然、轻灵而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并非是对景物形态的自然表述,而是主观化、情绪化,作为审美主体形象的“再造世界”,因为文中有“我”的独到感悟和体味,才使文章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同为写秋的美文,如果别人“自古逢秋悲寂寥”,你却能“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样,就能防止千人一面,写出你对“秋”与众不同的感悟,让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

同为写“雨”,别人写雨的凄冷,“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你能写雨的热情;别人写淋雨的“同行皆狼狈”,你能写淋雨的欢畅,“雨具俱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也尽显独到的风采吗?故有“我在故我思”,作文中有“我”的独到认识,则“彩”出无穷。

三、用“我”来体现思想的深刻

在考场作文中,很多学生囿于思维定势,人云亦云,没有对“我”的见解。这样,很难达到思想的深刻,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

笔者曾经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要求学生以“适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很多学生都写道:“我们要适应环境,不适应环境就不能发展。因为一个人不能左右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更不可能按照一个人的意愿发展。如果不适应社会,就会被社会所遗弃。只有适应别人,适应社会,人才能长大,才能变得成熟。”学生的大多数观点都是一个面孔,选用的材料也大同小异,都引用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这一句話,以及自然界中的保护色等例子,来阐明适应的重要性。学生的这些论证都符合写作要求,但也仅仅只是符合要求而已,很难出新、出彩,自然分数也难以出“彩”。

但是,有一位学生的作文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写道:“我们要适应环境,但不要被动地接受,要主动出击,放弃固有的成见与习惯,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进行适当地改造。”他还运用了“伯乐识马”这一材料,提出了“千里马”要主动出击,自我推销,不必守株待兔等待伯乐来发现。这样的文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笔者不由自主地给了高分。由此可见,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学生应该有“我”存在,有“我”的深刻见解,才能有“我”独特的魅力。

此外,除了应该有“我”之外,作文中还应该有“我”的个性语言,“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别人用过多次的语言也就丧失了活力。因此,在写作中,学生要精心组织“我”的语言,创出“我”的语言,突出“我”的风格。

当然,要把“我”融入作文中,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要想写出真情实感,“我”就必须学会自己观察、体验、感悟,亲身经历人、事、物和景。这样,写出的作文才可能有血有肉、有灵气,才可能真正打动“我”的读者。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生只有在考场作文中融入“我”,突出“我”,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白里透红,与众不同”,有彩出彩,魅力无穷。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义中学)

猜你喜欢
淋雨第一人称美文
美文欣赏
下雨没伞,跑吗?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淋雨
淋雨
动漫美文
淋浴器和取暖器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