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数学老师对于教育创新的研究分析

2017-08-02 07:22李颖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习题数学知识解题

李颖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创新符合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創新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用不同形式的解题方法解析数学题,其中包括奥数知识的运用。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力求突出创新教学思维对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这种多向思维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教师提升教学素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创新

一、学以致用是小学数学教育最基础的要求

归根结底,数学教育的创新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问题的便利性和可能性,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如何选择最近的上学路线这类问题,学生可以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点,再延伸到操场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计算自行车轮子与路程的关系;计算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率问题等,便于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学习一些常识性知识,再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如一年中有多少个月份,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再延伸到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学生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还能接触到一些自然与地理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量。

二、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最常见的一类问题就是有关π的认识,很多学生只知道计算圆形面积和周长的时候会用到3.14这个数字,但是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它是如何演变与推算出来的,是学生疑惑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课外辅助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π的由来。

在解答树木数量这类题目时,往往也存在一个问题。以“每2米栽一棵树,相距20米的距离能够栽多少棵树,其中忽略树木所占的长度?”以这类题目为例,很多学生会直接计算20÷2=10棵,而正确答案是11棵树,因为树木的首尾各有一棵。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直接带着学生去现场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解答树木距离这类问题,这是解决数学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重视基础知识教育,适当提高习题难度

根据调查,很多学生对数学作业和课堂习题比较反感,其原因在于,很多数学题学生已经会做了,却被教师一遍遍当成习题和作业反复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了固定的解题思维,起不到促进与巩固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材施教”也很难得到真正落实。对于那些测试成绩总是在95分以上的学生,他们只需要将不懂的习题多加练习即可,教师应适当给他们布置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目,如初级奥数题、升学考试题等。通过这些难题,可以锻炼学优生的思维。此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课后的数学实践题目,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能够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且课堂充分练习,足以减少课后的作业量和习题量,教师布置作业时选择更加具有创意的题型。这样,不仅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将更多时间用来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具有前瞻性,能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彻底解救出来,它可以解开学生思想的枷锁,让学生不再为大量的作业题和枯燥的练习题而烦恼,从而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自己的学习乐趣和解题方法,并与大家分享,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解题意识,不局限于书本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巧妙地调整教育方法,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给能力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动力与鞭策,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艳华.探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C].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

[2]黄文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C].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傅坊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习题数学知识解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