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特色教学实践

2017-08-02 09:29章薇王燕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杜鹃花杜鹃花鸟画

章薇+王燕

摘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孕育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美术文化,各自的人文情怀、地域特色铸就灿烂的艺术资源。地域文化是形成中国画风格的主要因素,画家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题材的选择与表现以及审美情趣等,在特定的区域、文化背景下所引发的艺术创造,尤其对于中国写意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经历时间的洗礼,在江西保留下来的地域特色文化中,以“红杜鹃”为载体展现了地方独特的审美趣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审美情趣 地域特色 红色记忆 中国画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等。赣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编排共计6册,一共56课。其中,红色记忆单元一共6课,占比10.7%。红色记忆体现出江西特有的红色文化,借助红色历史故事、红色风景、红色建筑等资源,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一、《红杜鹃》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笔者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了花鸟画技法,并借助《红杜鹃》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对革命摇篮和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好国画《红杜鹃》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

《红杜娟》的教学内容是教会学生画杜鹃花的造型。

3.教学目标

《红杜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画中花鸟画的形式、特点及方法。通过欣赏、临摹或创作写意杜鹃花,使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另外,教师应教导学生,无论面对怎样的恶劣环境,都要像杜鹃花那样直起腰杆,以非凡的勇气去战胜困难。

4.教学重点和难点

笔者要求学生运用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和方法,完成一张红杜鹃创作,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杜鹃花的顽强、倔强的革命精神,体会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5.教学过程

(1)趣味导入——走进《红杜鹃》

笔者说:“今天,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很美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动画片《闪闪红星》片段)。刚才你们看见了什么?”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讲授新知,认识中国花鸟画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观察杜鹃花的外貌,寻找它的外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杜鹃花的花瓣上的红斑特点,并趁机导出“杜鹃啼血”的典故,让学生感悟文人笔下杜鹃花的美,最后师生共同朗诵《山石榴寄元九》,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笔下的杜鹃花。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欣赏王晋元的《血染的杜鹃》,让学生为画取名字,并提问:“你会为画取什么名字呢?生长在山腰的杜鹃花蕴含着什么精神呢?”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重视美术过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持有浓厚的兴趣。

(3)深入探究,示范展演

笔者请全班学生观察桌面上的杜鹃花,并尝试描绘一簇杜鹃花的局部。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育学家杜威提倡的“做中学”理念,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尝试绘画创作。

(4)快乐实践——探究意境

笔者布置了课堂练习:“根据课桌上的红杜鹃进行写生,自由创作完成一幅国画写意《红杜鹃》作品。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论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需要教师润物细无声地教导,在美术课堂中植入江西地方特色文化,引导学生传承与发扬,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初中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成果展示

《红杜鹃》的教学设计获得了2015~2016学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育部优课荣誉,以及省级、市级优课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陶旭泉.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章薇 南昌三中高新校区;王燕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杜鹃花杜鹃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云上杜鹃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红杜鹃
井冈山十里杜鹃
杜鹃花的药用验方
圣堂山的杜鹃花海
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