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只是个传说

2017-08-03 21:38王月
看历史 2017年7期
关键词:内家枪法达摩

王月

在少林武术起源的问题上,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南北朝说;第二种是隋唐说;第三种是元明说。这三种观点,分别对应了少林寺的三大传说。

第一即“达摩东渡”。传说达摩于南北朝时 (公元520年)自印度来华宣扬佛法,而后“一苇渡江”去北魏,到了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终于悟道,创立了佛教禅宗。后来少林寺僧人在修缮达摩大师面壁处时,发现一铁盒,铁盒中有《洗髓》《易筋》两本经典,便有了少林武术源自达摩之说。

但这个传说,经不起推敲。首先达摩其人,虽然历史中确实有这个人,但他不会武术,跟少林关系不大。根据古代文献典籍和相关碑文记载,达摩是南北朝时期一个游方和尚,“莫知其所居,未详其姓氏”,他最终圆寂,也不是在少林寺。

达摩会武术的说法,则要等到清朝道光年间出版的一本《易筋经》,其中有一篇唐朝大将李靖的序言,说到少林武功源自《易筋经》,而《易筋经》为达摩所传。很明显,李靖这篇序言,乃是后人伪作。而这本武学奇书《易筋经》的真实性也成疑。按近代武术史学家唐豪的说法,“此书疑是羽流所作”,托名达摩而已。所谓“羽流”,就是讲求炼丹长生、阴阳采补的道士。

少林寺的第二大传说,就是“十三棍僧救唐王”了。相传隋末唐初,李世民兵出潼关,进逼王世充占据的洛阳,但李世民却在观察作战地形时,被敌军抓获,被囚于洛阳城。听到这个消息,少林十三棍僧夜入洛阳城救出了李世民,为大唐统一建立了功勋。

根据少林寺大雄宝殿前面的“太宗文皇帝御碑”所记载,这个故事其实没有那么戏剧化。首先是王世充占了少林寺的田,改之为军事据点,由他的侄子王仁则镇守。少林僧众后来便看准了王世充和李世民决战的时机,绑了王仁则,献给李世民。因助唐有功,少林寺受到了李世民的厚赏,从此名扬天下。但要说这是少林武术的起源,也是后人的附会。隋唐之际少林僧徒开始习武,并没有史料可以作为证据。而少林棍僧、武僧、僧兵,也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名词。

在“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又有“紧那罗王御红巾”传说。这个传说颇具神话色彩。相传元朝末年,少林寺里有一位蓬头垢面的外来僧人,其职责就是天天负薪烧火做饭,很少与人说话,其他僧人甚至不知其名。后来红巾军起事,大举围攻少林寺。在少林僧众无计可施之际,这个不知名的和尚便提著一根烧火棍,从灶孔里钻进去,从烟囱里钻出来,变身为高数十丈的形象,飞至山顶,一脚踏嵩山太室山,一脚踏少室山,口中大呼:“我乃观音大士化身紧那罗王是也!”红巾军于是惊怖遁逃,少林危机化解。

这个紧那罗王,自然是没有的。关于这段历史,在少林碑群中,就有不少相关记载。少林寺还是被红巾军攻破,僧众流离失所,庙宇遭到焚烧,“祖庭仅存其半”。红巾军怀疑殿中佛像中藏有财物,甚至将佛像“刮金破背”。就这样,千年古刹被毁得七零八落。

闻名天下的少林棍法

不过,虽然没有紧那罗王,但少林棍法在明代名扬天下,也是事实。在明代几部重要的军事著作中,如《武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都有提及少林棍法。明万历年间,程宗猷慕名前往少林寺习武10余年。后来他著成《少林棍法阐宗》三卷于世。他在书中提到一种特殊现象:少林寺以棍法闻名,但寺僧都练拳法,却不练棍法。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少林棍法乃紧那罗王之圣传,而少林拳法却不出名,所以寺僧专攻于拳法,其实是为了让少林棍法和拳法“同登彼岸”。这也说明,当时的少林寺除棍法外,其他武艺均不足观。

这棍法,便是夜叉棍。是谁所创呢?这还是疑问。有学者认为,根据紧那罗王这个神话,少林棍法应该是由一个身份较低的外来和尚带进少林寺的。这个外来和尚是谁呢?程宗猷的说法是一位哈嘛师(即喇嘛)。根据少林寺碑石上的资料,这个喇嘛应该就是在少林停留十年之久的“西天梵僧”。所以从源头上讲,少林棍法也许与“西棍”(武术界对流传西北地区的各家各派棍法的统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稍早于程宗猷,同样是钦羡少林棍法,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探访少林寺。那是嘉靖四十年(1561年),俞大猷于南征途中,专门取道嵩山,就是想见识一下传闻已久的少林寺“神传长剑技”。所谓“神传”,即紧那罗王所传,而“长剑”,即棍,俞大猷以棍为长剑,所以他也称棍术为击剑。

当时的少林寺住持小山和尚热情地接待了俞大猷的来访,还专门选出棍术精湛的武僧演练了一番。俞大猷看完之后却很失望,对小山和尚当面直言:“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

作为与戚继光齐名被称为“俞龙戚虎”的抗倭名将,俞大猷是有资格说这个话的。他不仅打仗厉害,武术造诣也是一流,在抗倭战争中,他融合荆楚长剑、杨家枪等各路武艺的特点,自创了一门棍法“俞家棍”。他还从个人习练棍法、身法的特点,推广到五人、十人,乃至大军作战的布阵原则,使棍法推广到了兵书的高度。俞大猷所著《剑经》一书,戚继光就极为赞赏,“千古奇秘尽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所以这本《剑经》也被戚继光收录到《纪效新书》中。

