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发展研究:问题与对策

2017-08-02 08:38项春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6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服务

项春媛

【摘要】高职院校必须服务地方社会这一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提升其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成为了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和直观的反映。文章分析了地方高职院校在服务理念、服务定位、服务特色、服务体制与服务平台等诸多方面不能适应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助推地方高职院校构建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并完善社会服务机制,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服务谋求支持,反哺教学与科研,提升院校自身生命力,推进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创新发展 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地方高职院校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成果(编号:2015SCG08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0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主要功能不断趋于完善。其中,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这一职能日渐得到凸显,不仅成为了高职院校提升其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成为了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和直观的反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作出了明确规定。在2014年先后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重要文件中,均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为服务区域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为科技小微企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积极推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1]教育部在2015年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更是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优质的社会服务能力会成为高职优质学校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高职教育服务发展的办学方向。

二、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发展问题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进步,开放共享的“零成本社会”的健步走来,中国的职业教育被认可程度逐渐提高。我们也发现,高职教育本身的能力还不够强,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不同主体之间在服务理念上没有达成“和而不同”的共识

由于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等相关主体之间缺乏对整体性意识和个体性意识的协调把握,在服务理念上尚未达成“和而不同”的共识,导致服务理念先进性不足,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从政府角度看,地方政府对地方高职院校的智力优势认识不足,对如何依靠和利用院校智力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考虑不多,在为院校提供相关支持政策及制度等顶层设计上考虑不够,激励机制缺失;从行业、企业角度看,缺乏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承担社会责任上的有效平衡。此外,由于行业、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状态缺乏深入了解,对其社会服务的能力、水平缺乏信心,再加上政府激励机制不足等原因,导致行业、企业对接受和依赖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开放性不足;从院校角度看,一方面院校自身对于社会服务、教学和科研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真正厘清,对于社会服务对教学和科研的反哺和涵养作用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院校对于来自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外部认可度与支持度不够而产生了孤掌难鸣的乏力感。故而,不同主体之间在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理念上并没有达成“和而不同”的共识,导致了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存在较为严重的动力不足这一现实问题。

(二)院校自身未能在找准自身生态位的前提下精准服务定位

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普通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同处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生态共生现象,需要在系统平衡的前提下做好服务定位,遵循参差多态原则,实现多元共生发展。然而,当前许多地方高职院校由于历史条件和发展定位不清等原因,对地方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服务,自身可以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怎样做好社会服务,如何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创新社会服务发展等问题没有进行全盘周密的思考和谋划,对于行业需求和企業用人机制的调研和分析远远不够,难以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找准、形成和拥有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生态位,因而无法精准服务定位,缺乏选择有所为的智慧和选择有所不为的勇气,缺乏一套成熟且完善的社会服务模式、体系、机制和差异化发展战略,导致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无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院校在服务过程中未能形成彰显“服务特色”的专业品牌

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决定了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必须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轴心,以服务支柱产业、主导行业和重要企业为核心,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与培养,技术技能研发与推广, 开展地方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使院校成为区域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2]。《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赋予了以下新的内涵: 其一,超越区域性空间范畴, 增强高职院校向区域外辐射的能力;其二,增加了新的服务内容, 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开展对口支援与交流, 提供师资培训和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内容要求。在上述各项服务内容中,地方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中,往往在“大而全”、“广而泛”的服务项目上倾注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打造“小而精”、“特而优”的专业品牌和特色品牌工程上则存在着考虑欠缺和投入不足的问题,因而难以形成具有自身鲜明服务特色的专业品牌。

三、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一)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意识

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社会处在同一系统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二者不仅是联合体,也是共同体,还是共生体。因此,地方高职院校要将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明确认识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更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地方高职院校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依托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形成和维系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和外显影响力。因此,地方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积极转变服务观念,自觉提升服务意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通过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等服务,为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3],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明确服务定位,彰显服务特色

与一般高等院校不同,地方高职院校属技能教学型高校, 因此,二者之间的社会服務特征也有不同。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以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为主要特征,要在理清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对所在区域内经济、产业、行业、企业、新农村以及社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找到结合点,根据区域性、行业性、特色性的原则,对其社会服务进行合理定位,尤其是要理清区域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的定位,找准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生态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免同质化竞争。社会服务过程中要彰显服务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服务动力

目前,大部分地方高职院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提供社会服务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和服务时间投入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于从事社会服务的动力不足。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加上科研教研的负担,可以留给社会服务的时间与精力相对不足。二是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原因。部分教师因为缺乏直接服务社会的经验,难以满足社会服务的要求,加上他们对自身的服务能力信心不足,导致教师即使时间和精力许可,也不太愿意承担社会服务工作。因此,一要帮助教师树立社会服务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互相促进的理念,从人才培养需要的角度提升教师服务社会的主观能动性。二要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其参与社会服务的自信心。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做好顶层设计,出台社会服务创新发展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建立政校行企社区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体制机制,建立服务平台建设的经费投入机制,制订完善社会服务工作平台的管理制度,构建社会服务促进和成果考核的考核机制等,促进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系的功能发挥与效益最大化。

当前,知识竞争和创新发展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高职院校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服务谋求支持,反哺教育教学,推进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嵩.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质量评价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9).

[2]祖天明.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1,(7).

[3]蔡新职,王梓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遭遇的障碍及其跨越[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服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