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生源 堆出优质教育?

2017-08-10 09:47季毓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源名校惩戒

○季毓

优质生源 堆出优质教育?

○季毓

广州市番禺区某私立小学招生时设定了一个苛刻条件:父母学历为本科以上。此事经曝光后引来众议,区教育局认为此举违规,令其整改。此小学最终取消了这一限制条件。公平问题在此不再多议,从这所小学的招生条件我们能读出一种潜在的办学思维:优质教育要靠优质生源保证,甚至生源层次决定了教育质量层次。对此思维,我们不能不予以警惕。

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高于普通高中,重点学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远多于普通学校,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绝不能把生源和教育质量之间划上简单的等号。重点学校有很多,但其中真正的名校却也寥寥无几。因为,名校是办学文化代代积淀的结果。那些靠强制手段抽调一批好老师、“掐尖”录取高分生而快速打造出的重点学校,如没有一种富有内涵的办学文化支撑并经历时间的洗礼,只不过是成绩重点校,离名校之质相去甚远。

从招生条件的设置,可以窥测办学者的办学诉求:是想打造一所百年名校,还是仅仅搞成一所高分“暴发户”校。

我们办学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品德良好、全面发展的学生。欲达此目的,对学校的生态环境应该有辨证的认识。所有学生的父母学历都较高(达到某一标准),那么学生的成长环境必然优于无此“门槛”的学校——这种看法值得商榷。首先,学历和道德水平并非正相关关系。高学历的家庭的孩子,其思品表现并不一定优于低学历家庭的孩子。其次,三人行必有我师。学历高只代表在知识拥有方面占据优势,在生活习惯、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耐挫能力等诸多方面,低学历家庭的家长并不一定就差。而这些因素对个体成长至关重要。多种类型的同伴的存在,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是以,办学者的关注点应放在学校文化建设和潜心教育教学工作上,对于生源不必过分苛求。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在人民网访谈节目中说,人的一生当中,五部经典必须读,《易经》,《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黄帝内经》。少年、青年必读《论语》,中年必读《道德经》,老年必读《六祖坛经》。

(人民网)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提笔忘字(61.4%)成为受访者写字时最常遇到的问题。87.0%的受访者依然在意自己的字是否写得好看。一些受访者表示,在现代社会,写一手好字还是很重要的。

(《中国青年报》)

●由于观察到下雨天大多数学生都由家长送进教学楼,甚至帮助孩子换好鞋子,杭州市东园小学副校长吴海燕决定开启“雨雨雨模式”——雨天不允许家长进校园接送学生。信息转发给家长后,只有两位家长简单回复:收到。不少老师感叹:“我们的小公主、小少爷养育之路,何时会好转?”

(《钱江晚报》)

●青岛市政府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引发关注。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指出,剥夺一次游戏机会、承担犯错的自然后果、模拟严重后果带来的伤害、一次服务集体的劳动等都是惩戒。惩戒要注意五点:维护学生自尊,让学生知道惩戒方式;老师情绪可控;不要无限放大;惩戒从轻。

(《广州日报》)

微评地带

WEIPINGDIDAI

猜你喜欢
生源名校惩戒
忘却歌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绍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