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学生都露出 会心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

2017-08-10 09:47邢台县皇台底中学郭军凤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会心蒙娜丽莎艺术史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 郭军凤

愿学生都露出 会心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 郭军凤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以卫斯理女子学院为代表的主流观点是:女子最重要的任务是找个好老公,相夫教子,培养好下一代。卫斯理女子学院更是思想保守,恪守传统。这种教育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成功与否定义为今后的婚姻。学生学习的目的,无非是嫁一个好丈夫。教授艺术史的博士凯瑟琳·华森来到这里,希望改变卫斯理学院的这种不良风气。

第一堂课上,凯瑟琳就被聪明的女生们给了一个下马威。她们开学前就已经把艺术史的所有教材背得滚瓜烂熟,凯瑟琳每次介绍教材上的作品,某个女生都会直接说出这部作品的名字。最后,一名女生轻蔑地说:“州立大学水准差多了。”

以贝蒂华伦、吉赛李维、琼·布兰、康妮贝克为代表的几名女生,在课堂上用各种方式向凯瑟琳发起挑战。面临校方对自己教育方式的警告,还有学生对前卫思想的不接纳,凯瑟琳不畏艰难,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并且大胆去实践她们的想法。最终,她以青春率直的作风、丰富的艺术史知识以及风趣热情的授课风格,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被女生称为“蒙娜丽莎”。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比较经典:“我能一手烤面包,一手写论文。把女子一生的聪明才智局限在了灶台上,一生的幸福捆绑在了婚姻上,忽视了自己。”

凯瑟琳说,这是一所“婚姻学校”,目的是培养“家庭主妇”。她立志改变它,并为之付出了努力。尽管最后以自己失败、毅然离校告终,但她毕竟为沉闷的校园注入了新鲜空气,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涟漪,从而影响和改变了一群人。学生贝蒂华伦在经历了不幸的婚姻之后,勇敢地选择了离婚,并开始迈向新生活。她选择到纽约去求学,不再活在母亲的影响下。

反观我国的当前教育,受升学考试影响太深。尽管众多教育有志之士前仆后继,呼吁变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应试思想根深蒂固,适合其生长的土壤肥沃而深厚。某位知名教育家在批判高考制度、批评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学生争取权利时,却遭到学生的质疑和反对。学生甘愿只为高考奋斗的执念,让专家学者情何以堪,多少无奈,多少心酸,多少感慨,尽在不言中。

影片中贝蒂华伦遭丈夫背叛,她的母亲为了声誉、面子,要求华伦用委曲求全来维系所谓的“美满”婚姻。华伦质问她的妈妈:“蒙娜丽莎微笑的背后是真心的笑吗?”这句话令人震撼。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那么宁静沁心,但是在微笑背后,是真心的笑吗?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课堂上兴奋的背后,是真的高兴吗?是发自肺腑的快乐吗?

素质教育践行了很多年,从“目标教学”到“导学案”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兴趣小组”到“社团活动”,从“校本教材”到“特色创建”。表面上轰轰烈烈,实则换汤不换药,以至于有人把素质教育比作“戴着镣铐跳舞”。其实,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变,素质教育就永远是“改良”而非“改革”。茅卫东老师曾经指出,所谓的学校改革,改来改去,无非为了两点:一是绝对保证学生在校内的安全,二是绝对保证完成“上面”规定的指标。这种价值追求下的学校教改,到头来无非是把学生塞进笼子里喂食。塞进笼子,安全有了;喂食,成绩有了。

然而,我们毕竟不能把学生的成功仅仅定义为考上名牌大学。我们希望学校多一些像凯瑟琳一样的老师,通过努力,让我们的学生能有所改变,做真实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在课堂上、在校园里,随处都能看到、听到他们会心的微笑。

猜你喜欢
会心蒙娜丽莎艺术史
可爱的蒙娜丽莎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会心,在心里相会
蒙娜丽莎说
精魄与大美
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