在少林寺,小山和尚请求俞大猷收徒传艺,不过习武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军情紧急也不容俞大猷在此滞留。俞大猷便选了两名“年少有勇力”的少林僧人,带到军营之中教授武艺。后来这两人学成归来,将其所学广传寺僧。可见,后世所传、所称的少林棍,其实有相当部分是俞大猷所传的棍法。

俞大猷对少林棍法失望,究其原因,无非是少林棍法没经过战场检验,实战价值不高。事实上,俞大猷是以长棍为剑,恐怕也与古代战场实用剑术的失传有关系。古代剑术发展的高峰期在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汉代以后,剑术在战争中的实用性就大大降低,逐渐退出战场,成为文人附庸风雅的装饰品和道士故弄玄虚的法器。战场上不再有剑,棍才是主流——更准确来说,是枪。

同样批评少林棍法的,还有《围炉诗话》的作者吴殳。吴殳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和史学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武艺家和武学学者。他精于枪法,著有《手臂录》,总结了他的枪术。对于少林棍法,吳殳评论说:“少林全不知枪,竟以其棍为枪。”他还引用了一句俗语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枪为诸器之王,棍乃枪家之奴婢。”

武术背后的江湖

到这里,就可以开始说说中国武术的起源了。在原始社会,武术这一概念是指人们狩猎活动中的“搏击”,春秋战国时称为“技击”,汉代称为“武艺”,并延用到明末。其本质就是搏击格斗术,到了战场上才有用武之地。所以古代的武林高手,绝大多是军中武将。

和俞大猷一样,戚继光也是武术高手。他擅长使枪,其枪法源自杨家枪。这杨家枪,并不是北宋杨家将所使的枪法,而是南宋杨四娘的杨家梨花枪。杨四娘本名杨妙真,善于骑射,手持一杆长枪,枪法精妙非常,她曾自诩道:“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戚继光在其《纪效新书》中也赞叹说:“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霆。故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信其然乎!”

明朝中后期,各种武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武术走向民间,武林高手也就不局限于军中了,如程宗猷、吴殳,都是民间武术家。所以,有人赞成这样的说法——“明成清盛”说,即武术运动形成于明朝,发展鼎盛于清朝。

这时,武术门派也开始形成。在宋代,武术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只是按照不同的活动内容分别被称为使拳、使棒、舞砍刀、舞蛮牌、舞剑等等。明朝以后,由军旅武术流入民间而形成的民间武术,开始规范分类成不同流派,除了少林,还有内家拳,也就是后来的武当。

作为内家拳的代表,武当的名声与主修外家拳的少林并驾齐驱,但是其中的疑点也不少。武术分内外家,始见于黄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此文中还提到内家拳始创于武当道士张三丰,“夜梦天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梦中授拳,这显然荒诞,并不足信。从内家拳所用的六字拳法通臂、仙人朝天、抱月、扬鞭等拳术名词来看,内家拳仍是在古代人民创造发展武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最终各门各派的武术大多数都归源于外家少林、内家武当两大主流门派。各自站好山头,就开始相互比试过招了。雍正十三年纂成的《宁波府志》记载了一个故事,七十个抗倭的少林武僧去挑战内家拳创始人之一的张松溪,一个少林武僧一脚踢来,“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坠重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这么说,少林功夫远不如内家拳?然而据唐豪考证,这个故事纯属编造,只是为了诋毁少林而已。个中原因,无非是唐豪所说:“今人动以少林武当为市招,余谓其动机多出于惑世诬人博名射利之一念。”

这就是一种江湖,跟武侠小说中塑造的那个白衣飘飘、快意恩仇的江湖不同,真实历史中的江湖,只是一种生活和生存方式而已。

明代的武术家稍有些理想主义。出生于徽州府休宁县的程宗猷自幼醉心于武学,四处寻访名师,其棍法得自少林僧人洪纪;其刀法得自浙江人刘云峰传授,并得倭刀真传;其枪法得自河南刘光渡传授,得八母枪、六合枪之传。据传他游寿春时得“铜机”一具,经改革,他又创造了一种效力强大、使用方便之新型弩机。由此而见,他是大半生都漂泊在路上。

明代另一个武痴程真如,不辞辛苦遍访天下最好的枪法师父学枪法。他最终来到四川峨眉山,发现了普恩禅师。据传,普恩禅师的枪法是遇“异人”而得来,所以他不愿轻易传授他人。程真如不得不花两年时间去拾柴火,为了让普恩禅师相信他的诚心。

除开这些理想主义者,大部分的武林中人,其实还是那些过流浪生活的人。跟那些说书者、算命者类似,武术家出门游历,与其说是为了研习、传授武功,或者为了和与之匹配的对手一决高下,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持生计才选择“行走江湖”。毕竟,收徒弟也可以收到酬金,街头卖艺也能收到打赏。

要走江湖,那就得有个响亮的名头。所以大家都说自己的武艺出自少林寺,到后来,就是“天下功夫出少林”了。据康熙年间出版的《坚瓠集》记载:“今人谈武艺,辄曰:‘从少林寺出来。”大家都这么说,大家也就都信了。

猜你喜欢
内家枪法达摩
达摩祖师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的Bt抗虫基因转化芥蓝
决斗的奥秘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谈道家思想对内家拳相融刍议
———以松溪派创始人张松溪为例
开心炸弹
三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