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海昏侯墓》教学设计

2017-08-02 21:26姜明龙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海昏侯车马陶器

姜明龙

一、《走进海昏侯墓》的教学缘由

高中美术探究性教学内容较少,海昏侯墓的发现给了高中美术探究性教学一个良好的契机。首先,海昏侯墓保存完好,陪葬品的数量、品类和艺术成就都是近年来国内罕见的;其次,关于海昏侯墓的相关研究才刚刚开始,大量的工艺美术品还存在大量的谜团。这给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猜测、想象和探究的机会;最后,海昏侯墓墓葬位置处在南昌附近,相关展览也在江西省博物馆长期举行,学生能够到现场搜集第一手资料,看到书本之外的东西。

于是,笔者设计了《走进海昏侯墓》这一教学内容。随着海昏侯墓的进一步发掘与研究,以及出土文物修复工作的逐步进行,笔者还计划把《走近海昏侯墓》的探究课继续下去,尽可能多地开发它的教学价值。

二、《走进海昏侯墓》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让学生真实地探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感知从认识变得热爱。

2.教学重点

让学生参与课程前期的资料搜集工作,并整合、研究搜集的资料。

3.教学难点

对比前期搜集资料,整理碎片化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

4.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笔者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负责搜集一类海昏侯陪葬品的资料。整合资料后,学生把电子稿发给笔者。笔者整合好学生的资料与自己的备课内容。

(2)教学导入

笔者给学生讲述海昏侯墓发现的故事,作为教学的导入:“2011年2月23日,熊菊生在院子里一边刷牙,一边环顾四周。观西村墎墩山顶原本只有一株五六米高的杉树,其余都是二三米高的灌木丛。可是那天早上,熊菊生看见杉树边上隆起一堆黄土,已经摞到灌木丛一样高了,很显眼。好奇的熊菊生立即叫来三位村民一起上山查看。在土堆旁,村民们发现了榔头、鋼钎等工具,十分刺目。土堆的另一边是长1米、宽0.5米左右的土洞。自此,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海昏侯墓展现在人们面前。

(3)教学步骤

笔者讲解了海昏侯墓发掘的过程,以及墓室的基本结构,并把陪葬品分为四大类:①青铜器;②陶器、玉器;③金银、铜钱;④车马。

之后,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介绍自己组内搜集到的资料。

青铜器组学生介绍了雁鱼灯、提梁卣等。在学生介绍完搜集的资料后,笔者补充道:“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与先秦时期具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说完,笔者提出疑问:“古怪的西周飞凤纹提梁卣?海昏侯墓里面为什么会有西周飞凤纹提梁卣和西周青铜缶?”从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们猜测海昏侯极有可能是一个收藏爱好者。

陶器和玉器组学生在介绍完基本情况后,笔者补充道:“汉代时,古人用泥土为坯胎,经入窑烧制器物。器物主要是各种饮食器、贮藏器等容器,也包括其他生活用具,以及专为随葬而制作的明器,其中包括陶罐在内的汉代艺术,处处呈现出一种雄浑豪放气势。”说完,笔者提出疑问:“陪葬陶器去哪了?通常,汉墓里面陪葬陶器数量会很大,可是海昏侯墓的出土陶器并不多。”学生通过探讨,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出土修复展出的不多;第二,海昏侯太土豪,不屑于陪葬陶器之类的廉价物。

金银、铜钱组学生介绍完基本情况后,笔者补充道:“金饼96枚,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还有金板20块,此次出土的金板长约23厘米,宽约10厘米,厚约0.3厘米。加上此前在主椁室出土的金器,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已超过370件,重量已超过78公斤。”说完,笔者提出疑问:“古墓陪葬货币比较常见,但是从没见过数量如此之大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海昏侯食邑4000户,海昏侯国地处鄱阳湖边,水草丰美,物产富饶,所以海昏侯拥有巨大的财富。”

车马器组学生介绍完基本情况后,笔者补充道:“海昏侯车马器出土量大,品位高,但是研究结果是最少的,甚至个别小件的作用都没有清楚地注明。从10月11日开始,江西省博物馆会举行922件海昏侯出土文物展,同学们可去实地参观、考察,完善我们对车马器的认识。”

(4)课后作业

课后,学生们都去参观了在江西省博物馆举行的海昏侯出土文物展,并记录本组的新发现,重点搜集车马器内容。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海昏侯车马陶器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乡居留句
老佛爷的茶碗
“驰”和“弛”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
发现海昏侯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不完美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